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柱
摘要:當代戲劇小品因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形式贏得了眾多觀眾的認可,不僅直接引發(fā)了春晚舞臺上的表演風潮,而且也催生出了一大批戲劇小品明星,同時因其題材豐富,在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深度、廣度上也趨于多樣化。戲劇小品已發(fā)展成為被大眾青睞的藝術形式,對其研究有利于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和文化藝術的繁榮。
關鍵詞:當代戲劇小品;創(chuàng)作;表演;傳媒技術;結構;時空限制;幽默;爆發(fā)力
中圖分類號:I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6)04-0043-03
當代戲劇小品是通過形體和語言表現(xiàn)一個比較簡單的場面或藝術形象,直接引發(fā)了春晚舞臺上的小品表演風潮,影響深遠。隨后,這個新的演藝形式空前火爆,一大批小品明星脫穎而出,題材也空前豐富,小品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深度、廣度及其表演形式也趨于多樣化?,F(xiàn)在,戲劇小品已然發(fā)展成為一門主流的藝術形式,越來越為觀眾所青睞。
一、戲劇小品的概念
小品,是指小的藝術品,是指以描寫人物事件所成的短小文章,其特點在于“小”,這一特點傳承至今[1]。就產(chǎn)生而言,現(xiàn)代戲劇小品大致起源于藝術學校和演藝團體,最開始只是戲劇、電影學院戲劇專業(yè)的學生在上課時用作即興表演的一種練習手段,一般是老師出一個題目或截取一個小的生活片段讓學生進行即興表演,后來從學院獨立出來走向大眾視野,慢慢發(fā)展成為一種具有獨立性的舞臺藝術。戲劇小品是最短小的戲劇形式,特點是短小、凝煉、以小見大,演員、觀眾、舞臺和劇本是其四大要素。在1984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的《吃面條》是現(xiàn)代真正意義上戲劇小品的源頭,因其吸取了相聲、話劇、二人轉(zhuǎn)、地方小戲等嬉鬧戲劇形式的特點,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最終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占據(jù)戲劇演繹藝術的半壁江山??v觀目前戲劇小品藝術,尤以陳佩斯、朱時茂、宋丹丹、侯耀文、黃宏、蔡明、郭達、潘長江、趙本山、趙麗蓉、鞏漢林、郭冬臨、孫濤、小沈陽、宋小寶、賈玲、沈騰、馬麗、高曉攀較為著名。
二、戲劇小品的創(chuàng)作要求
戲劇小品作為一種最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其創(chuàng)作上有其自身特點。
一是手法以小見大。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戲劇應該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鏡子……把微光變成光彩,把光彩變成光明”。這是對戲劇小品表現(xiàn)手法上的要求。這和中國的藝術理念“藝術源于生活,并且要給生活以指導”相合。寓教于樂本就是藝術產(chǎn)生的初衷。戲劇小品也是一樣,因為是舞臺藝術的一種,它和傳統(tǒng)戲曲、現(xiàn)代電影和話劇一樣,要遵從表現(xiàn)生活哲理給人思想啟迪的基本原則。但是,戲劇小品又不同于戲曲、電影和話劇藝術,它只是要求表現(xiàn)生活上的一個片段或者是場景,有自己的要求,一般是在同一場景之內(nèi)處理事情,故事結構簡單,時限很短,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nèi)去表現(xiàn)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本就是具有限制性、片段性、瞬時性,這就要求戲劇小品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以小見大,用有限的語言和文字來表現(xiàn)人生及生活的哲理。比如開心麻花團隊的小品《扶不扶》《今天的幸福2》以及2014年全國公安文藝匯演小品《兩雙鞋》都是這方面的代表。
二是文本結構精巧。這是對戲劇小品結構上的要求。戲劇小品不同于電影、戲曲結構的宏達,因受時空限制,要求突出其結構的精巧和凝煉。精是對于戲劇小品的結構內(nèi)容而言,這個精是精準和精煉,就是用戲劇小品來表現(xiàn)生活中最觸動人心的東西,而且這種表現(xiàn)不能拖拉,應迅速直指人心,進而激發(fā)讀者的共鳴;巧是對于戲劇小品的結構手法而言,結構手法上要巧于設寓,巧設包袱,沒有設寓和包袱的戲劇小品就不叫戲劇小品,最多只能叫故事,就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這是對小品創(chuàng)作的最基本要求,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才能讓讀者在觀賞完之后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如趙麗蓉和鞏漢林合作的《如此包裝》,趙本山、范偉和高秀敏合演的《賣拐》《賣車》系列。
