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梅
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里提到過一次親歷觀察洪水的經(jīng)驗。
他看到洪峰洶涌,奔騰而來,忽然涌進一座廢城就停滯不前了。廢城因為地勢低洼,居民早已遷移他處。洪峰來到,轟然注入城中,如同進入一個早已準備好的蓄水池。沈括看見了,便想到了蓄洪,用今天的術(shù)語,就是用蓄洪湖來分散洪水的強大破壞力。
在《歷代散文選注》上有節(jié)錄《石油》的一段文字,沈括是這樣講的:“鄜(fū,古縣名,在今陜西延安地區(qū))縣內(nèi)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石油這個名字是沈括定下來的。經(jīng)過親自試驗,他認為可以代替松煙,不致濫伐森林資源。他預見“石油制品后必大行于世”。沈括確有超前意識,如今人們已經(jīng)處處離不開“石油”了。
關(guān)于采集草藥的時間,沈括也提出過科學的合理意見:掌握時機,以期不受“二、八月”的約束,尋求提高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最佳時刻。沈括說:“古法采草藥多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圆豢上抟栽?。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居易《游大林寺》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p>
白居易的詩,詠的是花,實際上寫的是人,寓意做人必須涵養(yǎng)功力,才能保有后勁,贏得獨占風光。
當然,沈括是位大科學家,他具有超前的科學思想,觀察事物當然具備科學性。而白居易等一些詩人,也是有科學頭腦的,他們不管是觀察社會、人物,還是考察自然景觀,都是深刻的,能見到人所不及的一面,像宋代楊萬里的詩句:“元不黏天獨自行”,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一般人都說月亮是附著天體運行著,而楊萬里卻看到月亮是在自己運行。
在《全唐詩》里,有一位晚唐詩人胡玢,他留下的詩不多,可給后人的啟示卻不小。他有一首《桑洛州》詩:“莫問桑田事,但看桑洛州。數(shù)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古峰崩欲盡,平沙張未休。想應百年后,人事更悠悠?!?/p>
桑洛州,在那時已出現(xiàn)在江水的中心。它在九江的長江河道中,江水總是沖刷著原來的河岸,把河岸向后趕,然后,從上游和岸邊來的泥土與砂石又在江心沉積下來,日久成為沙洲。胡玢看到這種為水勢改變的地理現(xiàn)象,就了解了滄海桑田變換的過程。所以他說:“莫問桑田事,但看桑洛州?!?/p>
現(xiàn)在想來,“桑洛州”在當?shù)厝说目谡Z中,很可能是“砂落洲”,后來被寫成“桑洛州”。它形成的道理,大概與嘉陵江心沙坪壩形成的過程是可以相互印證的。但是在胡玢的眼里,已經(jīng)從中理解到海田換位的道理來。
由此看來,文人不僅能風花雪夜,還能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大膽懷疑。有了這種精神,就具備了科學頭腦。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是問號?!备矣谔岢鰡柼枺途邆淞丝茖W頭腦,當代人更需要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