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能力逐漸增強,在犯罪現(xiàn)場很難搜集到常量物證,因此,微量物證逐漸被廣泛運用于現(xiàn)場勘查中,由于微量物證具有涉及范圍廣、依附性強等特點,再加上不易被犯罪嫌疑人所發(fā)現(xiàn)、不易消失、毀滅等因素,能更好的為打擊違法犯罪提供重要依據(jù),確定偵查方向,縮小偵查范圍。在現(xiàn)場勘查中,微量物證的采集和包裝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種類的微量物證的采集和包裝方法也不近相同 ,本文就微量物證的采集和包裝方法及其注意事項做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 微量物證 采集 包裝 注意事項
作者簡介:李威,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平湖公安分局刑警大隊。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67
在當今時代,隨著科學技術(shù)水平的不斷上升,科技不斷被應用于各大領域,犯罪也逐漸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能力也隨之增強,在作案現(xiàn)場遺留的宏觀物證也越來減少,微量物證逐漸被現(xiàn)場勘查人員所重視,為了更好的利用好微量物證,就必須掌握微量物證的采集方法、包裝方法。
一、微量物證的含義
(一)微量物證的概念和特點
微量物證是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量小體微的物質(zhì)。所謂量小體微除有質(zhì)量小、體積小的含義外,有時還有待檢成分含量極低的含義。如在爆炸現(xiàn)場上提取的泥土量是較大的,但其中殘留的炸藥量極少,炸藥就屬于微量物證。
由于微量物證量小體微,犯罪嫌疑人很難毀壞它們,所以在現(xiàn)場上保留的可能性大,即在現(xiàn)場上出現(xiàn)的幾率大,只要認真尋找就可能發(fā)現(xiàn)。微量物證多數(shù)附著于其他物體上或混雜在其他物質(zhì)中,經(jīng)常被污染,在檢驗時必須先進行提取或分離。在分析微量物證時應該與現(xiàn)場情況、案情及其他證據(jù)相結(jié)合。微量物證雖然不具備原物的形態(tài),但它仍保留原物的成分,這是可以通過微量物證分析確定原物的原因。微量物證分析結(jié)果可以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如犯罪嫌疑人的職業(yè)、生活環(huán)境、作案工作等),縮小偵查范圍,確定偵查方向以及為法庭提供犯罪證據(jù)。
對于微量物證的概念,不能只從文字上去理解,而是有其約定俗成的含義。微量物證中的微量概念并非化學術(shù)語中嚴格意義上的微量,而是指體積或含量相對較小的,不易被發(fā)現(xiàn)和提取的,需要用微量化學方法或靈敏度較高的現(xiàn)代儀器分析方法進行檢驗的物證。但有些物證雖然也量小體微,如血液、精斑、唾液、體液或臟器組織中的微量毒物等,一般不列入微量物證范疇,而是歸屬于法醫(yī)學物證或毒物物證。
與常量物證相比,微量物證具有如下特點:
1.在犯罪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幾率高。
2.不易被發(fā)現(xiàn)和采集。
3.易受污染。
4.具有形貌上的不完整性。
5.需要微量化學方法或現(xiàn)代儀器分析方法進行檢驗。
(二)微量物證的分類
微量物證的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不盡一致。常見的微量物證可分為五類:
1.高聚物類,包括橡膠、塑料、纖維和涂料等。
2.文書材料類,包括紙張、黏合劑、墨水和油墨等。
3.火炸藥及其殘留物和射擊殘留物等。
4.油類,包括礦物油(石油及其產(chǎn)品)、動植物油和香精油等。
5.金屬、泥土及硅酸鹽制品類,包括金屬、泥土、玻璃、陶瓷、水泥、石灰等。
(三)微量物證采集和包裝中的注意事項
