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馨
野柳的每一個特色景觀,都具有滄海桑田的意涵。2016年11月19日,福建省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潘朝陽赴臺參訪,臺灣攝影家交流協(xié)會副理事長王傳信等陪同前往野柳創(chuàng)作,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潘主席用黑白影像定格住了對野柳的“驚鴻一瞥”。
臺灣野柳地質(zhì)公園,位于寶島邊陲的基隆市萬里鄉(xiāng),顯山露水,奇險靈秀,野趣橫生。
2016年11月19日,福建省攝影家協(xié)會一行人走進野柳,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用黑白影像定格住了對野柳的“驚鴻一瞥”。
野柳的地貌,其演繹的過程漫長而細微。據(jù)了解,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里,由大陸福建一帶沖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的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接下來,在海浪、雨水和風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造成野柳的奇巖怪石。
走在海蝕平臺上,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有很多特殊的花紋鑲嵌在巖石上,這些都是2000萬年前遺留下來的化石。有的像一朵朵美麗的蘑菇,有的有著五瓣像梅花一樣的花紋。就連海邊的每一棵小草,在大海和天空的映襯下,也都是如此地生動。
當天上午9時許,陽光明媚游人如織,天空飄過淡淡的祥云。拍攝野柳最好的時間當然是早晚日出日落的時分,潘主席一行只能“走馬觀花”拍野柳,在匆匆的兩個小時里,沒有條件深入細致,但我們卻看到了一組經(jīng)典的黑白野柳作品。事后記者了解到,作者是通過調(diào)整相機的對比度和濾鏡(現(xiàn)在相機內(nèi)置功能非常強大),用黑白灰影調(diào)來表現(xiàn)野柳的怪石,濾鏡效果強調(diào)了天空的云彩。超廣角的使用,有時突出前景,有時產(chǎn)生變形,使畫面效果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小野柳的沙石巖紋,也是攝影師必拍的場景之一?!坝煤诎子罢{(diào)強調(diào)巖紋,讓線條來說話,這也是在并非早晚光線拍攝時的一種‘投機取巧?!迸酥飨缡钦f。
走一趟野柳,感受北臺灣獨一無二的地質(zhì)景觀,體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力量,值得每一位攝影人在心里久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