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1億公頃鹽堿地,其中約13%具備種植海水稻。試種、推廣成功后,按照畝產量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千克,多養(yǎng)活約2億人。自從培育出能在海水或鹽堿條件中生長的海水稻之后,在湛江的農田中摸爬滾打了30年的陳日勝被稱為“海稻之父”、“海稻的締造者”。有媒體甚至稱其培育的海水稻,是“一個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望解決全人類的吃飯問題。就連袁隆平也稱他為“國內最早發(fā)現耐堿性強、抗病性強、生命力強的野生海水稻的專家之一”。海水稻究竟是怎么發(fā)現的?它真有這么牛?記者近日采訪了海水稻的發(fā)現者陳日勝。
在湛江市遂溪縣虎頭坡村,連綿金色的稻田眼下正是收割季。其中有53.3公頃靠海的稻田格外引人注目,稻田的稻谷“身高”比周圍的高出一大截,最高的達到2.1米,所有的水稻無一例外都倒伏在農田中,不過稻穗卻十分飽滿。即便被海水浸了3天,稻谷也沒枯死。
“這是海水稻,普通水稻被海水一淹,第二天就枯死了。”村民陳福連說,這些靠海的稻田以前都是灘涂地,寸草不生,陳日勝繁育出的海水稻讓灘涂有了綠色。
無意間的“驚人發(fā)現”
陳日勝說,“海稻”種子來自海邊野生,經30年的培育、選種,可以在高鹽分的海邊灘涂地里生長。目前產量雖然不高,但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堿三大特性,陳日勝稱種子發(fā)現于1986年,最終他將品種取名為“海稻86”。
1986年11月,畢業(yè)于湛江農業(yè)??茖W校(廣東海洋大學前身)林果專業(yè)的陳日勝和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縣虎頭坡的海灘普查紅樹林資源。茂密的蘆葦地里,陳日勝看到一株高約1.6米、似蘆葦卻結穗的植物,穗呈青白色。形似谷物但難以精確辨認,陳日勝當即采下一株,向羅文列請教。
羅教授推測,這可能是生長在鹽堿地里的野生水稻,這種長著麥芒一樣的海生植物,能在高鹽度的海水中生長,很可能是一個新物種,陳日勝細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的522粒種子,開始育種工作。
1986年,陳日勝在湛江市遂溪縣虎頭坡村租下了13.3公頃臨海的灘涂育秧,海水稻一年一熟,試驗周期長,陳日勝單是普選稻種就做了5年。
2013年,陳日勝來到北部灣海水西岸的廉江縣營仔鎮(zhèn)某村莊,提出租下村里的66.7公頃鹽堿地種海水稻。一位村干部跟他說,自己在這里生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見過那塊地能長出什么,勸他還是別浪費錢。陳日勝試種了13.3公頃,播種5天后,秧苗拔地而出,該村干部連連稱奇。
研究30年負債180萬元
到2014年11月,收割稻谷時,陳日勝已將海水稻從畝產50千克提高到150千克。
最初種植海水稻,都是陳日勝一個人單干。為了研究海水稻,他把一份“體制內”的工作辭掉了,但研究海水稻,資金投入非常巨大。為騰挪資金,陳日勝曾在桂林、云浮等地種樹養(yǎng)魚掙錢,還從事過建筑、修路行業(yè)。為擺脫單干困局,2011年,陳日勝賣掉在桂林的桉樹林和魚塘籌資250萬元,在遂溪組建了虎頭坡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并擔任社長。
合作社前期投入巨大,耗盡陳日勝多年積蓄。2011年北京一家公司獲悉他在研制海水稻后,第一時間匯去100萬元表示支持。隨即陳日勝和這家公司開展合作,并于2014年3月成立了一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陳日勝擔任副總經理。合作社運作經費全由該公司負責,陳日勝終于可以不為錢的問題發(fā)愁了。但直到現在,為培育海水稻他仍負債180萬元。陳日勝表示,租試驗田研發(fā)海水稻,投入非常大。僅2014年至今進行海水稻基因測序工作以來,短短3年時間,就花費8000多萬元。
今年54歲的陳日勝用30年時間,使海水稻的產量提高了3倍。從1986年的522粒種子,到2015年湛江的種植面積增加了十倍,30年過去了,他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得兩鬢斑白。因為常年在海水中浸泡,他的雙手十分粗糙,皮膚也被曬得黝黑。“我一年365天,300天都在稻田里?!标惾談傩χf。
2014年4月,農業(yè)部受理了“海稻86”品種權的申請;9月1日,該品種正式在農業(yè)部“農業(yè)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報”上公布——這意味著“海稻86”進入由農業(yè)部進行雜交試驗階段。目前,“海稻86”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水稻品種。
產量最高達350公斤
通過近5年的種植試驗,陳日勝總結出“海稻”的種植特性與培育規(guī)律: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qū)因存有大面積臨海灘涂,且部分灘涂地位于熱帶氣候,可直接種植“海稻86”。而對于北方,基于海稻耐鹽堿的特性,是否適合種植推廣正在研究。無論南方、北方,需要共同攻克的一個難題,是突破現有的低產量現狀。
陳日勝說,目前他已經研制出17種海水稻種子,畝產最高達到350公斤,“‘海稻86只是我對外公布的一個種子,它的產量在其中是最低的,只有150公斤。”陳日勝說,因為其他種子他還沒有申請專利,暫時還不方便對外透露。
做海水稻試驗了30年,陳日勝發(fā)現,海水稻還能改造土壤結構。陳日勝說,經過近年的水稻種植,湛江虎頭坡的試驗田土壤鹽分結構得以很大改變,經過 5年種植的海邊鹽堿田,已能種植花生和普通水稻,這得益于海稻對土壤的改造,“重度鹽堿地種下海水稻6年后,土壤得到改良,而中度鹽堿地只需3年。”
陳日勝的海稻試驗,已引起國外注意。2014年7月美國兩名農業(yè)專家得知湛江育種出海水稻后,專程來考察。兩人在田邊拍攝3小時,記錄下海水漲落、灌溉稻田的全過程;東南亞一些經歷海嘯、良田變鹽堿地的國家,派出專家到北京找到海稻國際公司尋求合作。
要找到抗鹽堿基因
陳日勝的海水稻引起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關注,2014年,袁隆平獲悉海水稻情況后,給科技部部長萬鋼寫信,他認為,海水稻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水稻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利用價值。11月,陳日勝帶領的科研團隊第一次完成海稻全基因組測序,填補了海稻分子研究的空白。
陳日勝表示,袁隆平團隊主要的方向是“高產”,“我去找袁老時,他問我全國有多少鹽堿地可以開發(fā)來種糧食,我說有2億畝,袁老說,有1億畝就了不得了,這就相當于為國家增加1億畝耕地種植糧食,那就可以多養(yǎng)活幾億人?!?/p>
陳日勝說,海水稻的7000多個基因中,約有7個是抗鹽堿基因。如今,他正通過試驗,發(fā)現究竟是哪幾個基因是抗鹽堿基因,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么,海水稻在全國推廣就具備了條件,“大約兩年內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