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青
小器承載大氣
陳 天
中國人似乎有求“大”棄“小”的嗜好,不大不足以顯示實力,不大不能形成聲勢,不大似乎就沒有光彩。媒體聚焦明星大腕,漠視小人物,而許多小字輩在顯貴面前也常常自輕自賤,好像自己不過是工場上的邊角料,難成大器。殊不知,大小本來就是相通的,小料也能成大器。
其實,大人物不是天生的,任何顯赫之輩都是由無名小卒逐漸成長起來的,就像參天大樹都是由高不盈尺的樹苗長成的一樣。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從歷史和社會的視角,將現(xiàn)實與夢幻融合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人聯(lián)想的感觀世界,實現(xiàn)了魯迅等歷代中國作家都沒能實現(xiàn)的壯舉,從而成為世界矚目的文學巨星。但是,請不要忘了,莫言并不是天生的文豪,他是從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的放牛娃蛻變而成的。
小料何以能夠成大器?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同諸多其他事物發(fā)生著聯(lián)系,因而其發(fā)展就具有多種可能性。一個小學沒有畢業(yè)的放牛娃,究竟向什么方向發(fā)展,這取決于他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他后天的努力。當他處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只放眼前牛,他就永遠只能是放牛娃,不但成不了文學巨星,就連小學沒畢業(yè)的那點文化也會忘得精光。而當他連放牛時都在堅持讀書,而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又接受了最新的時代信息和文化熏陶,加上不懈的努力,自然就能在文學領(lǐng)域獲得巨大的成功。
也許會有人說,既然邊角料完全可以成大器,小人物完全可以大放光彩,那么我們就等待那個輝煌時刻的到來吧!
不,天上不會掉餡餅。發(fā)展是必然的,但是蛻變是有條件的。莫言在小學時便經(jīng)常偷看“閑書”,閱讀了若干文學名著。文革期間無書可看時,他就看《新華字典》。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他將圖書館里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幾近貪婪的閱讀,為他向文學巨星的蛻變積蓄了力量,沒有大量的閱讀做基礎(chǔ),不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學的園地里耕耘采摘,當年的放牛娃莫言絕對不會成為億萬人仰慕的文學巨星。
《道德經(jīng)》上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毙≡杏?,大成于小,小人物莫自棄,小字輩當努力!
內(nèi)容:運用莫言這一素材時,所選用的人物細節(jié)與主題脫離,邏輯性不強,比如,在用莫言的例子時,病文反復提到他曾經(jīng)只是個小小放牛娃的細節(jié),其實這一細節(jié)并不能充分論證“小器承載大氣”的主題,殊不知,真正促使他成為文學巨匠的,是他的心態(tài)、天賦、后天努力等多種因素。(20分)
表達:在敘述過程中有不簡潔、冗長、議論不充分等問題,敘述只重現(xiàn)象,忽視了本質(zhì)。比如,開篇缺少對材料的分析和思考,語言冗長不夠簡練。(20分)
發(fā)展:語言表達流暢,記敘生動。(6分)
本文中心較明確,敘述較流暢,結(jié)構(gòu)較完整。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同一素材的運用,關(guān)鍵是要緊扣主題,從不同角度去挖掘材料,尋找材料的切入點;顯然,病文沒有從“為什么”的角度去挖掘素材,建議翻閱莫言的相關(guān)素材。
小器承載大氣
陳 天
臺灣精致的“小器”店能成為知名的連鎖店,源自于老板癡迷于“小”,扎扎實實在“小”處精耕細作,收獲了成功與幸福。由是觀之,小器雖小,卻不可小視。若無小器,則無大氣矣!
