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要一腔正氣不要一團和氣
☉桑林峰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力武器是開展思想交鋒,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反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庸俗哲學,讓批評有辣味、有戰(zhàn)味有黨味。
縱觀我們黨的歷史,什么時候黨內政治生活充滿正氣,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什么時候就能及時糾錯,自我革新,永葆生機活力;什么時候淡化思想交鋒,用一團和氣淹沒一腔正氣,什么時候黨內政治生活就會失去政治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全面從嚴治黨就失去重要基礎。
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之所以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內不搞一團和氣,敢于進行思想交鋒,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從而校正了中國革命的航道。當時,博古作了“主報告”,不愿承認在軍事策略上存在的錯誤。隨后,張聞天發(fā)表了“反報告”,尖銳批評了博古等人的機會主義。接著,毛澤東作了長達近兩個小時的發(fā)言,批評了“左”傾錯誤軍事指揮。就連一向寬宏大量的朱德,也嚴詞譴責一味依靠李德瞎指揮的錯誤,明確表示:“如果繼續(xù)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正是這樣激烈、嚴肅、認真的思想交鋒,才使我們黨在認識錯誤、糾治錯誤中走向自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今天全面從嚴治黨,也要發(fā)揚長征時期黨內政治生活那種充滿正氣、發(fā)揚民主,敢于交鋒、敢于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勇于向黨員干部身上的缺點錯誤開刀,勇于同不良現(xiàn)象、錯誤思潮以及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的人和事進行斗爭,營造正氣充盈的好生態(tài),防止一團和氣的偽生態(tài)。
毫不避諱地說,這些年少數(shù)黨組織內部思想缺少交鋒,批評少了辣味,甚至用“一團和氣”代替“一腔正氣”。有的信奉“少說為佳,和氣為上”,多栽花、少栽刺,對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不愿“咬耳提領扯袖”;有的批評他人隔靴撓癢、隔山放炮,表面上是批評,實則是表揚,只辣嘴不辣心;有的民主生活會會前搞“預演”,相互批評搞“交換”,會上批評只是走個過場;還有的決策議事迎合書記或副書記,不敢提反對意見,不是“對對對”,就是“好好好”。殊不知,“愛之適足以害之”。如此一來,一些錯誤就得不到糾正,一些不科學的決策就會“順利通過”,一些問題干部就可能“帶病提拔”。
黨內政治生活搞一團和氣,無非是怕得罪人,怕丟選票,怕戴上不團結的帽子。事實上,一團和氣,是一種假團結,是政治軟弱、原則不強、黨性不純,是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的突出表現(xiàn)。它就像一種“腐蝕劑”、一把“軟刀子”,鈍化批評利器,敗壞黨內綱紀,使黨內正氣不彰、邪氣上升。這不僅是對同志不負責任,更是對黨的事業(yè)不負責任。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泵珴蓶|同志說過:“我黨必須實行公開的自我批評,不怕家丑外揚,隱瞞是不能教育黨員的。”事實證明,事前“紅臉”,才能避免事后“臉紅”;黨內滿腔正氣,才能避免歪風邪氣。拿起思想交鋒的“手術刀”,堅持原則、堅持真理,直言不諱、較真碰硬,讓黨內政治生活充滿正能量,讓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辣味”越多、“利器”越靈,排毒治病的效果就越好,黨組織的力量就越強大,海晏河清、弊絕風清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就會得以呈現(xiàn)。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評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