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嫦娥奔月》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教學這篇課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抓住“美麗”一詞,通過交流討論、朗讀感悟等途徑,讓學生走入文本,和人物對話,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理解文本的表達藝術,受到美的陶,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統(tǒng)一。
[關鍵詞]教學實錄 評點 教例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64
一、回顧課文,體會感受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嫦娥奔月》這篇民間故事。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我覺得寫得很美。
生2:很感人。
師:是的,“嫦娥奔月”這篇動人的民間故事之所以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它的美麗動人。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品讀,進一步體會它的美麗動人。(板書:美麗)
二、圍繞“美麗”,展開討論
師:請大家再次潛心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美麗動人的句子,寫上自己的感受。
(約10分鐘后集體交流)
生1:“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jīng)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xiāng)親,鄉(xiāng)親們都非常喜歡她。”我覺得這一句就很美。
師:說說美的理由。
生:作者直接寫出了嫦娥的外貌美;“接濟生活貧苦的鄉(xiāng)親”則寫出了嫦娥的善良,表現(xiàn)她的心靈美。
師:掌聲送給她,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同學!透過人物的行為,能看到人物的內(nèi)心。你是一個懂得美、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孩子。什么叫“接濟”?換個詞。
生1:幫助。
生2:救濟。
師:想象一下,嫦娥會怎樣幫助救濟生活貧苦的鄉(xiāng)親呢?
生1:(稍停)東村的王大娘家窮得揭不開鍋,孩子們圍著鍋臺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二話沒說,端起自家的飯鍋就往王大娘家奔去,還讓后羿送去了米面。
生2:西村的獵戶老張頭不小心摔斷了腿,沒辦法砍柴挑水。嫦娥幫他包扎傷口,洗衣挑水,還讓后羿幫助砍柴,打來野兔滋補身體。
師:像這樣給人以物質(zhì)上的具體幫助救濟,就叫——
生:(異口同聲)接濟。
師:幫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能可貴的是樂于助人的好事怎樣做——
生:經(jīng)常做。
【評點:學語文就該品詞析句。只有深入文本,品味關鍵詞,才能讓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觸摸到人物的靈魂,感悟到人物的心靈。教者抓住“接濟”“經(jīng)?!边@兩個關鍵詞,讓嫦娥送糧食、挑水的“接濟”的畫面烙印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樣,一個美麗善良、樂善好施的嫦娥就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了。這樣的語文課語文味兒漸漸濃郁起來?!?/p>
師:對,只有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心靈美。(板書:心靈美)嫦娥的心靈美還體現(xiàn)在哪里?
生:我覺得文章第五小節(jié)寫嫦娥與逢蒙周旋并吞吃仙藥也很美麗動人。
師:這一節(jié)并沒有出現(xiàn)“美麗動人”的字眼,具體說說你的理解。
生:如果說樂于助人是心靈美的體現(xiàn),那么嫦娥機智勇敢地與逢蒙周旋也是心靈美的體現(xiàn),尤其是她怕逢蒙吃藥會害更多的人時,疾步向前,吞吃仙藥,是那樣的義無反顧,更顯示她英雄女兒的情懷。這樣的人心靈美得讓人欽佩,精神美得讓人感動!
(掌聲經(jīng)久不息)
師:嫦娥的心靈美得讓我們感動,同樣你的理解和睿智也讓我們感到美麗,美到為你叫好鼓掌!這一節(jié)還出現(xiàn)了一個人物,那就是——
生:逢蒙。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自私自利、奸詐貪婪的小人。
生2:靈魂骯臟,非常丑陋。
師:將這兩個人放在一起,一個藏藥,一個搶藥;一個為了老百姓不得不吃藥,一個為了自己長生不老迫不及待地想吃藥,在這樣的矛盾沖突中,你有何感受?
生1:感覺逢蒙嘴臉更加丑陋,嫦娥形象更加美好。
生2:一美一丑放在一起,有一種鮮明的對比,使得美的更美。
生3:我覺得就是以丑寫美,以逢蒙的自私奸詐來襯托嫦娥的美麗善良!
【評點:這是對比性的教學設問。就教學過程而言,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就教學內(nèi)容而言,這一發(fā)問直抵學生心靈深處,引導學生從文本淺層次的閱讀邁向深層次的思考。所有的文字都是有情感和溫度的,而不是冰冷的存在。在我們大家看來,嫦娥奔月,那是何等的美妙!但是,藏在美麗圖畫背后的是什么?是人物內(nèi)心的美麗!這需要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才能去感悟理解?!?/p>
師:大家理解深刻,言之有理,令人信服!那么文中還藏著哪些美麗呢?