癡迷執(zhí)著之“小”,成就人生之“大”。
人生之“小”,不僅是一種執(zhí)著,更是一種姿態(tài)。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公布于世之前,莫言的書總是躺在最角落,與厚重的灰塵為伴。然而他從未在意過自己不太盡如人意的銷量,他只是一個專注講故事的山里娃。能夠傾吐內(nèi)心對世界最真實深刻的認知感受,于他已是莫大的幸福。文學界里并非沒有才氣高于他的作家,然而他真正讓人折服的地方,在于他力求將最完美的故事展現(xiàn)給所有人,保持執(zhí)著的姿態(tài),最終使這個在田間地頭給小孩子講故事的“小我”,成為那個站在諾貝爾獎領(lǐng)獎臺上被無數(shù)鎂光燈青睞的“大我”。
享受閱讀之“小”,成就文學之“大”。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莫言小時候閱讀的積累,又怎能成就后來《紅高粱》等系列著作的面世?莫言在小學時便經(jīng)常偷看“閑書”,閱讀了若干文學名著?!拔母铩逼陂g無書可看時,他就看《新華字典》;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他將圖書館里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幾近貪婪的閱讀,為他向文學巨星的蛻變積蓄了力量,沒有大量的閱讀做基礎(chǔ),不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學的園地里耕耘采摘,當年的放牛娃莫言絕對不會成為億萬人仰慕的文學巨星。
保持謙遜之“小”,成就人格之“大”。
人生的美態(tài)在“小”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莫言無法兼顧世俗的牽絆與自我內(nèi)心的追尋。于是他毅然選擇了個體的小我,專注于心靈的澄明。莫言得獎后,有不少人都擔心他會受名利之累,阻礙今后的創(chuàng)作之路。但莫言卻以實際行動向外界表明,自己“還是原來的莫言”。與其他領(lǐng)獎人坐豪車來會場不同,莫言和夫人是步行到會場的。對此,他回答道:“我父親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莫言是農(nóng)民的兒子。得獎之前是農(nóng)民的兒子,得獎之后仍然是農(nóng)民的兒子,所以我看著好多人追著我簽名我都覺得有點奇怪。我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今后還想繼續(xù)保持這種謙虛的本色。”只有謙虛才能無所牽絆,只有精耕細作,才能有累累碩果。
誠如佛經(jīng)中所言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花葉之間,蘊含大千世界;小器之上,承載浩然大氣。小器蘊含大氣,小器承載大氣,小器成就大氣!于無限宇宙中看見“小”,將能握住永恒。
這是一篇語言老練、材料充實的議論性散文。文章圍繞材料提煉出 “小器承載大氣”的主題,有個人獨特的感受和思考。在論述中,文章成功運用了莫言這一單一素材,切合主題,中心明確。其成功之處在于:圍繞主題重新選材,提出了三個分論點,揭示莫言小人物終成文學大師的原因,從而扣住小器承載大氣的主題。開篇引述材料,提煉觀點,言簡意賅。引用莫言人物素材,夾敘夾議,讓素材充分燃燒。引用恰當,首尾呼應,中心突出。
一是素材要緊扣主題。莫言作為一位文化名人,可選擇是素材點是多樣的,關(guān)鍵在于要選擇適合主題的材料,要學會剪輯,凡是與中心密切相關(guān)的材料,就是有用的材料。而與中心關(guān)聯(lián)不大或者毫無關(guān)聯(lián),即使是你認為非常好的素材,也必須忍痛割愛,重新選材。比如病文中“莫言從放牛娃蛻變成文學巨匠”就不能論證“小器成就大氣”的主題,這里需要我們精心選擇,適當加工。
二是素材要深入挖掘。修改文圍繞“小器成就大氣”的主題,分別提煉出“人生之‘小,在于追求安寧的自我”、“人生之‘小,在于保持執(zhí)著的姿態(tài)”、“人生之‘小,在于追尋心靈的淡泊”三個分論點,從“為什么”和“怎樣做”的角度對中心論點進行闡述,在論證過程中,從不同角度截取莫言的事例作為論據(jù),對分論點進行了具體的闡述,用例精簡,分析到位,論證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