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前不久,德國埃森市警方對四名人士展開追捕。追捕的原因在我們看來有些“可笑”——警方懷疑這四人對一名休克的老人視而不見,導致老人不治身亡。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不久前,一名八十二歲的老人在一家銀行的自助取款機前提款時突然休克暈倒,由于那天是德國公眾假期,大堂里沒有值班人員。但安監(jiān)錄像顯示,事發(fā)后曾有四名顧客經(jīng)過,卻都沒提供幫助;有人甚至跨過倒地的老人,上前繼續(xù)取款。直到二十分鐘后,才有第五位顧客報警求助。然而由于延誤了救援,老人送院后宣告不治身亡。
警方的追捕行為并非心血來潮。在美國、意大利、日本、法國、德國等發(fā)達國家,有個著名的法律條例叫“好撒瑪利亞人法”。這則法律的名稱來源于《圣經(jīng)》——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有個猶太人祭司和利未人路過,但不聞不問。唯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不顧隔閡去照應他,而且在離開時自己出錢把他送進旅店——所以,該法叫“好撒瑪利亞人法”,它規(guī)定人們對意外狀況下的傷者、病者,不能見死不救、袖手旁觀——除非救助行為會傷害到自身,而且對于提供救助者免除其可能由于救治不當而帶來的麻煩。德國的這則法律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對生命有危險的人袖手旁觀,否則最高可判監(jiān)禁一年。
我很欣賞這種做法。第一,它可以讓人看到社會對公序良俗的倡導。在一個講道德的社會中,救死扶傷,絕不只是醫(yī)護人員的事情,而是每個社會成員的義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應該的,不幫助則要付出代價。第二,它體現(xiàn)了司法機關(guān)對法律的尊重。有人違了法,司法機關(guān)就要盡職盡責地展開工作,哪怕這種違法是輕微的,也決不放過。
行筆至此,我在想:如果此事發(fā)生在咱們這里,會怎么樣呢?我敢肯定:社會輿論同樣會譴責見死不救的人,同樣會呼吁人們多些愛心;但譴責、呼吁之后,類似的事情還會再出現(xiàn)。原因很簡單:有了彭宇案的前車之鑒,有了“扶不扶”的忌憚,又沒有法律逼著你救人,誰吃飽了撐的去惹火燒身?
【原載2016年12月7日《今晚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