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那些事兒
【適用話題】勇敢 職責(zé) 公民良知
在19世紀(jì)末期,美國有一群特別的女記者,她們潛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冒著危險臥底調(diào)查,只為向公眾揭露社會種種陰暗面。伊麗莎白·簡·科克倫(Elizabeth Jane Cochran)就是其中一員。她出生于1864年,從小就是一個敢說敢做的女子,也一直堅信男女平等。當(dāng)她在《匹茲堡電訊報》上看到一篇歧視女性的報道時,立馬怒了。那篇報道說女性就該待在家里,不應(yīng)該上學(xué)受教育也不應(yīng)該出來工作。當(dāng)時21歲的她隨即寫了一篇文章駁斥這種觀點。然而她沒想到報社的編輯看到她寄來的斥責(zé)文章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決定給她一個工作機會。就這樣,科克倫在19世紀(jì)80年代晚期走上了記者的道路,并且用布萊(Nellie Bly)作為她的筆名。
科克倫的第一次臥底調(diào)查,是進入布萊克韋島上一家女精神病院,為了讓自己能順利被精神病院收容,她在家各種練習(xí)當(dāng)一個“精神病”。她表現(xiàn)得各種“瘋狂”,整夜不眠,對著鏡子撕扯自己的衣服頭發(fā)……她的賣力表演甚至騙過了專業(yè)人士,醫(yī)院里的醫(yī)生和法官最后都判定她有精神病,最終她“如愿以償”被送進了那家精神病院。
在那里她親身經(jīng)歷了各種暴行。吃腐爛的食物、喝臟水、洗冷水澡、被看護毆打、醫(yī)院里都是亂竄的老鼠,被送到這里的病人簡直就是在受非人的折磨。就這么體驗了整整10天,科克倫才被人救出去。因為她的揭露報道,紐約市的官員最后終于同意給精神病院多撥款,并且下令改革精神病院照顧病人的方式。
用這樣臥底的方式,科克倫還揭露了工廠里受到虐待和壓迫的窮人、政府里不正當(dāng)?shù)恼握f客、嬰兒買賣等各種社會現(xiàn)象。她冒著危險,深入各種“龍?zhí)痘⒀ā?,只為了揭露真相。她的讀者越來越多,人們都在期待她在下一篇文章中又會揭露出什么令人震驚的事情。她的報道也給社會公眾帶去實質(zhì)性的影響,很多保護法都是在她的促進下推行的。
然而這樣的作為,也引起了很多利益集團的不滿。她曾被報社禁止再寫嚴(yán)肅的社會話題,也收到過要逮捕她的警告威脅,不過她還是堅定地做著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在那個年代,像科克倫這樣敢想敢做、無所畏懼的女性記者還有很多。她們也許沒有科克倫這么有名,但她們的工作對女性地位的提高、對社會都有著非常大的貢獻。
一些偉大的人,也許不被后人記起,但歷史也不會將他們忘記。
【素材分析】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勇于向不正當(dāng)?shù)娘L(fēng)氣進行挑戰(zhàn)。就像科克倫,她不畏艱險體驗了10天的“非人”折磨,才向人們揭露了事實,并使政府進行改革。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該像她一樣敢想敢做,無所畏懼,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能得到進步。
【速用名言】
1.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fēng)險的生命的意義。
——美國科學(xué)家 愛因斯坦
2.勇敢堅毅真正之才智乃剛毅之志向?!▏娛录?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