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智能機器人“佳佳”成為世界機器人大會明星
在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來自150多個參展商的機器人項目亮相,代表了目前全球機器人研究領域的水平。其中,擬人機器人、情感機器人因其獨特的與人的相近性,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由中科大研發(fā)的機器人“佳佳”,因其具有智能系統(tǒng)和語音系統(tǒng),成為了展會上的大明星。
“佳佳”是中科大“可佳”機器人團隊聯(lián)合國內合作伙伴,歷經三年研制出的第三代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已初步具備了人機對話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軀體動作搭配、大范圍動態(tài)環(huán)境自主定位導航和云服務等功能。
——新華網
“衛(wèi)星班車”填補無人多次返回技術空白
如果說火箭是衛(wèi)星、飛船的運載工具,返回式衛(wèi)星則是運送有效載荷的“班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設計的“可重復使用返回式空間環(huán)境利用衛(wèi)星”在2016珠海航展亮相,其將填補國際無人多次使用返回技術的空白。
五院總體部設計師劉欣介紹,科研人員以最大化無損回收理念為核心,對“衛(wèi)星班車”系統(tǒng)的分布配置、材料器件壽命、著陸方式等進行了巧妙設計。一方面確?!俺丝汀焙涟l(fā)無損;同時確保“班車”能在往返天地15次后,“車況”依然良好,仍處于可運行狀態(tài)。
著陸方式是“衛(wèi)星班車”設計的重中之重,科研人員采用了“降落傘+氣囊”的精妙設計。降落傘相當于“剎車”,氣囊則會在著陸時起到緩沖和防“刮蹭”作用。如此設計下,該衛(wèi)星著陸速度僅為傳統(tǒng)返回式衛(wèi)星的二十分之一,著陸沖擊力相當于飛機落地時的力度,極大地提升了“乘客”的舒適性,確保了“衛(wèi)星班車”的無損回收和重復使用。
與空間站相比,“衛(wèi)星班車”還有一大特點——無人。由此,諸如燃燒類、微生物類、活體動物類等可能危及航天員生命的實驗項目,將擁有安全的實驗場所。
同時,“衛(wèi)星班車”顛覆了傳統(tǒng)衛(wèi)星的搭載設備接口設計,采用標準化的機械安裝接口、通用化的以太網信息接口設計,為需要搭載的實驗設備提供了通用化平臺,支持“隨時安裝,入網即通”。
按照五院總體部計劃,可重復使用返回式衛(wèi)星將從2018年左右開始每年兩次的常態(tài)化運營,為國內外空間科學實驗、新技術試驗、空間技術應用等領域提供服務。
——科技日報
世界首列氫動力列車明年將投入運營
據德國《世界報》報道,全球首列零排放的氫動力列車將于2017年12月在德國投入運營。這款列車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于兩年前開始研制,并于今年初在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期間首次亮相。這一突破標志著污染嚴重的柴油動力列車有可能下崗。
這款列車名為“Coradia iLint”(Lint是輕型創(chuàng)新型本地運輸軌道車輛的縮寫),它只釋放蒸汽和冷凝水,而且除了輪子和風聲外,幾乎沒什么噪音。這款列車的配置同柴油列車一樣,但完全基于氫燃料電池技術。推動列車前行的能量由位于列車上方的大量燃料電池產生。這些電池讓氫氣和氧氣結合后產生電,然后將電存儲在蓄電池中。
阿爾斯通公司表示,每兩個車廂的列車需要一個燃料電池及94公斤的氫氣罐,滿罐氫氣能使列車搭載300名乘客行進800公里。
盡管新型列車最高時速約140公里,遠低于德國的城際快車及法國的高速列車,但它非常適合安靜舒適的短途旅行。
阿爾斯通表示,今年初亮相的試生產列車的基本測試工作將于今年底完成,隨后會在2017年全年經受更嚴苛的測試,有望明年底獲得德國聯(lián)邦鐵路局批準后開始運行。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