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贊育時為蔣介石侍從秘書,他從一個側面回憶了自己親歷的西安事變:
1936年10月31日,蔣介石在洛陽度過50歲生日,發(fā)表“報國與思親”文。11月13日,蔣介石登嵩山,我們偕行。大家曾在古樹漢柏前攝影留念。游嵩山后,我們便于12月4日抵達西安,下榻華清池。
事變發(fā)生的前兩天,我在西安市看到許多游行請愿的學生,在馬路上呼口號,街頭墻上到處張貼標語,要求停止內戰(zhàn),反對內戰(zhàn),一致抗日,大感驚訝。因此在西安事變的前一天,我即約集中央派在西安工作的一些人員交換意見,商量辦法。我根據(jù)大家提供資料,及目見情形寫成一書面報告,準備第二天早上轉呈蔣介石,沒想到幾個小時后事變就發(fā)生了。
12日凌晨5點左右,忽然槍聲四起,勤務兵梁介然和書記林培深都跑進來,報告情況,我立刻穿好衣服,步出房外,打開靠外墻的小門一探究竟,不料門一開,馬上一顆槍彈射了過來,接著是一名傷兵爬進了門口,只是叫痛,不能多言語?!暗降自趺椿厥??”大家都不明白。
由于不能出去,我乃走上閣樓,往外張望,此時天已微明,只見密密麻麻的都是張部東北軍,但是后面驪山上,很清楚的看到穿黃軍服與灰軍服的少數(shù)人,還在彼此射擊,被擊中者一個個滾下山來。
慢慢地,天已大亮,槍聲漸止,我再度開門,走向墻外廣場,想多了解一些情況,張部士兵問明我的身份時,說:“委員長不抗日,我們是要抗日的?!蔽冶凰偷叫l(wèi)兵門房,那時門房里已聚集了侍從人員二三十人,有不少是從床上拉下來的,只披上大衣便出來了。
門房中,張學良的軍官一再進來詢問:“委員長究竟往哪里去了?什么時候離開的?”誰也說不出來。我這時還在為蔣介石慶幸:“蔣介石可能早已聞警,避過此劫了?!?/p>
約八九點鐘,忽聞后山鼓噪聲大起,并有人高叫:“委員長找到了!委員長找到了!”隨即發(fā)出集合號音,沒幾分鐘,蔣介石下山了,并在門房的大門口停下來,只聽到蔣介石高聲道:“我要在這里休息!”又聽有人說:“副司令在西安等候,請上車到城里去?!?/p>
蔣介石走后,我們侍從人員也坐上大卡車,被送往西安楊虎城綏靖公署的衛(wèi)士隊,草席地鋪,每人一條軍毯,裹著毯子靠壁而坐,到下午二三時,士兵送來一桶飯,一桶菜,有碗筷,無桌椅,飯菜既惡劣,心情更壞,不食亦不饑。這時交際科長周文章帶來了八大主張之印刷文件。
天黑后,我和毛慶祥、汪日章、葛武棨四位秘書被送至西京招待所,每兩人住一間房,房內只有一單人床,汪日章讓我睡床上。第二天早上10時,張學良前來,到每一個房間,對我們的受驚表示慰問,這時我要求和他談話,張同意,自己將房門關上,我們兩人便站著談。張學良表示此次行動主要是為了抗日,此次兵諫,系由于蔣介石不接受意見,出于不得已。張接著又說,我們此次所干的事,一切均由委員會討論,但我自當負其責任,事情做得對不對,當靜候國人公評,暫時不另行組織政府,如國人都說我做的不對,我當向國人引咎認錯。談話中也明白表示說:當今之世,尚有誰敢向委員長直言相爭者,我這次總算向他開了一個大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