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英
(北京友誼醫(yī)院平谷醫(yī)院,北京 101200)
顱腦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早期高壓氧治療
王志英
(北京友誼醫(yī)院平谷醫(yī)院,北京 101200)
目的探討顱腦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患者在病程早期應用高壓氧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顱腦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患者80例,隨機分組,就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照組)與輔助高壓氧治療(觀察組)效果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選取的顱腦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0%,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壓氧無明顯毒副作用,是臨床常用的輔助治療顱腦外傷的手段,在常規(guī)用藥治療的基礎上,取高壓氧輔助治療,效果較理想,對顱腦外傷患者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重建與恢復均具促進價值。
顱腦外傷;硬膜下積液;高壓氧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TSH)為顱腦外傷常見病理類型,單純藥物治療積液難以完全吸收,效果多不理想。隨著近年高壓氧(HBO)的普及應用,漸成為主要治療腦外傷的手段之一[1]。本次研究選擇顱腦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患者,在病程早期行高壓氧治療,取得了理想成效,現(xiàn)回顧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顱腦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患者80例,隨機分組,就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照組)與輔助高壓氧治療(觀察組)效果展開對比,各40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33.4±2.5)歲;致傷原因:摔傷5例,高處墜落傷4例,交通事故傷3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2~45歲,平均(33.6±2.7)歲;致傷原因:摔傷6例,高處墜落傷5例,交通事故傷29例。排除即往患病史及復合傷者,組間致傷原因等自然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多在一或兩側顳骨內板下方發(fā)生,在雙額區(qū)的病例占50%,以內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影為表現(xiàn)。依據(jù)John等的標準,需對下列條件滿足:(1)檢查均在創(chuàng)傷后10 d內;(2)CT值<20HU;(3)無硬膜強化;(4)與腦脊液均密度區(qū)類似。
1.3 方法
對照組:單用藥物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用藥的同時,取高壓氧輔助治療。采用Gy2200型醫(yī)用空氣加壓氧艙(煙臺宏遠氧業(yè)有限公司制造,滿員治療人數(shù)6例,艙室總容積21 cm3),實施空氣加壓,調整壓力至0.2 MPa,對行面罩吸氧,30 min后安排休息10 min,后再吸氧30 min,總吸氧時間為60 min/d,1個療程為10 d,可依據(jù)艙外氧氣流量表,對吸氧效果進行觀察,并適度調整,確保達最理想狀態(tài)。結束1療程后,安排休息2~3 d,再開始下一療程,后對療效觀察。針對病情較重者,可設家屬陪同,在全力協(xié)助下,完成吸氧治療。
1.4 療效評定
治愈:硬膜下積液消失,癥狀緩解;顯效:大部分硬膜下積液消失,癥狀緩解;有效:積液減少,癥狀好轉;無效:積液及癥狀均變化不明顯甚至加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數(shù)據(jù)均輸入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0%,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n(%)]
對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臨床發(fā)病機制展開分析,通常認為是患者腦組織在顱腦損傷發(fā)生時,快速強烈在顱腔內移動,造成蛛網膜出現(xiàn)被撕裂的情況,經裂孔,腦脊液流至硬膜下間隙,通過細致對蛛網膜裂孔觀察,其與單向活瓣較相似,隨患者咳嗽、掙扎,腦脊液不斷流出,而無法向蛛網膜下腔返回,促使蛛網膜與硬腦膜間積液形成,進而引起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和局部腦組織受壓[2-3]。也有報道指出,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形成與血漿外滲、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有一定關聯(lián)。積液內蛋白含量呈不斷增加顯示,滲透壓明顯增高,促使積液顯著增加[4]。另外,還與腦脊液的循環(huán)和吸收受到消極影響、腦萎縮增加增寬硬膜下空間也有一定關聯(lián)。顱腦損傷,尤其是腦挫裂傷,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傷腦神經細胞,損害血管床,進而誘導顱內壓增高及繼發(fā)腦水腫,局部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的情況,最終造成部分腦組織發(fā)生壞死、變性,膠質細胞進行系列瘢痕修復,均增加了腦萎縮形成風險,在外傷發(fā)生后5~25 d內,多有硬膜下積液形成,此階段內,腦萎縮趨向形成,腦水腫趨向減輕[5-6]。腦萎縮可進一步增大顱腔,為積液存在和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對硬膜下積液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老年人多有程度不等的腦萎縮伴發(fā),相較年輕人,有更寬大的硬膜下間隙,以致外傷后,硬膜下積液極易形成。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屬張力性液體保留,硬膜下腔吸收功能在常壓下呈較差顯示,積液可存留的時間較長。在常規(guī)用藥的基礎上,取高壓氧輔助治療,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采用上述方案,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單用藥物治療的對照組。即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0%,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原因進行分析,具體包括:(1)高壓氧對周圍組織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有氧代謝具促進作用,可改善細胞通透性,促腦部分布的微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減輕,進而減少水分及血漿成分的滲出[7-8]。(2)高壓氧對病變區(qū)域側支循環(huán)建立及毛細血管再生有促進作用,可使血液黏度下降,促微循環(huán)明顯改善,加快積液的吸收和腦組織的恢復[9]。(3)采用高壓氧輔助治療,可使病灶區(qū)域存在的腦組織缺氧情況迅速改善,促氧彌量和氧含量增加,對腦缺血可起到有效的糾正作用,增加腦細胞線粒體中含有的H+-ATP酶活性。ATP生成呈增多顯示,對神經細胞的代謝、分化增殖加以促進,加快創(chuàng)傷后修復進程,促使腦溝變淺,故硬膜下間隙縮小,對外傷后腦萎縮具防控效果,進而降低了積液的發(fā)生風險。
綜上,高壓氧無明顯毒副作用,是臨床常用的輔助治療顱腦外傷的手段,在常規(guī)用藥治療的基礎上,取高壓氧輔助治療,效果較理想,對顱腦外傷患者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重建與恢復均具促進價值。
[1] 唐曉平,張 濤,唐文國,等.高壓氧治療對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發(fā)生發(fā)展的回顧性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0(24):3153-3156.
[2] Epstein NE.A review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istulas and dural tears occurring during spinal surgery[J].Surg Neurol Int,2013,4(Suppl 5):S301.
[3] 周第燕,陳 永,盧素雅,等.高壓氧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26(12):1476-1477.
[4] Honeybul S,Ho KM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prediction of an unfavourable outcome[J]. Injury,2014,45(9):1332-1339.
[5] 俞 寧,李 通,陳瓊珍.早期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能量代謝及療效的影響[J].卒呂與神經疾病,2014,21(1):48-50.
[6] Su TM,Lee TH,Chen WF,et al.Contralateral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after decompressive surgery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J].J Trauma,2008,65:1298.
[7] 彭爭榮,楊阿莉,楊期東.高壓氧對腦出血大鼠腦內血管新生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12):1113-1118.
[8] 庫洪彬.顱內壓監(jiān)測下持續(xù)腰大池引流在進展型外傷性硬膜下積液中的價值[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4,19:221-222.
[9] Kelley GR.Johnson PL.Sinking brain syndrome:cranioto-my can precipitate brainstem herniation in CSF hypovolemia[J]. Neurology,2004,62(1):15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651.15
B
ISSN.2096-2479.2016.08.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