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文
七月流火,在這片大地上,持續(xù)已久的燥熱終于被一場久違的透雨澆散得無影無蹤。時令一轉(zhuǎn),即將入了秋天,頓覺有些許傷感。隨著秋風(fēng)逝去的不僅僅是夏天,更有那季的那個人,還有那載滿整個寧夏的三輪車。
夏日的午后,我從午睡中被難以忍受的悶熱喚醒,拖著慵懶的身體,來到院子里乘涼,剛坐下,所有的困意被街道上的叫賣聲驚醒了——“豆花,賣豆花……”我愣了一下,像中了魔咒一般走出去,可眼前只剩下被急速的車輪帶起的飛揚的塵土。站在門口的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依然是那條街,那個三輪車,那位賣豆花的爺爺,以及一擁而上的記憶……
家鄉(xiāng)的夏天總是火辣辣地?zé)?,天空沒有一朵云,也感受不到一絲的風(fēng)。每個蟬鳴聲聲的下午,我們總會盼著美食“豆花”的降臨。孩子們不論是在家搗亂的,還是在街道上躲貓貓的,只要聽到“賣豆花啦”這句熟悉的聲音,都會立即跑回家問家長要來錢,端著碗站在門口等著三輪車一步步地靠近。
賣豆花的爺爺當(dāng)時正值花甲之年,每天下午騎著那輛老式的腳蹬三輪車,穿梭于整個村莊,而車上的擺設(shè)也很簡單:一個桌子,上面是大大小小的調(diào)味品,用一條厚厚的白毛巾蓋著,桌子下面有一個紙盒子,里面是他賣豆花的零散收入,再有就是一個大大的盛豆花的保溫箱。沒等到他來到跟前,孩子們就已經(jīng)迫不急待地一擁而上,一邊爭先恐后地伸直了胳膊往爺爺?shù)氖掷锶X,一邊嘴里大聲喊著“爺爺,我要一塊的”“我要五毛的”……他開心地打開紙盒子,把我們手中攥著的零錢扔到里面,然后從容地接過我們手中的碗,揭開蓋子,一股濃郁的豆香便撲鼻而來,惹得我們垂涎欲滴,趴在車子上目不轉(zhuǎn)睛地巴望著,看著豆花一片一片地盛進我們的碗里,接著又開始吵著,“我要辣子少一點,豆子要多多的”“咸菜多一點”“加點香油”……就這樣在一片吵吵鬧鬧中,每個人都得到了那份心儀的“美味”,端起自己的豆花,告別了心中最可愛的爺爺。
歲月無痕,那段最清澈的記憶也緩緩地被時間沖淡。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我已漸漸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知何時開始,那位賣豆花的爺爺悄無聲息地退出了家鄉(xiāng)人的視線。聽村里的老人們說,他跟著兒女去大城市享福了。而在我心中,他不僅帶走了孩子們公認的的美味,更有我的童年。
當(dāng)我不知荒蕪了多少歲月,再回望夢中的家鄉(xiāng)之時,在村委會廣場看露天電影的人早已所剩無幾,街道上的叫賣聲連同蟬鳴湮沒在夏日里,河灘綠地上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走散在回憶中……惟有渭河依然靜靜地憧憬著遠方。夢中到過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不復(fù)過去,城市化進程正一步步吞噬著我們祖輩數(shù)代人守望的家園。我們的村落即將要搬遷,接著高高低低的房屋都會被夷為平地,那么我夢中帶著豆香的家鄉(xiāng)該去哪里才能找尋得到呢?
嘗不到的滋味,回不去的童年,唯有用無盡的感傷來祭奠永不復(fù)歸的歡聲笑語。如今我多想時光都可以倒溯,在那片溫暖的土地上,等待我在記憶里將它慢慢重溫。我的家鄉(xiāng),我的童年,我那可愛的爺爺,我多想一直守望著那份深入骨髓的鄉(xiāng)情。
(指導(dǎo)教師:王建平/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