1.對物證的采集不及時、不全面。對微量物證在案件偵破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只是在指紋、足跡或其他證據(jù)找不到,或者偵查工作陷入僵局作時才想起微量物證,但為時已晚,已失去提取條件。
2.缺少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提取微量物證的方法和工具。微量物證的提取需要專門的工具,而目前國內(nèi)生產(chǎn)的各種現(xiàn)場勘查箱都主要是為提取痕跡物證準備的,不適合提取微量物證。
3.現(xiàn)場勘查人員缺乏現(xiàn)場微量物證提取技術(shù)的培訓,操作不規(guī)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微量物證的利用。
4.痕跡物證和微量物證提取的先后順序混亂。不同的現(xiàn)場,勘驗、檢查和提取物證的順序是不同的,有時需先提取痕跡物證,有時需先提取微量物證。
5.缺乏統(tǒng)一的物證包裝標準,包裝不規(guī)范。微量物證無論使用何種容器盛裝,最后都應當用專門的物證封裝袋封裝,開啟后應留下啟封痕跡,以防物證的丟失和調(diào)包,封裝袋上應填寫的項目必須填寫全面、清楚。但目前基層現(xiàn)場勘查人員對提取物證的包裝遠未達到上述要求,隨意性很大。
二、微量物證的采集
發(fā)現(xiàn)微量物證后要及時采集并且要保存好,既不要污染又不要損壞。微量物證種類繁多,采集的方法也很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微量物證的采集方法
1.用工具直接采集法。對于附著在載體表面上的微量物證,顆粒較大的可以用鑷子夾取,細小顆粒可以用刷子刷取。
2.挑、撥、刮取法。當微量物證鑲嵌在載體上不能直接采集時,可用針和刀片等工具挑、撥、刮取。
3.粘吸法。當微量物證非常細微并附著在一定載體上時,可以用透明膠紙或醋酸纖維素膜(AC紙)粘取或用棉球擦取,有磁性的可用磁鐵隔紙吸取。
4.連同載體采集法。對牢固結(jié)合在載體上的微量物證,應將載體一同采集。
5.吸收法。對氣體微量物證可采用活性炭等多孔物質(zhì)將其吸收的方法采集。
在采集現(xiàn)場微量物證的同時還要采集比對樣品和空白樣品。采集的各種微量物證必須分別包裝并用標簽注明,所用工具和器皿必須清潔。
(二)幾種現(xiàn)場中微量物證的采集和包裝方法
1.爆炸現(xiàn)場微量物證的采取和包裝方法:
(1)爆炸塵土的采取。一是炸點塵土的采?。翰扇≌踊靥罟绾蛪嚎s壁上的表皮土,有煙痕的部位要重點采取。二是順風方向爆炸塵土的采取:從炸點開始,2m之內(nèi)間隔30cm,2~5m之間間隔1m,5~30m之間間隔2~5m,各部位采集150g左右的地表土,分別包裝。
(2)爆炸裝置殘留物的采取。用磁鐵吸附和過篩的方法采取雷管、導火索、電池、導線、鐘表、定時器、傳呼機、手機、紡織品、紙張、玻璃瓶、金屬容器等的碎片。
(3)爆炸遺留物的采取。提取炸點周圍的物體、人體、支撐物、懸掛物等障礙物的殘塊。
(4)其他相關物證的采取。剪去嫌疑人的指甲;提取嫌疑人的衣物;提取爆炸裝置制作場所相關的物證。
2.放火案件現(xiàn)場微量物證的采取和包裝方法:
(1)采取部位。起火部位及起火區(qū)域內(nèi)可能殘留易燃液體殘留物的部位。
(2)采取物證的種類。起火點處的物質(zhì)燒后殘渣;可能含有易燃液體殘留物的地面(土壤、地磚、地板、地毯等);死傷者和嫌疑人的衣物;可疑液體、容器及其殘片;死者的氣管、肺等。
(3)包裝方法。液體類檢材用脫脂棉或濾紙蘸取,磨口具塞玻璃瓶或密閉金屬罐狀容器盛裝;固體類檢材整體提取,塑料袋包裝;生物檢材由法醫(yī)解剖提取。
3.射擊現(xiàn)場微量物證的采取和包裝方法:
(1)采取部位。彈著點及其周圍;射擊嫌疑人右手(或左手)的虎口、拇指和食指;射擊嫌疑人右(或左)袖口、右(或左)臉部。
(2)采取方法。用電鏡專用膠面樣品臺粘取。使用時剝離樣品臺表面的膠面保護膜,用膠面在取樣部位反復粘取直至失去粘性為止。也可用膠帶紙或硬性膠紙粘取。
4.現(xiàn)場紡織纖維微量物證的采取和包裝方法:
