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不
【2016·南寧·真題】
想象力是一種重要的智能。借助聯(lián)想與想象,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由此及彼,睹物思人,觸景生情,言物喻理。下面的這些詞語,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
數(shù)字3 河流 梯子 夏天 逗號
請從中選擇一個,自由地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要求:1.文體不限,字數(shù)在600字以上。2.文中不能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寫作點撥】
寫好此文,理解題目給出的五個詞語的含義是關(guān)鍵。這些詞語,既有具體可感的形象,又有抽象的象征喻義。比如“數(shù)字3”,可以指初中生活的三年,也可以指代其他的與“3”有關(guān)的意象。只要抓住關(guān)鍵字,發(fā)揮想象,挖掘其中的內(nèi)涵,就不難寫出佳作。如“夏天”這一關(guān)鍵詞,同學們可以抓住夏天中不同地點發(fā)生的一件或多件事情來寫;也可以通過倒敘或插敘的方式,記錄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個季節(jié)的事情;還可以講述與夏天有關(guān)的真善美故事或批判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抒發(fā)自己的感悟;甚至可以借助夏天的氣候特征,挖掘出“艱苦的環(huán)境可以磨煉人的意志”“在逆境中成長更堅強”等主題。
【滿分作文】
生命如夏花
◎一考生
生命如夏花之絢爛,死亡如秋葉之靜美?!└隊?/p>
從我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注定要在這充滿激情的夏日歌會上唱歌。我日日夜夜在黑暗的土地里忍受孤獨的煎熬,在漫長的等待中,我學會了守望。我身上流淌著蟬族的血液,流淌著堅強的力量,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關(guān)于盛夏的美麗傳說像火一樣在我心中燃燒,激勵我樂觀向上。夏季充沛的雨水順著泥土的空隙流下來,松動了土地。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在我身上不斷地涌動。我奮力地爬,向著那個未知的、美麗的、神秘的地方。
泥土透進一絲光亮,我知道那個我等待了一生的時刻即將來臨。我蓄滿了全身的力量破土而出,世界以一個嶄新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我面前。刺眼的陽光溫暖著我,可我還來不及享受這一美麗的世界,生命的本能又驅(qū)使我開始又一個漫長的等待。
當陽光再次照在我身上時,我努力掙脫軀殼。一瞬間,我聽到了泥土張裂的聲音。我努力張開翅膀,飛到一棵樹上,我看到我的翅膀在陽光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生命的力量像潮汐般涌向全身。我在盛夏的第一次高呼,回蕩在綠蔭掩映的午后。
我緊緊地貼著樹干,放開喉嚨聲嘶力竭地吶喊著。頓時,高山、流水、叢林、田野上空回響著我和同伴們的吶喊聲。天上的浮云似乎在隨著我們的交響樂而起舞。我們歡呼雀躍,用激情歌唱這場夏日的盛會,用吶喊擁抱這人間天堂。
我們?nèi)諒鸵蝗盏馗璩?,在風輕云淡的早晨,在陽光燦爛的午后,在暮色四合的黃昏。我們真真切切地活著,不辜負上帝賜予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盡管我們知道,我們將在這盛夏還未結(jié)束之前就要走向死亡。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至少,我們已演繹了生命的精彩,并沒有留下遺憾。
畢竟,我們擁抱過等待了一生的陽光,撫摸過了夏季的肌膚,吮吸過了泥土的芬芳……畢竟,我們歌唱過夏天的美麗景色,還唱響了屬于我們自己的華麗與凄美。
【點評】
作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以“蟬的生命歷程”為中心展開寫作。蟬的生命十分短暫,然而它們卻在短暫的一生中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文章寫了“我”在夏天誕生、成長、歌唱的故事,整個過程體現(xiàn)出了“我”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主旨積極健康。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具有美感,象征手法運用恰當,引人入勝,可見作者具有很強的文字功底。
【2016·貴港·真題】
請以“那一份愛的答卷”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字要寫得規(guī)范工整;2.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得抄襲。
【寫作點撥】
