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劍強
從菜市場買回泥鰍,煎炸煮熬,可總覺得不那么鮮香爽口。哦,原來這不是幾十年前在鄉(xiāng)下老家吃過的野生泥鰍。這是人工飼養(yǎng)的,吃飼料、喂化肥,也許還喂了其他什么藥劑?,F在飼養(yǎng)的泥鰍鱔魚烏龜王八,據說都要喂飼料化肥還有什么激情避孕藥之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故鄉(xiāng)的春天,驚蟄一過,泥鰍們便蘇醒過來,開始生長、繁衍。人們生活十分貧困,常常半年不知肉味,甚至連飯也吃不飽,糠菜半年糧,泥鰍便是一道上等佳肴。那時候,稻田里泥鰍真多,在田堘上一路走著,能看到平整如鏡的水田里這兒二三條那兒四五條,一動也不動,享受著春天里鄉(xiāng)村的安寧。諺語云,“泥鰍跳,雨來到”,天氣悶熱,大雨來臨之前,泥鰍時而騰空跳躍沖出水面,時而又如跳水運動員一樣潛入水中。
泥鰍生性機靈,行動敏捷。明明看到它靜靜地躺在田里柔軟的泥巴上,只要你走近,哪怕是輕輕的躡手躡腳,沒有絲毫聲響,可當你還相隔一兩尺時,它好像是得到了警報,身子一彈,倏忽就不見蹤影,速度如離弦之箭。即使偶爾捉到,它滑滑的身體也能從你的指間溜掉。不管你力氣多大,總握不住一條泥鰍??扇祟惍吘贡饶圉q聰明得多,這小小的生靈還是逃不出人類的掌心,成為人類口中的美食。
捕殺泥鰍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常用的有針扎、籠誘、石灰殺等三種。
晴朗的春夜,繁星滿天,蛙聲陣陣,你看到田野里團團火光在移動,三處五處,七處八處,這是有人在照泥鰍。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泥鰍從泥底下鉆出,躺在水田的泥巴上,感受著早春的氣息,享受著生命蘇醒的甜美。老人們說,它還沒有睜眼哩。這是照泥鰍的好時機。用鐵絲制成的小簍里架著四五塊燃燒的松明,用一根長柄挑著簍子伸向水田?;鸸庥臣t了夜空,映亮了銀光閃閃的春水??吹侥嗌响o臥的泥鰍,針扎子穩(wěn)準狠向下扎去,根根細針刺進泥鰍圓圓的身體。提起針扎子在桶沿上敲兩下,隨著“梆梆”(針扎子與木桶撞擊)或“當當”(針扎子與鐵皮桶撞擊)的聲音,泥鰍掉進桶里。雖然被扎了幾針,它仍游動自如。針扎子形狀便是放大了的牙刷,長約三尺,一般用竹片做把,一頭握在手里,另一頭固定十幾根長針連成一排。當泥鰍伏在泥上,一排長針猛然扎下便無可逃離。照泥鰍必須兩個人進行,一人是主力,舉火簍照泥鰍,握針扎子扎泥鰍。舉,需要力氣;扎,要有好眼神。主力的特點是力大、眼明、手快。隨后一人為副手,肩背裝滿松明的竹簍,手提裝泥鰍的桶子。每年照泥鰍的時間不很長,前后也就一二十天。春耕即將開始,稻田犁動之后,泥浪翻滾,泥巴不再平整;天氣越來越溫和,泥鰍也睜開了眼睛,越來越機靈,再去照泥鰍就所獲無幾了。
籠誘,是我的叫法,家鄉(xiāng)叫放籠子?;\子用篾片制成,形狀正如啤酒瓶,比750毫升的瓶子稍大。瓶口瓶底與籠口籠尾正好是倒個個兒,瓶底部位即為籠口,瓶口部位是為籠尾,口大尾小。我沒有看見過制籠子,但猜想肯定是從喉嚨處制起,制完喉嚨把篾片反轉過來制籠身。因此,口子是兩層,喉嚨很小,且有尖尖的篾片朝向籠子內腹,是一個狠毒的陷阱?;\尾是一束可松開的篾片,用一個小篾圈箍緊。撿來田螺捶碎和米糠攪拌均勻做餌料,還可以摻一點鮮嫩的香椿芽,以增強誘惑力。傍晚,背著十多個或二十個籠子下田,用手挖一團硬泥做成窩狀,窩里放一撮餌料,貼在籠子腰部。在泥巴上摳一個坑,把籠子放在坑里,又用泥巴堆好,做上記號。一畝水田中約放六七個,放得太密,沒有那么多泥鰍進籠子。晚上,泥鰍們?yōu)榱顺责D料,鉆進籠子里便再也不能出來。第二天清晨,天剛亮,就去取籠子,因為有標記很好找。有時運氣好,一個籠里有十幾條、二十幾條,扯下篾圈,籠尾張開,一條條泥鰍像滑梭梭板一樣溜進桶里,那份驚喜,可用心花怒放來形容,真想跳起來,可在水田中實在不好跳。有時很背,籠子里空空如也,一條也沒有,感到特別失望。
