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濤
摘 要:車輛軸承熱軸、制動抱閘、車鉤分離是貨車三大慣性故障,也是影響鐵路運輸安全暢通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有效防控車輛熱軸,減少鐵路貨車事故是車輛段的重要職責。本文結合太原北車輛段軸承檢修工作對鐵路貨車熱軸故障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以下具體防范措施。
關鍵詞:車輛熱軸;防控;安全
中圖分類號: U27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4-193-2
0 引言
隨著鐵路貨車向高速、重載方向的發(fā)展,熱軸故障日益凸顯,因此解決車輛熱軸故障保證貨車正常運行便顯得尤為重要,太原北車輛段為有效解決制約列車安全正點的瓶頸問題之一“車輛軸承熱軸故障”,從收入到支出最后一道關口、從安全風險研判到檢修過程控制、從制度的頂層設計到作業(yè)現(xiàn)場的具體實施形成了一套實用管用的軸承檢修防控體系,有效控制了熱軸故障的發(fā)生,為鐵路運輸安全生產(chǎn)做出了貢獻。
1 造成車軸在運用中發(fā)熱的原因
①油脂過多。若油脂添加過多,不僅無利,反而使軸承內(nèi)部發(fā)生過多的摩擦和攪拌熱,使軸承發(fā)熱。
②油脂缺少或變質。由于油脂缺少或變質,軸承潤滑狀態(tài)不良,也會使軸承發(fā)熱。
③軸承軸向游隙過小。軸承軸向游隙過小,將增加摩擦使軸承發(fā)熱,甚至導致滾子卡死引起事故;若游隙過大,則會使軸承局部負荷加大,縮短其使用壽命。
④軸承內(nèi)混有異物。當軸承清洗不干凈,油內(nèi)混有雜質,密封不良導致水、沙進入等,均可導致軸承發(fā)熱。
⑤軸承內(nèi)部損傷。當軸承內(nèi)外滾道破裂、剝離、軸承內(nèi)外圈、滾子或保持架裂紋破損時,軸承將發(fā)熱。主要原因:材質或熱處理不良,軸承內(nèi)、外圈滾道面或滾子滾動面上由于麻點、輾皮等缺陷繼續(xù)發(fā)展而形成鱗片狀及至不規(guī)則的更大面積的金屬剝落現(xiàn)象;軸承在組裝拆卸、清洗搬運或運用中不慎受到不正當沖擊力;內(nèi)圈與軸,外圈與承載鞍配合不良;局部外傷、銹蝕、偏載或過載;材質正常疲勞破損。
⑥轉向架狀態(tài)不良。當轉向架組裝不正位或變形時,也會造成軸承別勁而發(fā)熱。
2 防控車輛熱軸具體措施及做法
2.1 多措并舉,以“三化”防控熱軸故障
2.1.1 風險研判實,確保頂層設計規(guī)范化
該段在輪軸檢修防熱軸方面從檢修源頭質量進行風險研判,排查安全風險9項23點,從頂層設計著手,規(guī)范對輪軸檢修的安全風險點的管控,相繼下發(fā)了《太原北車輛段備用輪軸管理辦法》《太原北車輛段軸承前蓋、后擋、軸端螺栓集中檢修管理辦法》《太原北車輛段軸承一般檢修管理辦法》《太原北車輛段關于規(guī)范5T預報等輪軸處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風險控制辦法措施,有效地卡控了輪軸檢修安全風險。
2.1.2 過程控制實,確?,F(xiàn)場檢修標準化
在輪軸檢修過程控制方面,我們研判出十項安全風險過程控制措施,重點從輪軸的收入檢查、探傷質量、壓裝過程、磨合試驗、支出檢查等方面入手,卡控安全風險點,總結了輪軸收入軸承外觀檢查“視、聽、感”三部工作法。(視:轉動軸承,用眼觀察外圈,后擋、前蓋有無碰傷、裂損;密封罩、油封是否變形,松動,裂損、漏油。聽:轉動軸承,用耳傾聽軸承有無摩擦聲音或其他異常。感:雙手轉動軸承,感覺軸承有無卡滯、摩擦。)輪軸探傷“三多四心”(“三多”:探傷作業(yè)發(fā)現(xiàn)疑似波形堅持多問一句、多看一眼、多判一次。“四心”:探傷作業(yè)嚴格執(zhí)行確認輪對狀態(tài)要細心、探頭移動要專心、觀察異常波形要留心、分析可疑波形要耐心。)工作法等多條經(jīng)驗口訣,有效地控制了輪軸檢修過程安全風險。
2.1.3 正負激勵實,確保問題導向有形化
我們通過采取段典型故障獎勵、表揚通知書、車間小額快獎等獎勵方式加強對職工發(fā)現(xiàn)重點故障的獎勵,激發(fā)職工按標作業(yè)、精簡細修的積極性。通過安全管理七項制度,日分析、周分析、典型問題通報分析等方式,加強了對輪軸檢修過程漏檢漏修問題的分析,并加以考核處理,確保了輪軸檢修問題導向有形化。
2.2 過程管控,以“十關”卡死源頭質量
2.2.1 收入檢查關
一是嚴把收入尺寸,嚴格輪軸的收入檢查的落實,逐條檢測輪對各部位尺寸,各部尺寸須符合限度要求。
二是嚴把軸承外觀檢查,待檢修輪軸須全數(shù)進行外觀檢查,核對標志板,不退卸軸承須100%按規(guī)定進行轉動檢查,檢修過程工作者、工長、質檢員三級須按規(guī)定涂打檢修標識。
