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建筑多虧了這位理工男1870-1889年
托馬斯·查爾德(Thomas Child)是第一位學習過攝影技術并在圓明園遺址拍攝的職業(yè)攝影師。近兩年來,在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查爾德的老照片,尤其是圓明園照片屢拍高價。他的照片已經成為了北京傳統(tǒng)建筑的數據庫。
這是一位土豪
1890-1920年
沃倫·太古(G.Warren Swire)是一個敏銳的攝影師,他的攝影作品已經成為了太古公司在中國的業(yè)務基礎設施的可視備忘錄。在此攝影合集里,你會發(fā)現公司的船舶、貨倉(倉庫),辦公室、碼頭和堤岸和港口設施的照片。中國的業(yè)務被倫敦緊緊地進行著管理,它其實是對中國精神模式的控制。他們提供通商口岸的基礎設施并對其中一個公司的活動進行了全面又系統(tǒng)的調查,并留下了影像記錄。在這個意義上沃倫·太古為我們提供了中國港口城市的一個不尋常的調查。
只有他最憐香惜玉
1862-1887年
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英國商業(yè)攝影師,1862-1887年在上海開設森泰照相館。拍攝的內容和題材眾多,他還依據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和習俗擺布拍攝了一批照片,如法堂、轎夫、馬車、囚犯、吸食鴉片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照片中,對女性有一種關注。
最愛行攝的攝影師1870-1880年
1862年4月開始,約翰·湯姆森(John Thom-ason)開始了他耗時十年的遠東的行攝之旅,用影像記錄了遠東的人、風景和東方文化。他被西方攝影界尊為“紀實攝影”的鼻祖之一。沒有他的到來,我們無法更豐富的了解“晚清”這樣一個獨特的時期,他的影像告訴了我們封建王朝與百姓一同經歷了什么。
女攝影師的榜樣19世紀90年代
英國皇家地理雜志的第一位女攝影師。當時很少有女性離開自己的家,但伊莎貝拉·畢曉普(Isabella Bird Bishop)冒著戰(zhàn)爭,洪水和男性的蔑視完成了艱巨的獨自旅行并致力于女權運動。在今天,她是一位真正的女性榜樣。而這樣一位女性,當時來到了中國,用鏡頭記錄下來遠東的景象。
用畫意攝影展示中國風
1903-1937年
唐納德·曼尼(Donald Mennie)是一位堅守著傳統(tǒng)的濕版攝影工藝的攝影師。用畫意攝影的風格記錄了二戰(zhàn)前中國的大好河山,并出版了畫冊《中國山水寫真》《北京美觀》等。他于侶g9年來到上海,在義和團運動期間,他加入公共租界中的準軍事組織上海義勇隊,并且表現出色。遺憾的是曼尼1943年3月在龍華集中營被日本拘留,而在1944年1月10日拘留中故去。
來自皇家空軍的彩色攝影1945年以后
早期進入中國的英國攝影師大多數使用的是濕版攝影的方式,而阿瑟·倫納德(Arthur Leonard Fidament)用彩色攝影的方式。他生動地記錄了經歷改朝換代,經歷太多磨難的中國人的新生活景象,并且他的照片充滿了中國的溫情。
M·賴特(M.Wrighf)一位工業(yè)攝影師,在大量的關于中國社會的老照片中,唯獨這位攝影師把目光專注在了當時的工業(yè)發(fā)展狀況,這些照片見證了中國被“打開”之后如何開啟工業(yè)化時代的歷程,賴特為其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他是中國人的老朋友1938年以后
大衛(wèi)·柯魯克(David Crook)被譽為中國及中國人民最忠實的老朋友,除了攝影師的身份還是作家、教育家。大衛(wèi)和媳婦都是共產黨員,曾經兩次要離開中國,但最后都因為中國需要幫助選擇留下。夫婦倆人一留就是半個多世紀,并為中國曲折的革命歷程留下了珍貴的影像。
西方“紀實攝影”鼻祖的晚清圖文
約翰·湯姆森(John Thomason)他客觀地用鏡頭將晚清中國社會的樣貌生動地展示出來。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中國人如何看待攝影,可以了解當時中國人的生活樣貌,更可以看到中國是如何改變的。
大衛(wèi)夫婦眼中的中國曲折的革命史
大衛(wèi)·柯魯克夫婦恰好經歷了中國幾十年的革命。而在這本書里,包含了上千張照片梳理出來的四百多張照片,還有從口述內容及從未對外展示的日記手稿。這些影像,可以帶你全面地觀看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歷程。是一本有歷史意義及學術價值的影像文本。 收藏超過一萬張老照片的英國網站
hpc.vcea net是一個英國布里托斯大學主辦的收藏中國老照片的機構網站。機構認為太多有意義及學術研究價值的檔案式的中國老照片都在私人手中流傳,實在可惜。于是他們創(chuàng)辦的這個機構,與照片收藏者合作,用數字化的方式收藏老照片,讓大家可以在線看到。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多個合作機構的幫助下將老照片做成了展覽將這段中國歷史展示給大家。今年他們也發(fā)消息稱10月他們將重新設計網站,并且?guī)砀嗟恼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