從價值導向看,本題重視語文素養(yǎng)方面的考查;從方法價值角度來說,本題讓我們重視文章寫作技巧,包括對基本的文章樣式的認知和把握,對敘述、描寫、論述、遣詞造句等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從思維價值的角度來說,本題引導學生對紛繁的社會和生活現(xiàn)象進行觀察,并展開個性化的思考和判斷,感悟現(xiàn)象背后的意義,進一步審視個人的生存,以及個體與群體的依存關(guān)系,最終形成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正確認知;從情感價值的角度來說,本題引導學生重視豐富的情感和情緒觀察,重視陶冶高尚情操,涵養(yǎng)健康情感,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中考作文和平時作文一樣,要求中心明確、具體、統(tǒng)一。“一份”是數(shù)量的限制,也是中心的限制;“一份”強調(diào)了文章只有一個中心,通俗地說,這篇文章中的答卷只能是“一份”,不能是“幾份”?!皭邸笔切睦砀杏X,也是文章主題的外化。“愛”的答卷應該是積極正面的,要弘揚主旋律,體現(xiàn)出真情實感,可以是考生一次心靈完善的經(jīng)歷,也可以是父母對子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等等。在作文中,應該表現(xiàn)完成“答卷”的經(jīng)過,也應該展示“答卷”的結(jié)果。
【寫作點撥】
思路一:學習中的“答卷”??忌趯W習中需要上交各種答卷,尤其是在初三的時候。學習中的“答卷”反映學習中的問題,可以是學習的過程、方法,也可以是學習的興趣、習慣,還可以是學習的毅力、耐心,甚至是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等等。學習中的“答卷”關(guān)涉的人和事,老師、同學、家長或親友等,都可以成為寫作內(nèi)容。
思路二:生活中的“答卷”。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時面臨著這樣那樣的考驗,每一次應對考驗的過程就是上交“答卷”的過程。生活中的“答卷”最能反映人的本性和品質(zhì)。面對誘惑和腐蝕,我們應該敢于說“不”,拒腐防變;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樂觀、勇敢面對,絕不回避;面對佳績與榮譽,我們應該再接再厲,謙虛謹慎……記錄完成生活“答卷”的過程,抒發(fā)對完成生活“答卷”的感悟等,都可以入文。
從文體來說,記敘文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在形式上再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效果會更好。比如采用日記、小小說等體裁,就可以更好地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采用新聞報道形式,敘寫一位愛心人士向社會獻愛心的感人事跡,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
【滿分作文】
那一份愛的答卷
◎一考生
看著黑黑的天空,不知怎的,男孩想了很多很多。
一
在那一年的盛夏,在那一個陽光燦爛的七月,一個天使,伴著啼哭聲,閃亮登場。
安靜的醫(yī)院被天使的聲音打破,像一潭幽靜的湖水,被調(diào)皮的小石子擊中,泛出圈圈漣漪。一家人圍著這新的小生命,歡愉地笑著,談論著。
只記得,當醫(yī)生把孩子抱到母親面前時,母親哭了,嬰兒卻燦爛地笑了。
二
時光轉(zhuǎn)瞬即逝,猶如白駒過隙,當初那個被抱著的男嬰,如今已長到了人生的花季——十五歲。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男孩開始抵觸那個被稱作母親的人。
在清晨上學前,母親拿著厚厚的棉衣,對男孩說:“天冷,多加件衣服吧?!?/p>
男孩卻視若無睹,提上書包,摔門而去,空留下門的另一邊,母親懸在半空中拿著棉衣的手,以及一臉的無奈、落寞。
這是什么呢?是青春的叛逆,還是時間所累積下的傷痕?
男孩在想,母親也在想。
三
依稀記得,男孩初中唯一被請家長的那次。
那天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寫出你對母愛的理解。
那一次,男孩交上去的作文本,里面只抄寫了作文題目,此外沒有任何內(nèi)容。老師勃然大怒,說從沒看見過這么懶、這么笨的學生,還讓他把家長請來。
男孩的母親來到學校后,不停地向老師賠不是,還催促著男孩向老師道歉。男孩第一次那么生氣,他大聲吼道:“我長那么大,你陪我過了幾個兒童節(jié)呢?你心里只有工作!你知道放學后我一個人待在空蕩蕩的家里是什么感受么?呵呵,真諷刺!這道題我真的寫不出來?。 ?/p>
那一次,母親哭了,男孩也哭了。
四
男孩終于不負眾望地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母親卻也在這個時候被單位調(diào)到了外地。
當母親跟男孩說她可能會在外面待上一段時間時,男孩不屑地說了聲:“慢走。”
漸漸地,一天過去了,一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男孩心里,感覺少了什么一樣。是,少了什么。
不經(jīng)意間又看見了那張空白的作業(yè)紙,男孩猶豫了很久終于拿出筆,工整地寫上“答”字:“是一個人十幾年來,不求回報地默默關(guān)心另一個人,提醒他天冷要多穿衣服,即使自己不被理解,甚至時常會被傷害。”
像是想起了什么,男孩忽然飛奔到電話機旁,撥通了那個熟悉的手機號,聽到了那個熟悉的聲音,男孩哽咽著說:“媽,我想你了!”
