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探討小麥不同耕作深度對施肥效應的影響,臺前縣嚴格按照《2011年河南省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和農業(yè)部下達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范(試行)》的要求,扎實做好有關工作。現將試驗工作情況分析如下:
[關鍵詞] 臺前縣 小麥耕作 試驗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10-0144-01
1 試驗目的
在同等施肥水平條件下,通過探索不同耕作深度對施肥效應的影響,逐步找到適合我縣小麥生長發(fā)育的耕作方式,推動我縣夏糧生產再上新水平。
2 試驗安排與試驗地選擇
全縣共安排布置試驗點3個,分布于重壤、中壤兩大土類。試驗田遠離村莊、道路、溝渠,土體無明顯障礙層,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
3 土壤樣品采集與分析
實驗前使用不銹鋼工具,用蛇形取樣法,采集試驗地耕層0-20cm的基礎土樣,混合樣由20個采樣點組成。采用常規(guī)法分析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緩效鉀、速效鉀、有效硫鋅錳硼等養(yǎng)分含量。
4 品種選擇
統(tǒng)一采用本縣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百農矮抗58。
5 施肥、田間記載與管理
重壤地塊氮肥50%底施,50%返青期至拔節(jié)期追施;中產地塊60%的氮肥底施,40%的返青期追施。試驗地基本情況、田間農事操作、生育動態(tài)等記載嚴格按照有關要求操作,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農藝措施均在一天內一次完成。
6 試驗方案設計
該試驗在不施農家肥的基礎上進行,試驗設兩個處理,如下:
7 試驗結果匯總
7.1 中產田
7.2 高產田
8 試驗結果分析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深耕比旋耕對小麥生產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其中,中產田平均增產29.5kg,平均增產率為6.8%;高產田畝增產26kg,增產率為5.7%。中產田在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三方面,深耕區(qū)比旋耕區(qū)均偏高。高產田深耕區(qū)比旋耕區(qū)的穗粒數、千粒重一平一高,而深耕區(qū)的畝穗數比旋耕區(qū)明顯偏高。
9 結論
對本縣小麥生產來說,深耕比旋耕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從試驗結果來看,中產田的增產率高于高產田。
在我縣應大力推廣深耕作業(yè)模式,以推動夏糧生產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