(片刻之后)
生(讀):“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一直朝著月亮飛去?!?/p>
師:這是文章第六節(jié)的文字,美在何處?
生:這是嫦娥奔月的畫面,我覺得當時的畫面很美。
師:好一個畫面美!(板書:畫面美)請你美美地再讀一遍,大家閉上眼睛,看看我們腦海里有怎樣的一幅畫面。
(學生讀得動情,有韻味)
師:你們腦海中的畫面美嗎?請描述一下。
生1:皓月當空,嫦娥飄飛,美不勝收。
生2:碧藍碧藍的夜空,藍得清澈,特別美麗。
生3:“飄飄悠悠”,讓我們感覺嫦娥飄飛的身子很輕很柔,這種畫面非常飄逸,富有詩意。
生4:郊外“灑滿銀輝”更是覺得月夜恬靜,這是嫦娥奔月的畫面背景,讓人覺得清幽曠遠。
師:是的,這種畫面背景其實就是故事的一種意境。美的嫦娥、美的郊外、美的月亮、美的夜空,所有美好的人和物構(gòu)成了這樣一幅美好的奔月畫面。在這樣美的意境中,發(fā)生的故事其美感更是增添三分。
師:故事中還有哪些美的元素?需要我們有一雙美的眼睛和一顆美的心靈去尋找發(fā)現(xiàn)。
生:我覺得文章第二節(jié)寫后羿射日為民造福也是人物心靈美的體現(xiàn)。
師:補充得真好!還有呢?
生:我認為人物之間的感情也很美。
師:說得具體些。
生:后羿和嫦娥之間的感情也是十分美麗動人的。文章第7節(jié)就寫道:后羿焦急地沖出門外,不顧一切朝月亮追去;嫦娥則深情地凝望著后羿。
生:我來補充!后羿和嫦娥其實都是一種英雄形象,后羿射日為民造福,美麗動人;嫦娥接濟鄉(xiāng)親,美麗動人;鄉(xiāng)親們想念嫦娥,遙遙為她祝福,他們與鄉(xiāng)親們的感情也是美麗動人的!
【評點:教者始終緊扣“美麗”一詞,用富于啟發(fā)的引導性語言來點撥學生。這樣,不僅使學生容易理解詞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豐富了文本內(nèi)涵;更是使學生深入人物內(nèi)心,進一步感受到后羿、嫦娥以及鄉(xiāng)親們之間的善良品質(zhì)和美麗情感。這樣教學,使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能力得到在實實在在的訓練,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p>
師:老師和大家一樣,也喜歡嫦娥為民吞吃仙藥奔月的故事。美的月亮、美的嫦娥、美的故事,這是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對美的向往與追求。嫦娥奔月成了永恒的美,嫦娥也成了大家心中美麗、善良、勇敢、機智的化身。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感受嫦娥奔月的美麗動人;讓這美的形象、美的畫面、美的情感永遠烙印在我們心間。
(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
【評點:朗讀特別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學生透徹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再次讓學生朗讀,這樣學生能品味出詞語的味道、意境的韻味、人物的情味。再次朗讀課文,在教學結(jié)構(gòu)上與開頭呼應,在情感上再次升華學生情感,讓一顆真善美的種子播灑在學生的心間?!?/p>
總評
一堂真正高質(zhì)量的語文課,它是安靜而又活潑、簡約而又豐富、靈動而又厚重的。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要靜得下心來,沉浸到文本中去,通過推敲字眼、品詞析句來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舵隙鸨荚隆肥且黄利惖纳裨捁适拢v述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使老百姓免于受害,吃下長生不老藥升天奔月的事,意境優(yōu)美,情節(jié)動人。教者必須立足文化高度,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理解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向往,理解神話故事流傳千古的密碼。學生解讀的不僅是這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更產(chǎn)生了探究神話故事本源的興趣。在教學中,教者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直接抓住“美麗動人”這個關鍵詞作為切入口,并把它作為貫穿整個課堂的主線,以簡約的方式引領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通過朗讀、對比等方法,讓學生感受理解故事的人物美、畫面美和情感美,享受故事里的語文、故事里的經(jīng)典。另外,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引向課外閱讀神話故事的廣闊天地,啟發(fā)學生去感受、發(fā)現(xiàn)、理解更多神話故事的神奇,真正理解神話故事流傳不朽的根源,達到了“教是為了更好的學”的目的。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