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騰飛
那時,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備,僧人不能按照律儀受戒,于是高僧普照和榮睿親自來到中國,想請鑒真大師東渡扶桑傳播佛法。
當時鑒真大師已經(jīng)55歲高齡,但是他毅然答應了。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55歲不算什么,但當時是“人生七十古來稀”,55歲就不得了了。
弟子們都勸鑒真大師不要冒這個險,但鑒真大師為了弘揚佛法,毅然六次東渡。
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許國民出國的,所以鑒真大師六次出國都算“偷渡”。頭四次都沒能成行,不是被弟子告發(fā)就是船漏水了,鑒真大師不得不原路返回。第五次一出海就遇上了大風,風一停,鑒真大師到了海南島。
榮睿去世之后,鑒真大師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第六次東渡扶桑,這一次終于成功了!鑒真大師登陸日本,日本天皇動用了幾十萬人來迎接。鑒真大師就一路踩著鮮花進入日本,一直到了日本國都。天皇封鑒真大師為大僧都,親自登壇受戒,做了鑒真大師的弟子。
天皇還親自給鑒真大師撰寫了碑文,這個碑文一直保存到今天,叫《唐大和尚東征傳》。和尚是尊稱,大和尚更優(yōu)一等,因為并非是個出家人就叫和尚,就跟大學里并非是個老師就叫教授一樣。和尚和喇嘛都是尊稱,高僧才能叫和尚,一般人剛出家叫沙彌。鑒真大師是大和尚,天皇寫大和尚“戒行高潔,白頭不改,遠涉蒼波,歸我圣朝”,出生入死來到日本,難能可貴。
鑒真大師到日本不光是傳播佛法,還把中華的先進文化傳播到了日本(包括豆腐的做法),這些都對日本的貢獻相當大。日本人說,原來的日本文化就是一鍋豆?jié){,中國文化就像鹵水,點進去之后日本文化才變成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