孔維春
(汶上如意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501)
?
淺談色紡紗用棉纖維的選擇
孔維春
(汶上如意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501)
文章論述了色紡紗用棉纖維的選擇。分析了染色后棉纖維的物理指標變化,得出了適合染色的棉纖維性能,并從馬克隆值、纖維長度、短絨率等纖維指標論述了色紡紗染色效果的影響因素。優(yōu)選染色用棉纖維對滿足色紡紗質量要求,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意義重大。
色紡;散纖維;短絨率
近年來,自然、環(huán)保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時尚。色紡紗具有色澤自然含蓄、層次感強的特點,布面呈現朦朧的花灰效果[1],由色紡紗制成的服裝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色紡紗原料經過染色后,色澤穩(wěn)定,紡紗時可根據需要靈活搭配,色澤調整方便,其效果是筒紗染色所不能比擬的,并且可大大減少筒紗染色帶來的污染。如何為色紡紗選擇合理的原料,特別是染色原料的優(yōu)選,對提高色紡布面效果,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至關重要。
目前,色紡紗原料染色有兩種方式,一是散棉染色;二是原棉經過梳棉或精梳以后,以普網或精網形式染色[2]。兩者染色的選擇主要是根據客戶最終紗線用途及所用原料的特點而定。
散原棉經染色后,經反復洗滌,高溫上色,纖維表面的蠟質大部分被去除,隨著染料分子的滲透,纖維發(fā)澀,彈性差,易扭結成棉結,強力變低,長度變短,短絨率增加。未染色原料與染色原料性能變化見表1。
1.1 棉纖維染色對原棉馬值的要求
馬克隆值是纖維細度和成熟度的綜合反映。棉纖維的馬克隆值可作為評價棉纖維內在品質的一個綜合指標,直接反應纖維的色澤、強力、細度、天然性、彈性、吸濕、染色等。棉纖維成熟度高、細度粗,纖維吸色性好[3],但生長期過長,而且過成熟的棉纖維也不適合于紡制中高檔紗,而過低的馬克隆值,因生長期較短,欠成熟,吸色不勻,易出色花。一般適于染色的棉纖維的馬克隆值為4.5~5.2,過高過低均不利于染色,此范圍內棉纖維細度適中,染色均勻,同時天然扭曲多,有利于間抱合緊密,成紗質量較好,成熟度高,吸色好,且紡紗過程中抗打擊能力強,不易出現棉結,易清除雜質疵點。
表1 染色前后原料性能變化
1.2 棉纖維染色對長度的要求
棉纖維長度長,纖維間接觸機會多,摩擦抱合力大,故成紗強力高,長度整齊度好,強力不勻率低。在紡細特紗時,長度指標對成紗的強力影響更明顯,生產14.58 tex以上紗線,選用的染色原棉纖維主體長度應在27~29 mm以上;生產14.58 tex以下紗線時,纖維長度需達到30~32 mm左右,才能保證成紗強力。
1.3 棉纖維染色對短絨率的要求
原棉中短纖維含量對成紗強力影響很大,因為短纖維在紗條中起到減弱纖維間摩擦力和抱合力的作用,從而使紗線拉伸時纖維間滑脫的機會增加。因此,原棉中短絨多,成紗細節(jié)多、強力低、強力不勻率也大。另外,在短絨率處于較高水平時,隨著短絨率的繼續(xù)增加,紗線條干呈顯著惡化的趨勢,主要的原因是牽伸機構對短纖維的運動控制能力減弱造成的。由于原棉染色后色棉中短絨含量比未染色棉會增加2%~3%,色棉中短絨率的增加使紡紗過程中浮游纖維數量增多,成紗條干會更加惡化,因此選用短絨含量較少的原棉染色是提高和改進色紡紗質量的重要措施,生產中原棉短絨含量一般控制在13%以下。1.4 雜質 帶纖維籽屑等疵點
1.4.1 雜質
在染色時上色率與棉纖維的品質關系很大,雜質基本不會上色,這些雜質及僵瓣易顯露在染色棉的表面,特別是染淺色棉時更加明顯。用這種染色棉紡紗尤其是紡淺色或敏感色的紗線時,質量很難達到要求。如皮輥加工的原棉,含雜一般在3%以上,高于鋸齒棉1%~1.5%,不適于做染淺色或彩色。
1.4.2 帶纖維籽屑
帶纖維籽屑重量太輕,生產中難以去除,并且經過清花梳棉,大一點的籽屑可以分散成若干個更小的疵點,若用于敏感色的訂單,作為突出部分的原料使用,對布面質量影響很大。如用于含色量低于10%的麻類單,作為白棉使用,布面疵點易暴露,而用于彩色單中,因其不上色,布面也會因疵點多而造成疵品。