三是語言詼諧幽默。語言詼諧幽默是戲劇小品在語言上的要求。戲劇小品的主要表達手段就是語言,演員通過在舞臺上的對話來娛樂現(xiàn)場觀眾,觀眾通過語言來領悟戲劇小品所要表達的東西。在這種臺上臺下的互動關系當中,語言成了溝通的橋梁。無論是“含淚的微笑”還是開懷的大笑,演員都需要通過語言獲得觀眾的肯定或認可。而且,隨著現(xiàn)代生活壓力的增大,觀眾更希望在輕松愉悅中領會戲劇小品傳達出的信息內(nèi)容,而不是艱澀難懂毫無意趣可言的東西。這就是當前時代下《歡樂喜劇人》《我們都愛笑》《一起笑吧》《笑傲江湖》《愛笑會議室》《本山大舞臺》等這些戲劇小品節(jié)目興盛的原因。
四是創(chuàng)作貼近生活。這是對戲劇小品的創(chuàng)作要求。“藝術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這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創(chuàng)作真理,戲劇小品作為新生代的一種藝術也是如此,其創(chuàng)作要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離開現(xiàn)實,藝術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一要求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戲劇小品創(chuàng)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戲劇小品的創(chuàng)作不是憑空想象而出,是從現(xiàn)實的事件中得到啟發(fā)而來,事情的起因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則新聞,也可是一則短消息,總之,只要它觸動了你的思想,蘊含了一定的哲理,能給人以啟示,就可以拿來當戲劇小品的素材使用。二是戲劇小品要表現(xiàn)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平淡無奇、毫無意義的事情吸引不了大眾的視線,即使搬上舞臺也不會有人看,而那些引人發(fā)笑、對人生有啟迪意義的人和事,往往更能受到大眾的青睞,比如開心麻花的《同學會》、鞏漢林和趙麗蓉的《如此包裝》、馮鞏的《我就是這么個人》等,都是既讓人想笑,又能在笑過之余引發(fā)思考的作品。
三、戲劇小品的表演要求
受時空限制,戲劇小品作為一種短小精煉的藝術形式,其表演有獨特要求。
一是入情入境入理。入情是對小品中情緒表演的要求,“就是演員要根據(jù)劇中人物的情緒去演繹,表演之前,要好好地去揣摩人物思想和性格,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把握人物情感的起伏,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矛盾沖突”[2],這樣才會讓人覺得真實。比如陳佩斯和朱時茂的《王爺和郵差》、王飛的《門》。入境,就是小品內(nèi)容上所呈現(xiàn)出的情景現(xiàn)場。在這樣的情景現(xiàn)場當中,人物應該怎樣做、做什么,這是對演員是否認真投入的檢驗標準。這個時候演員緊不緊張、自不自信就是小品成敗的關鍵,演員一定要克服緊張和不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讓自己自然契合到小品內(nèi)容所呈現(xiàn)的情境之中。入理,就是喜劇演員要根據(jù)小品要求合理組織自己的行動。通過演員的感覺、判斷和行動來解決小品做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的要求。在表演中,有些演員往往會犯“未卜先知”或背臺詞的錯誤,沒有給表演對方或觀眾以思考反應的余地,就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二是表演要有幽默感。所謂“臺上一立身,詼諧自然來”,就是講演員的幽默感。這種幽默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演員的外貌和動作幽默,有的戲曲小品演員一上臺,就給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感和詼諧感,讓人忍俊不禁。比如著名表演藝術家馮鞏,那兩個小眼睛和沒有下巴的下巴;再比如潘長江、郭達、宋小寶、劉小光以及小品舞臺上農(nóng)民形象的代表趙本山大叔的那張有點凹凸的“豬腰子”臉,在舞臺上都會給觀眾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另一方面是動作的幽默,演員的表演要有幽默感,這種表演既可以是搞怪的表情,也可以是滑稽的動作,比如鞏漢林的有點偽娘化的表演和動作,比如劉小光有些神經(jīng)質(zhì)的夸張蹦跳,都給觀看表演的觀眾帶來了捧腹大笑的喜劇效果。