(1)采取方法。對肉眼可見、容易提取的纖維檢材,用金屬鑷子直接夾取。附著較牢固或非常短小不易夾取的纖維檢材,膠帶紙粘取。散落在較大面積上的纖維檢材,用吸塵器吸取。附著于衣兜、口袋內(nèi)的纖維檢材,將衣兜或口袋翻轉(zhuǎn)后,輕輕抖動拍打于潔凈的白紙上。
(2)包裝方法。如果是單根纖維檢材,先用兩片潔凈的載玻片將其夾在中間,透明膠紙固定,置于物證袋內(nèi)封裝。用抖動拍打或吸塵器吸取的纖維檢材,可用大小適宜的物證袋直接封裝,或用具塞玻璃試管封裝。用膠帶紙粘取的纖維檢材,可直接粘貼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再用物證袋封裝。
5.現(xiàn)場油脂微量物證的采取和包裝方法:
(1)采取方法。液態(tài)油脂可用吸管吸取或用鑷子夾取脫脂棉球蘸??;固體油脂用金屬勺挖取;附著在較硬物體表面的油痕,用鑷子夾取蘸有乙醚、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的脫脂棉球擦取;滲入泥土、墻面、木材等物體內(nèi)部的油脂,用金屬勺或手術(shù)刀片連同介質(zhì)一起挖起;衣服上的油痕,可將有油痕的部位剪下,或連同衣服整體提取。
(2)包裝方法。脫脂棉球擦取或金屬勺、手術(shù)刀片挖取的油痕檢材可裝入潔凈的玻璃容器內(nèi)密封保存;連同載體一并提取的油痕檢材,可將有油脂的部位懸空固定或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固定,密封保存。為防油脂渾發(fā)和變質(zhì),應盡可能將檢材置于低溫下保存。
三、微量物證的包裝
對采集到的微量物證要進行正確的包裝和保存,及時送檢,防止物證揮發(fā)、受壓、受潮、污染、變質(zhì)和遺失。
微量物證的包裝、保存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1.包裝物常采用紙袋、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瓶等各種容器和器皿。選擇包裝物要注意三個問題:包裝物與物證之間不能發(fā)生任何化學反應;包裝物的大小要與物證相適應;包裝物必須清潔。
2.對于干燥穩(wěn)定的物證,采用一般包裝物即可;對于易揮發(fā)的物證必須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包裝物,如有磨口的玻璃瓶;對于潮濕易變質(zhì)的物證應用透氣性能好的包裝物,必要時可在包裝前進行烘干,防止發(fā)霉、腐爛變質(zhì)。
3.采集的物證在保存時應遠離各種化學試劑,以免受污染。一般物證在常溫下保存;易揮發(fā)、易腐敗變質(zhì)的物證應在低溫下保存。
4.每種物證必須分別包裝,并做好標記,防止受到污染和相互混淆。
由于微量物證的種類繁多,性質(zhì)各異,在包裝和保存時要根據(jù)各自的性質(zhì)采用適當?shù)姆椒ê痛胧?/p>
總之,在以往的現(xiàn)場勘查中,微量物證并沒有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微量物證本身具有體積小、質(zhì)量輕的特點,極容易被忽視,再加上勘查人員采集方法不科學,檢測儀器落后,包裝不規(guī)范,造成微量物證的利用率極低,因此,為了提高微量物證的利用率,就必須熟練掌握微量物證的采集和包裝方法,微量物證不僅可以為案件的偵破提供偵查范圍,而且還可以為抓獲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吳維蓉.刑事物證檢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6.
[2]張新楓.刑事偵查教材.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3]沙貴君.犯罪現(xiàn)場勘查學教程.群眾出版社.2008.
[4]劉東.刑事案件中微量物證的綜合應用.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
[5]李金光.論微量物證在偵查破案中的作用.遼寧警專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