1.4.3 棉結
色紡紗的色結明顯不同于本色紗的棉結,是影響織物質量的重要指標,其檢驗應與實物質量相結合。所以應根據色結在不同品種外觀上的表現程度來選擇染色原棉,比如淺麻灰品種顏色較淺,主體顏色是白色,黑色結很難控制,在原料選擇上應選用成熟度較好,纖維細度偏粗,棉結較少的原棉染黑色。一般情況下染色原棉棉結應掌握在24粒/g以下,棉網中棉結應在20粒/g以下。
2.1 普網染色的選擇
最終成品含色量在10%~50%左右,成品屬中性色,相對來說可掩蓋部分色結,染色時可用普網染色。相當于染色部分過了兩次清花梳棉,對于控制色結有利。加工普網時,選擇含雜率1.8%以下,成熟度1.6以上,馬克隆值為4.5~5.0的原棉,且生條棉結控制在20粒/g以下,生條短絨率控制在17%以下。為便于染色,將普網通過設備改造成截成長度15 cm以下的短棉條,防止棉條過長造成染色時纏繞。
2.2 精網染色的選擇
最終成品含色量10%以下,因含色量低,染色部分與主體顏色部分形成強烈的對比,染色部分色結更容易凸現出來,所以,必須控制染色部分的色結,故用精網染色。選擇含雜1.8%以下,成熟度1.6以上,馬克隆值4.5~5.0的原棉,精網棉結控制在15粒/g以下,短絨率控制在10%以下。加工精網時,為便于染色,將精網通過設備改造,截成長度為15 cm以下的短棉條,防止棉條過長造成染色時纏繞。
無論是散棉染色還是普網或精網染色,優(yōu)選原料能保證成品質量,特別是減少布面色結及本色棉結,杜絕因原料選擇當造成染色色花,進而造成成品色差。另一方面,從成本上考慮,適合染色的原料吸色性好,對纖維損傷小,紡紗過程中落率低,可提高產品制成率,降低成本,增加企業(yè)效益。
[1] 金亞琪,鄒專勇,許夢露,等.色紡紗產品開發(fā)現狀及技術發(fā)展需求[J].棉紡織技術,2012,40(12):65—68.
[2] 孔維春.色紡紗染色棉質量要求與成本控制[J]. 棉紡織技術,2014,42(6):1—4.
[3] 高小亮.色紡紗對染色原棉的要求及紡紗工藝探討[J]. 紡織科技進展,2010,(5):46—48,57.
Discussions on Selections of Color-spun Cotton Fiber
KongWeichun
(Wenshang Ruyi Technology Textile Co., Ltd., Jining 272501, China)
The article discussed selections of color-spun cotton fiber. Changes of physical indexes of cotton fiber after dyeing process was analyzed, the properties of cotton fiber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dyeing were found,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colored spun yarn dyeing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micronaire, fiber length, short fiber content, ect. Optimizing selections of color-spun cotton fiber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for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colored spun yarn and reducing cost of production.
colored spun yarn; loose fiber; short fiber content
2016-06-16
孔維春(1976—),女,山東濟寧人,工程師。
TS190.62
A
1009-3028(2016)04-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