三是嚴把原始記錄關,作業(yè)人員如實填寫《輪軸卡片》等原始記錄,為每條輪對建檔,確保原始記錄準確。
四是嚴把5T預報關,事故車、報廢解體車及運用回送輪軸須核查5T預報信息、輪軸實物標識及車統(tǒng)-50A記錄等,一并納入輪軸收入依據(jù)。
2.2.2 探傷質量關
一是嚴把人員素質關,輪軸探傷作業(yè)人員須證件齊全,嚴格“三不探”制度,探傷后按規(guī)定涂打探傷標識,填寫探傷記錄。
二是嚴把互控作業(yè)關,輪軸同一部位超聲波探傷的初復探不得為同一人作業(yè),確保兩人作業(yè)的同時,初探、復探兩人之間進行互控卡控。
三是嚴把設備質量關,探傷設備的季度性能檢查須由主管段長組織,車間主任或副主任參加探傷設備日常性能校驗次數(shù)不得少于10%、車間技術專職參加探傷設備日常性能校驗次數(shù)不得少于20%,并在性能校驗記錄上簽字確認,確保設備性能良好。
2.2.3 旋修質量關
一是嚴把設備性能關,輪對旋修須嚴格開工前的首件鑒定制度,由質檢員、班組工長共同組織,對首條輪對進行旋修鑒定,鑒定合格方可進行輪對的批量旋修作業(yè)。
二是嚴把旋修過程關,經(jīng)加修的輪對車輪踏面及輪緣不得有黑皮、裂紋、缺損、剝離、擦傷、局部凹陷及輾寬等缺陷,局部間隙、粗糙度、輪輞外側倒角及各部尺寸須符合要求。
2.2.4 壓裝質量關
一是嚴把配件同溫關,軸承壓裝前的選配,須保證輪軸及其附件與量具同溫時間滿足要求,自動檢測設備須自檢合格。
二是嚴把壓裝順序關,軸承壓裝配件選配完成后不得人為改變輪對及軸承的作業(yè)順序、輪對及軸承的擺放方向,確保軸承按選配順序壓裝。
三是加強壓裝抽查檢查,主管段長、輪軸專職對軸承的壓裝過程及質量抽檢每月不少于10套;車間主任或副主任每周抽檢不少于10套;車間技術員每天抽檢不少于5套,檢查結果須記錄在車間干部檢查記錄簿上。
2.2.5 組裝質量關
一是嚴把設備標定關,每日開工前,嚴格按照要求對軸端螺栓職能扳機進行點檢,每月由車間組織,車間技術員、質檢科質檢員參加,對軸端螺栓智能扳機進行標定,并填寫標定記錄,確保設備力矩符合規(guī)定,性能良好。
二是智能扳機對軸端螺栓緊固后,須使用力矩扳手對軸端螺栓力矩進行全數(shù)復驗,確保緊固狀態(tài)良好。
三是嚴把關蓋質量關。在軸承關蓋后,須全數(shù)對關蓋軸承進行左右不少于3圈的轉動檢查,發(fā)現(xiàn)有卡滯等不良狀態(tài)的須進行退卸軸承。
2.2.6 磨合試驗關
一是嚴把開工設備質量。每日首條輪對壓裝軸承磨合完畢,須使用紅外線測溫儀進行比對,確保磨合設備溫度測試誤差在范圍內(nèi)。
二是嚴把磨合過程設備質量。在軸承磨合過程中,每磨合10條輪對須使用紅外線點溫儀進行比對一次,保證磨合設備性能良好。
2.2.7 支出檢查關
一是嚴把檢修記錄關,輪軸支出時,班組工長、質檢人員需對輪軸檢修卡片進行全數(shù)核對,重點對輪軸檢修作業(yè)程序,車輪檢修各類標記,軸承壓裝曲線進行復核,確保輪軸檢修流程落實。
二是嚴把輪軸檢修限度。輪軸支出時,檢測輪軸、輪對、車軸各部位尺寸符合限度要求,確認軸端標記及軸承標志板內(nèi)容的正確性,檢查軸端螺栓及施封鎖狀態(tài)良好,軸承轉動檢查無異音、卡滯。
2.2.8 抽檢質量關
一是嚴格落實制度辦法,對入段輪軸相關配件嚴格按照《太原北車輛段車輛配件、原材料入段檢驗管理辦法》文件要求的流程進行檢驗、復驗、判定、處置,確保入段配件符合規(guī)定。
二是正確處置檢驗產(chǎn)品,由材料科對檢驗合格的產(chǎn)品建立檢驗合格產(chǎn)品相關臺賬資料,并辦理入庫工作,對檢驗不合格產(chǎn)品,材料科負責對不合格產(chǎn)品進行標識、隔離,以防止誤用,并辦理退貨。
2.2.9 落成檢查關
一是嚴格落實三級交檢,轉向架落成后,嚴格落實三級校驗制度,由工作者、班組工長、質檢人員全面對轉向架進行落成交檢。
二是嚴把軸承配合尺寸,在落成交檢過程中,加強對承載鞍按原車、原位、原方向組裝的檢查;轉向架組裝后,檢查承載鞍與側架導框(導臺)的裝配間隙須符合規(guī)定。
三是嚴防落成二次磕碰。在轉向架落成過程中,嚴控違章蠻干的行為,將落成轉向架時使用撬棍撬軸承與承載鞍間隙的違章蠻干行為納入事故苗子違章范圍,有效防控落成過程中軸承二次磕碰風險。
2.2.10 存放標準關
一是嚴把輪軸存放關,檢修良好輪軸存放后,須每半月全數(shù)對存放輪軸進行轉軸檢查,并填寫轉軸檢查記錄,確保狀態(tài)良好。
二是嚴把存放輪軸裝車關,對在站修作業(yè)場存放的備用輪對,每周必須轉動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所有輪對裝車前必須進行軸承轉動檢查;存放超過六個月的輪對不得裝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