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易莜辭掉了薪酬優(yōu)厚的工作,在北京五道營胡同內,開了一家甜品店。
易莜在室內設計了一個山水庭院,店內的桌子和椅子都是原木的黃,陶器是深沉的黑,墻壁是無瑕的白,植物是青翠的綠。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古樸、優(yōu)雅、寧靜而悠遠的氣息撲面而來。易莜給小店取名“觀品”——有香有色,有花有果,有視覺的享受,也有味蕾的舒展。
如何讓自己的甜品店與眾不同呢?易莜發(fā)現(xiàn),北京的甜品店千篇一律,都是銷售西式下午茶,而中國最傳統(tǒng)的茶點店幾乎沒有。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的易莜一直記得奶奶做的小吃,一輩子與大山為伴的奶奶打理的枇杷樹和橘子樹,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她甜品店食物的原料。
春天,易莜跟著奶奶在山里摘野菜,回家后,奶奶就把它做成了香噴噴的菜粑粑;夏天,山里的金銀花和車前草被奶奶熬成了涼茶;秋天,山里的山楂熟了,奶奶再配合一點紅薯和堅果,就做成了一道可口的點心;隆冬時節(jié),家里的糯米糍粑香甜軟糯,嚼著嚼著,呼嘯的北風就遠去了。易莜回憶起奶奶親手制作的美味,也忍不住動手做了起來。如今,易莜店里的每一款點心都是她親手制作的,她把一片綠葉襯在盤底,再擺上一塊純白的糕點,那就是一件超凡脫俗的藝術品,真正是“秀色可餐”。
中國古代很講究天時,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都有自己的氣候特點,也有特殊的意義。于是,易莜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出二十四款茶點,每一款茶點代表一個節(jié)氣。
代表立春的那款茶點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顧客的喜愛。那塊點心的食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豆腐、綠葉蔬菜、生姜等,方方正正的一塊塊立在盤中央,青蔥嫩綠,呈現(xiàn)出小草慢慢生長的樣子,正符合生機勃勃的春天。食物的頂端綠茸茸的,仿佛綠色植物青苔,因此被命名為“綠苔”。
清明時節(jié),樸籽樹橢圓形的葉子郁郁蔥蔥,易莜把采集來的鮮嫩綠葉和米搗成粉,發(fā)酵配糖,用模子蒸成桃型的糕點取名“孝桃”。這款點心呈淺綠色,味道甘甜,吃了可以解積熱、除疾病,這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坝晁で迦边@款點心是把一片綠葉襯在盤底,再把雪白的糕點擺成一長條,就像山林中的一道清泉,看著就爽口。
桂花十里飄香的秋季,易莜總要摘一袋桂花,做成一款香甜的蜜糕“白露·秋思”。整個點心做成花朵的形狀,加入豆沙餡心,上面再點綴果絲、瓜仁、芝麻等。絢爛的色調正代表著一種深深的思念,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易莜把東西方甜品結合在一起,順應四季的更迭推出不同的糕點。如質地細膩的綠豆糕、脆軟的酥皮菠蘿包、香香的艾窩窩……她采集每個季節(jié)的不同果實,把它們融入傳統(tǒng)糕點之中,精心加工成最本真的味道。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易莜每天剪剪花、種種草,再做一點可口的點心,在店里和著音樂品嘗。這就是她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時光里的主角,把四季藏進菜單里,安安靜靜地把甜蜜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