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坤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何謂“禮儀”?我想,首先應(yīng)該是人人具備文明素質(zhì),舉止高雅。只有文明,這個國家才能溫馨、和諧。
不久前,陜西小伙王光偉因為不文明的“鬧新郎”習俗而被燒成重傷,釀成悲劇。由此,不禁讓人想起國外一些用中文寫成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難怪赴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無不痛心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曾記否?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報道,國慶節(jié)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這些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無數(shù)事實表明,文明是由細節(jié)構(gòu)成的。然而,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文明離我們漸行漸遠。校園內(nèi),總能見到與美麗的環(huán)境極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方便面盒;總能聽到有些同學口吐臟話、粗話,出言不遜。公園里,總有人任意攀折花木,踐踏草坪;總有人亂扔果皮,
隨意拉撒方便;總有人亂刻亂畫,使景點傷痕累累……前段時間,延安一名年輕男子坐在女紅軍雕像頭頂上拍照,很多人對其不雅舉動十分氣憤,紛紛譴責該男子“行為不雅”,“簡直沒教養(yǎng)”,遭到人肉和瘋狂痛擊。最終,攀爬紅軍雕塑照相的李文春被國家旅游局列入為期10年的“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讓人大跌眼鏡。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首先要做一個有禮貌的謙謙君子。文明與否是素質(zhì)高低的重要表現(xiàn)。擁有文明,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南開大學校長曾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jié),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蔽拿鞫Y儀關(guān)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在人的舉手投足之中。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務(wù)必明白自己的儀表必須符合自己的身份,必須符合社會道德的規(guī)范,落落大方;不參與低俗甚或低級的活動,自覺與封建迷信劃清界限,用科學武裝頭腦,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在公眾場合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不說有悖道德的話,不做有傷風化的事,內(nèi)強素質(zhì),外樹形象,樹立文明高雅的新風尚。
陜西小伙王光偉的悲劇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文明禮儀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是道德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更是安全和諧的根本保障。沒有了文明禮儀這個基本的道德底線,真的可能國將不國了,這并非聳人聽聞。
構(gòu)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讓文明禮儀伴我一路同行。
【專家點評】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干凈利落,審題精準,扣題嚴密。緊接著由試題材料生發(fā)開去,聯(lián)想列舉生活中種種傷風敗俗的不文明現(xiàn)象,令人深思,催人警醒,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論述怎樣“內(nèi)強素質(zhì),外樹形象,樹立文明高雅的新風尚”。最后收束全文,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完整,無懈可擊。素材豐富,內(nèi)容充實。在表達上,引言論證增強了力度,排比句的運用增添了文采,正反論證增加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