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貴
(青海省門源縣皇城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青海門源 810399)
牦牛疾病的防控措施
馬成貴
(青海省門源縣皇城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青海門源 810399)
牦牛主要生存在海拔在3000 m以上的高原地區(qū),分析發(fā)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環(huán)境的變化與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在牦牛的養(yǎng)殖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牦牛易患的疾病進行防治,避免因疾病影響牦牛的生長與生產效率。但是,由于牦牛的養(yǎng)殖戶過多,并且分布過于分散,實現集中防疫的難度較大。所以,畜牧管理部門必須加強牦牛疾病防治的宣傳工作,指導養(yǎng)殖戶采取正確的方針和對策,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降低疾病對于牦牛健康的影響,減少因疾病引起的經濟損失。
傳染病的流行主要包括三個形成因素,既包括傳染源以及傳播途徑,也包含易感牦牛這個不可忽視的要素,要素之間相互關聯,不可分割,因此,要求所應用的防疫措施一定要綜合全面,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消除任何一個傳染病流行的形成要素,從而對疾病的產生以及傳播進行更好的防控。
牦牛疾病防治必須以預防為主,保持牛舍透氣清潔,強化飼養(yǎng)管理,提高牦牛的免疫力,控制好傳染病的發(fā)生。
必須不定期對牦牛舍進行徹底消毒,把傳染源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圈舍的消毒次數保持為1次/月,而牛床則要求為1次/周,除此之外,還要以當時的具體情況為依據,經常性的對隔離牛舍與病牛舍。一旦有感染傳染疾病發(fā)生,要及時進行隔離飼養(yǎng),如果病牛死亡,必須要到指定地點對病牛的尸體進行處理。并立即徹底清理病牛居住的圈舍,并飼養(yǎng)用具對進行嚴格消毒,使用的墊草必須要燒毀干凈。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正處于疾病傳播時期,則要增加消毒次數。如果新牛的檢疫結果為陰性,要及時進行隔離飼養(yǎng),待確定新引進的牦牛沒有傳染病之后,才可以將其放入原有牛群。一旦發(fā)現有烈性疫病暴發(fā),要立即上報相關主管部門,并對傳染病暴發(fā)區(qū)進行劃分封鎖,設置封鎖標志,降低往來人數,并且在路口建立檢疫站點,對封鎖區(qū)內部施行更加徹底的消毒。如果最后一頭病牛都恢復健康或者得到妥善處理,仍然要再封鎖一段時間,并繼續(xù)進行消毒,待徹底消除病毒后,才能夠對封鎖區(qū)域進行解封。
對于畜類來說,牛結核病以及布魯氏菌病是流行性很強的傳染病,因此,在查出牦牛患病的初期,就要立即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為以牦牛為原料的產品安全提供保障。相關規(guī)定指出,可以采用牛結核病提純結核菌素變態(tài)反應法對牛結核病進行檢疫,健康牛群的建議次數為2次/年。對于布魯氏菌病來說,檢疫方法可采用布魯氏菌試管反應法,牛群的檢疫次數同樣是2次/年。而對于其他疫病,則需要以具體疫病情況為依據,使用不同的檢疫方法。
一般情況下,牦牛在患病后,消化水平會降低。因此,在喂養(yǎng)過程中必須保證病牛食用的飼料具有易消化的特點,并且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以及良好的適口性。例如,可以選擇的飼料包括青草與干草,并執(zhí)行少喂勤添的原則。此外,病牛的飲用水必須保證清潔,并且提高飲用水的攝入量。
牦牛在感染疫病之后,抗病能力會大幅度減弱,所以要保持圈舍內的通風與清潔,提高衛(wèi)生水平,并堅持全面消毒,有效地避免出現新的病患。以感染肢蹄疫病的牦牛為例,要求在泥土地上進行病牛飼養(yǎng),同時要增加墊草,此外,經常協助病牛翻身,這樣能夠更好地消除褥瘡。
牦牛的最佳養(yǎng)殖溫度要保持在5℃以上,但是不要超過20℃,如果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牦牛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對于病牛來說,更要控制好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溫度,實現冬暖夏涼。如果溫度過高,就要采用有效措施降溫,例如風扇、冷水噴霧等;如果環(huán)境溫度較低,就需要及時關閉門窗,也可以給牛蓋上保暖物。病牛的生活環(huán)境要保持安靜,集中開展診斷和治療,減少人為干擾。在夏秋兩季,要采取措施有效滅殺蚊蠅,消除昆蟲侵襲。牦牛的放牧地點要由低至高,逐步轉至高山進行;牧場要由牧草質量由低到高的轉變;而在夏秋兩季,要實行輪牧,定期搬遷牧場,可以有效改善牧草生長,避免感染寄生蟲病。至于在冬春兩季,要采取高效的辦法提高牦牛抵抗力,使其安全度過這兩個季節(jié),對于妊娠的母牛,則要保證其產仔安全,增加牛犢成活數量。此外,放牧時間要求晚出早歸。通常情況下,牦牛最為虛弱的時期就是冬季和春季,因此,要及時加強補飼。
[1]邱啟官,肖映珍,胡志剛,等.野生草食動物疾病調查報告[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6,52(8):115-116.
[2]高更更,李克斌,高世杰,等.野生動物飼養(yǎng)防病注意事項[J].獸醫(yī)導刊,2012,(10):61-63.
[3]昂瓊.預防牦牛腹瀉疾病的措施[J].當代畜牧,2013,(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