三是舞臺的節(jié)奏感。具體來說,也就是戲劇小品張弛有度的語速和表演速度,包括演員之間的話語交流、演員和觀眾的互動、演員自身的情感起伏以及劇情發(fā)展的快慢。在這些要素中,演員的情感表現(xiàn)是主線,臺下觀眾也會隨著演員的表演出現(xiàn)開心、悲傷以及憤怒等感情,節(jié)奏感掌握恰當與否就在于能否引領著觀眾跟隨自己的情感走。舞臺上的戲曲小品的表演如果沒有了節(jié)奏感,也就沒有了作品所要表達出的藝術效果。如開心麻花的《今天的幸?!?,潘長江、鞏漢林的《同桌的你》。
四是表演的爆發(fā)力。爆發(fā)力對于演員很重要,它是一瞬間演員的表演和舞臺氛圍的契合及升華,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如同創(chuàng)作時的靈感呈現(xiàn),是一瞬間出現(xiàn)的,不同的是創(chuàng)作是把靈感記錄下去,而表演則是把靈感完美地表演下去,它是檢驗一個演員是不是好演員的試金石。好的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總會不斷地突破自己,提升自己,歸根結底就在于爆發(fā)力。
四、戲劇小品的發(fā)展趨勢
隨著現(xiàn)代傳媒技術的發(fā)展和大眾接受程度的提高,當代戲劇小品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一是表現(xiàn)手法越來越多樣化。受現(xiàn)代網(wǎng)絡小說、好萊塢大片、光影技術、影視傳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現(xiàn)代小品的表現(xiàn)手法越來越多樣化。如時空穿越法,同一情景多次重現(xiàn)法以及越來越多地借用話劇、相聲的表現(xiàn)手法。開心麻花的《今天的幸?!贰冻苡⑿邸?,前者即借用了神話劇里的時空穿越手法,后者為了能達到后悔可以解救的目的使用了同一情景多次重現(xiàn)法,這些表現(xiàn)手法不僅能開闊觀眾視野,更符合讀者的心理需求,因此也更容易打動觀眾。
二是取材越來越廣泛。當代戲劇小品的取材越來越廣泛,仙俠傳奇、紅樓清夢、幽默電影、鄉(xiāng)村俗事、鄰里街坊、古今野史等,觀眾不會因為其年代久遠或新鮮生疏而拒絕。相反,只要符合時代精神,又能逗得觀眾開懷大笑就是好的小品,而那些走傳統(tǒng)路線、板眼分明的標準小品反而因為其缺乏生氣而不被看好。
三是場景越來越真實。以前小品的舞臺場景的布置比較簡單,虛擬化特征較大,一般放些桌子、椅子之類的東西,舞臺場景物件單一。但隨著編導人員理念的改變,當代小品的場景布置越來越趨向于真實。小品《送水工》中,飯菜、酒水、衣褲帽子都是真實的道具,《同桌的你》當中不僅有屋子,還有火炕和飯桌,趙本山《鄉(xiāng)親》系列中,更是把沙發(fā)、被褥、盒飯搬上了舞臺,《狹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車搬上了舞臺。這些都表明當代小品的場景布置越來越真實,越來越接地氣。
當代戲劇小品作為一門當前主流的藝術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和便于接受的形式被越來越多的觀眾認可,其成功的范式對其他藝術門類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對社會文化藝術的繁榮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榮愷,郭書辰.戲劇小品歷史源流探賾[J].戲劇之家,2016,(1).
[2]王文成.戲劇小品人物論——論戲劇小品的人物塑造[J].劇作家,2007,(6).
責任編輯、校對:齊 園
Abstract:Recognized with its uniqu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contemporaryopusculum not only raises great popularity in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but also produces a large number of stars performingopusculum. With rich themes,itshows a variety of social phenomenon in depth and breadth.Opusculum has developed into an artistic form favored by the public.And the researchinopusculum is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of social culture and art.
Key words: contemporary opusculum,creation,performanc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structure,space-time limitation,humor,explosive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