而電話那頭,男孩聽見,他的母親開心地笑出了聲。
【點評】
本文結(jié)構(gòu)分明,行文流暢,敘事完整。文題擬為“那一份愛的答卷”,但文中并沒有出現(xiàn)“答卷”二字,然而字里行間卻處處彰顯“答卷”——男孩在成長中慢慢領(lǐng)會了母親的愛,并書寫了對母親的感恩和思念之情。讀罷此文,我們不由驚嘆于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之強。此外,文章選材于生活,真實可信,便于抒情達意;語言簡潔生動,讀來很有韻味。
【2016·欽州·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一: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痹谏钪?,“禮”可以是禮節(jié)、禮儀、禮貌,也可以是禮讓、禮贊?!岸Y”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立身處世之本。擁有“禮”,人生之路就越走越寬暢。
材料二:我國近代新聞記者鄒韜奮說:“我以為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是的,我們應勇敢地把挫折當作磨礪和提升自己的機遇與平臺。
請圍繞中心詞“禮”或“挫折”寫一篇文章。
要求:1.請圍繞選定的中心詞,自擬題目,然后作文。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3.內(nèi)容具體充實,具有真情實感。4.不得抄襲或套作。5.行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寫作點撥】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命題者提供了中心詞語“禮”或“挫折”,那么文題中一定要有“禮”或“挫折”的字眼。
以“禮”為中心詞的寫作思路——
思路一:弘揚傳統(tǒng)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guān)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伴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根本改變,禮也被賦予了全新的現(xiàn)代意義。那些為了攀比、炫富、擺闊的婚喪嫁娶的儀式,也是對禮的歪曲。那些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禮儀,才是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的。
思路二:促進交往,達成溝通。懂禮貌、知禮節(jié)、尚禮儀,是傳統(tǒng)美德。實踐證明,大到國與國的往來,小到人與人的交際,都離不開必要的禮節(jié),待人處事以禮在先,對于溝通感情、促進交往乃至成就工作都大有裨益。一個言談舉止彬彬有禮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使自身更有魅力。
思路三:尊長愛幼,拒絕腐敗。尊長愛幼是傳統(tǒng)美德?!扒Ю锼往Z毛”“雪中送炭”既能給人送溫暖,又能聯(lián)絡感情,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真正的“禮”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不思回報的。那些為了某種私欲,為了獲得更高報答的“禮”,并不算真正的“禮”。那樣的“禮”被當作敲門磚、晉身梯、免罪牌。送禮的人飛黃騰達,呼風喚雨,左右逢源,導致了有本事的人無法施展才華,沒本事的碌碌無為之輩、道德敗壞之徒卻尸位素餐,貽誤了發(fā)展機遇,禍害了人民。
以“挫折”為中心詞的寫作思路——
首先明確什么是“挫折”。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挫折有兩個義項,一指“壓制,阻礙,使削弱或停頓”;二指“失敗,失利”。據(jù)此可知,挫折應該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磨難,它不斷制造麻煩,成為人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會導致人們生活和事業(yè)的失敗。但是,遇見挫折就只有等著它將我們打敗嗎?顯然不是,所以不難判斷,挫折還有另一面,它可以考驗、磨煉人的意志,讓人不斷奮斗,獲得成長。
【滿分作文】
關(guān)于“禮”的遐想
◎一考生
中國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信奉禮尚往來?!对娊?jīng)》有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薄巴短覉罄睢笔遣怀晌牡?,卻被人們所認可并實踐著,以至于成為一種風尚。
婚喪嫁娶,孩兒滿月,生日慶典,奠基上梁,參軍升學乃至仕途升遷等,皆是喜事,皆有“禮”的分子,所謂世故人情,約定俗成,無可非議。
然而,隨禮之風日趨漸長,不免令人擔憂。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隨禮的數(shù)額也有所提升,從10元、20元,到30元、50元,再到現(xiàn)在的100元、200元。上述的禮價曾一度穩(wěn)定。當然,這是常禮,至于親朋好友、同學老鄉(xiāng)、同事鄰居等,就從禮價上反映出了親疏程度,關(guān)系如何則另當別論了。
其實,也沒什么好擔憂的。禮價的攀升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者說是恩格樂系數(shù)的體現(xiàn)。我曾聽父母說,過去在農(nóng)村,誰家孩子出生,兒女婚嫁,送的禮也就是2斤掛面,幾個雞蛋或是2元至10元不等的禮錢,直到現(xiàn)在也仍有10多元的常禮。
喜事往往圖吉利、熱鬧,至于禮數(shù),無論是多還是少,都是可貴的。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嘛。人到了,來捧個場,就是求之不得了。我覺得,我們不應以禮數(shù)的大小來論人情的厚薄??墒?,人們口中所說的和心中所想的畢竟受現(xiàn)實特別是市場經(jīng)濟中的金錢光環(huán)的籠罩,所以,大家都認為,不多送點禮,就不足以表明自己的心跡。在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有這樣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遍數(shù)蕓蕓眾生,修煉到君子境界的能有幾人?
其實,應酬之禮也就是交際來往的禮節(jié),它在我們生活中起著潤滑劑的作用。人生在世,都是相互依靠的,對于他人,無論遠近親疏,我們都應懷一份感激之情,尤其是對那些施恩者,更應該設法回報。有了感恩、回報、回想的過程,人生才豐富有趣,味美香醇。
一種禮節(jié),透著一種文明,就像一個人的舉止反映著一個人的修養(yǎng)一樣。春秋時的大政治家管仲曾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惫苤僬J為國家要想獲得長治久安,一定要百姓都了解是非禮節(jié),這是社會穩(wěn)固的根基???,說來說去,說到了精神文明,當然是建立在“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zhì)文明基礎上的。我還是贊同移風易俗,雅事雅辦,千萬莫長攀比之風。
【點評】
本文從“禮數(shù)”到“禮物”再到“禮節(jié)”,娓娓道來。在引經(jīng)據(jù)典、談古論今、起承轉(zhuǎn)合之中讓讀者明白:泱泱禮儀之邦,“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同時,應該移風易俗,雅事雅辦,莫長攀比之風。顯而易見,禮儀已經(jīng)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