那時候,不管早稻、中稻,每季都要打一次石灰,這是農耕時代流傳下來的幾百年幾千年一直不變的種田老規(guī)矩,應該是為了改變土壤的酸堿度和殺蟲。好像種晚稻不要打,這其中的奧秘我不知道。打石灰的副產品便是殺死許多泥鰍。石灰是生產隊挖窯燒制的,用炸藥炸開石灰?guī)r,一塊塊碼進石灰窯里,砍來一捆捆柴火,連續(xù)燒三天三夜,石灰?guī)r變成了生石灰。于謙《詠石灰》正是巖石變成石灰的寫照:“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鄙胰匀皇且粔K一塊的,十分堅硬,在石灰棚里存放一段時間就成面粉一樣的熟石灰了。生石灰淋雨或澆水也會化開成粉末,但撒在田里沒有效果。選擇晴朗的下午,下午殺蟲的效果好。社員們挑著一擔擔石灰來到田塍上,又背起一簍簍走進田中,抓起一把把撒在禾葉上。頓時,石灰飄灑,白茫茫像霧像煙,輕輕落下,把翠綠的禾苗染成一片雪白。社員們身上也是一層石灰,衣服白了,頭發(fā)、眉毛都白了,仿佛一個雪人,也像是白頭翁。鼻孔里、耳朵里都有石灰粉塵,,嘴巴里也有石灰味,但沒有一個社員戴口罩,戴口罩做工夫,那真是一個笑話。約一兩個小時,“塵?!甭涠?,效果初顯,許多小蟲兒飄在水面,一條條泥鰍灰白的肚皮朝上青色的脊梁朝下直挺挺地浮在水里,再也不見往日的柔韌和輕靈。不出工的老人和放學的小孩紛紛出動到田里撿泥鰍。大人呢,則要在收工后才能撿。有的一家兩三人,一個石灰季可撿到十多斤,少的也能撿到三四斤。撿泥鰍真是一件很興奮的事,看到禾蔸之間東一條西一條擺著可愛之物,真好比天上掉餡餅,唾手可得,彎下腰來,撿了這條,看著那條,這只腳還沒有站穩(wěn),那條腿又邁了出去,簍子里很快就多了起來,那種滿足感難以言說。石灰殺死的泥鰍無毒無害,沒有異味,除了不宜做湯(做湯沒有鮮味),煎炸均可。有的人家把撿來的泥鰍焙干,省省儉儉可以吃上幾個月。
泥鰍,是人們餐桌上的佳肴,營養(yǎng)豐富,有“水中人參”之美譽,俗話說,“天上斑鳩,地下泥鰍”。泥鰍的做法多種多樣,熬湯,清香撲鼻,鮮美可口。有一道筵席名菜叫泥鰍鉆豆腐。把用清水養(yǎng)過幾天吐盡肚中臟物的泥鰍和嫩豆腐,同時放入冷水鍋里,慢慢加熱,泥鰍在熱湯中無處藏身,鉆進豆腐之中。煮熟后,加入油鹽、醬油、姜末、紫蘇。豆腐潔白,泥鰍尾巴留于外,非常別致有趣,味道十分鮮美。
泥鰍,小嘴小眼兩頭尖尖,身子光光溜溜,像一把把靈敏而快樂的梭子。如果你想和它玩耍,就兩個手掌合攏彎成一個瓢,把它捧在掌心,泥鰍不停地滑動,好像撓癢癢。老家有句話叫做“泥鰍要捧,女人要哄”。也可以養(yǎng)在桶中或盆子里,它們有時靜如處子,在水中一動也不動或只是緩緩浮游,有時互相追逐著玩耍,如果你碰一下桶或盆子,它們以為遇上了地震,被驚嚇得瘋狂地躥跳起來。這些可愛的小精靈,不停地在肥沃的泥土中鉆爬,在春天的水田中竄行,織綠了田野,織出一幅幅美麗的春景;織樂了鄉(xiāng)村,織出我童年的許多歡樂。
兩年前,我回到故鄉(xiāng),野生泥鰍已很稀罕,十分珍貴,賣到六七十元一斤。還有人在用電捕殺,無人阻止和勸說,估計不出幾年,就會滅絕。已經絕跡的有螃蟹。過去,在小溪里翻開一個石頭,就能發(fā)現一只螃蟹,還可能有兩三只。這一次,我淌過兩三百米溪流,翻開幾百塊石頭,也沒有發(fā)現一只螃蟹。鄉(xiāng)親們說,已有一兩年沒有見到過螃蟹影子了。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從此不再吃螃蟹》,刊登在《益陽日報》。是因為家鄉(xiāng)的螃蟹已經絕跡,讓我感到痛心。兩年來,我真的沒有再吃過,不管是野生的,還是喂養(yǎng)的,不管是益陽大通湖飼養(yǎng)的名蟹,還是陽澄湖大閘蟹。一個人不吃,親戚朋友聚會也不吃。我為一種在地球上生存了億萬年的小動物在偏遠鄉(xiāng)村的消失而傷感。
捉泥鰍也只存下美好的回憶,再也看不到田野里月光與火光輝映的美麗春夜,鄉(xiāng)村的夜晚失去了許多生動和活力;再也看不到那些玲瓏巧妙的籠子,隨之遠去的還有許多精美的手工藝;石灰窯早已垮塌,種田再也不用石灰,有機肥也基本沒有,化肥與農藥倒是必不可少。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田還是那田,泥鰍到哪兒去了?它們到處沒有藏身之地啊,人們用農藥、用電具把它們趕盡殺絕,它們已經失去自己的家園。千萬年來,人類僅用物理的、稍為溫柔的措施捕殺,泥鰍能夠和我們和諧共處,它們有著驚人的繁殖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它們一生都在淤泥中,不需要人們任何付出,卻愿意作出犧牲,愿意奉獻生命做人類的好朋友。但是,人類太絕情!用化學的、電力的等等殘酷手段進行殺戮,它們很快就將在野外斷子絕孫!
人類虐待、殘害的何止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