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觀點
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就是自愛。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認為,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就是自愛。只有自愛的人,才會去愛人,也才會被人愛。一切都要從自身做起,才是中國文化自覺自律的理念。(《北京日報》9月12日)
樓宇烈
我們到了一個所謂的“怨恨式批評”時代,遇到任何不公,都一股腦歸咎到制度本身;但如果想要成就一個正派社會,每個個體同時也要成為正派的人。
——作家周濂接受采訪時稱,無論是成就正派社會還是正義社會,制度的德性與個體的德性之間應該形成一個完整敘事,不能只要求制度而不考慮個體。(《經濟觀察報》9月12日)
周濂
權錢交易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游戲,當事人自以為機關算盡,手段高明,實則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海南省二中院日前公開宣判了??谑性笔虚L李杰(副廳級)受賄一案。值得一提的是,李杰受賄十分謹慎,一有風吹草動,馬上會退回收受的好處費。待風平浪靜后,他又會要回“屬于自己的好處費”。媒體人胡印斌認為,李杰之所以一再玩退贓、要回的游戲,與其對當下反腐的力度、廣度認識不深刻有很大關系。在他的知識譜系中,不僅有“富貴險中求”的僥幸,也有根深蒂固的權力傲慢。(《新京報》9月14日)
胡印斌
無論“劫富劫貧”,還是“劫富不劫貧”,都是一種手段,不是試圖“花錢買心安”,就是妄圖混淆視聽。
——去年,廣東潮州市紀委查處了潮州市湘橋區(qū)委原副書記、原區(qū)長陳鵬嚴重違紀案。在紀律審查期間,陳鵬寫下10份悔過書,文中多次出現“窮人的錢不能收,老板的錢收一點也無所謂”“不收錢是不近人情”“劫富不劫貧”等字眼,評論員毛建國認為,所謂“劫富不劫貧”,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風險考慮。(《中國青年報》9月13日)
讓貨真價實的追責機制捆縛“翻燒餅”的權力任性,才能留下穿越歷史的經典建筑。
——被戲稱為“變形金剛”的武漢大學工學部第1教學樓轟然倒下,變成一片廢墟。這座當時耗資近億元修建的高層教學樓,因為破壞了整個東湖的風貌,竣工之后就飽受詬病。而今僅僅過了16年就被拆除,而且為了拆掉它,又耗費1300萬元。評論人孔方斌認為,這背后折射出“一任書記一座城,一個市長一新區(qū)”的“規(guī)劃換屆”現象。究其原因,既有對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的短視,重建設規(guī)模、輕整體協調,重經濟發(fā)展、輕人文精神;也有規(guī)劃設計與執(zhí)行的任性,反映出長官意志之下的“政績考量”和“利益追求”。(《京華時報》9月13日)
一些“藝術作品”成了權力的“代金券”,這表明,不軌的權力尋求變現,是種必然;通過哪種“代金券”變現,則是偶然。
——媒體調查發(fā)現,近年來公布的官員貪腐案中,涉及書法、字畫、古董等風雅作品的數量有所增多,有些古董、文物賄品甚至占了官員受賄總額的一半以上。評論員馬滌明如是說。 (《新京報》9月11日)
黨員領導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魄力不在于逞一時之勇,也不在于氣勢上的蠻橫霸道,更不能以破壞紀律規(guī)矩為代價。
——評論人李壹觀撰文稱,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錯誤的“魄力觀”密不可分。(《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9月13日)
他們要的不是真正的守規(guī)則,而是把規(guī)則往自己有利的方向來解釋。
——作家侯虹斌認為,因為大家覺得人品無所謂,職業(yè)倫理無所謂,所以,抄襲剽竊、假冒偽劣才那么多,而誠信,卻那么少。每一步的開頭,都不過始于小小的破壞規(guī)則。(《新京報》9月14日)
侯虹斌
當企業(yè)公然違反法律,存在克扣、無故拖欠勞動者報酬等行為時,依法對企業(yè)進行懲罰并不太難。真正難的是,現實中更多的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由潛規(guī)則主導,不容易被發(fā)現。
——評論員連海平認為,目前勞動者的議價能力不足。除了法律法規(guī)、行政力量給普通勞動者撐腰,還要給勞動者還權、賦權。(《京華時報》9月14日)
有人把當官看成是表演,臺上慷慨陳詞、正氣凜然,臺下則馬上變臉,滿嘴粗話、行為惡俗。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米博華撰文稱,有些官員話就是講給人聽的,自己從不走心。(《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9月8日)
米博華
載體可以改變,但報人精神不能死。
面對風起云涌的新媒體,《南方周末》評論員朱迅垚認為,新媒體本身問題在于它丟掉了報人傳統,具體來說就是:漢語規(guī)范和編輯傳統,文化生產的社會認可體系及身份認同,報人精神和社會責任。(《南方周末》9月2日)
制度不精準,就不管用,這個是一方面;還有一種情況是制度疊床架屋,這就不止是不管用的問題,更會帶來內耗、莫衷一是等,走到了制度建設初衷的反面上去。
——《南風窗》執(zhí)行副主編趙義撰文說,制度很重要,往往起決定性作用。但我們不要迷信制度,反而要認真研究制度建設的歷史經驗。(《南風窗》第18期)
趙義
比慢不是比懶,慢工出細活,慢是為了對人民、對歷史負責!
——某些官員有求“快”心態(tài),往往許多好事辦壞了,禍了國家,殃了人民。中山市原副市長呂偉雄提出官員要向蝸牛學慢。(《南方周末》9月2日)
呂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