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適用話題】古人旅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沒有高鐵和飛機(jī)的古代,古人如何拋開眼前的茍且,去看“遠(yuǎn)方的田野”?
出門必須先看皇歷
古代,人在自然面前太渺小,所以人們就顯得特別迷信?!吨芤住分械?“旅卦”,便是專門用來占卜旅行吉兇的。當(dāng)然,以我們21世紀(jì)的科學(xué)視角來看,占卜出行實在是自欺欺人。就拿皇上出行來說吧,出宮之前又是占卜又是祭祖的,途中還不是會面臨各種刺殺。不過,如此迷信除了源于科技不發(fā)達(dá)之外,還因為當(dāng)年人們在自然面前比較脆弱,沒有能力與之抗衡。
旅游必備《山海經(jīng)》
哪里的女兒紅最正宗?誰家的牛肉面最好吃?小店招牌爆款是什么?古代也有這些旅行攻略。配圖版的書籍除了介紹行路路線,還細(xì)心地給出投宿建議、食宿交通的收費標(biāo)準(zhǔn),以及注意的事項。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旅行攻略。
古代最熱門的旅游攻略就是《山海經(jīng)》了,里面記載了60多種“見則死”“能食人”“見則大水”等旅行途中可能遇及的自然兇險,都是驢友們需要躲避提防的。而書中記載的130多種“食之不饑”“服之不夭”“服之不寒冷”的食物,也常常成為驢友們保命的法寶。
“虎子”和鋤頭比錢都重要
旅途中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放到如今,你可能會說:錢??稍诠糯?,還有比錢更重要的,就是“虎子”。所謂“虎子”,就是尿壺。在古代,茅房是高大上的象征,一般人家鮮少有,至于客棧,起碼也得是星級。
說出來也許你不信,鋤頭也是古人旅游標(biāo)配。古時候的名山勝水,大多人跡罕至,所以一路走來,用鋤頭披荊斬棘,除去野草,開條小道,也是驢友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
當(dāng)然,除了這兩樣,還有一些其他的。比如,筆墨紙硯、油筒和火折子、茶、棋以及一些驅(qū)蟲提神的中藥,都是必備之物。
古人旅游也愛曬朋友圈
隋代的山水畫家展子虔畫游春,唐代“畫圣”吳道子憑記憶為唐明皇畫嘉陵江水,平民百姓出門郊游、放風(fēng)箏、趕集等,也會把自己這一天最有感觸的事情畫下來,即使涂鴉也覺得很快樂。古人還喜歡在崖壁、山石等地方刻字,這也是發(fā)朋友圈的一種方式。許多詩詞碑刻就是這么成為經(jīng)典的。
(王文華摘自搜狐網(wǎng))
【素材分析】旅行是快樂的,也是危險的,尤其對于古人而言更是如此,在那個沒有先進(jìn)交通工具的年代,要想行“萬里路”,絕非一件容易事,如果沒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質(zhì)的準(zhǔn)備,那很有可能就會把自己的小命扔在荒郊野外。由此我們也會想到,無論做任何事,有備才能無患。旅游是快樂的,探索是快樂的,生活是快樂的,學(xué)習(xí)也是快樂的,那么,想享受快樂,你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嗎?
(特約教師 王緒春)
NEW視野
二十二歲那年,徐霞客決心去遠(yuǎn)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yuǎn)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jīng)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xiāng)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qū)。他不避風(fēng)雨,不怕虎狼,與長風(fēng)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