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輝
幾乎每個寶寶的小腳丫看上去都是平平的,有的家長會認為這是扁平足,因而憂心忡忡,其實這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不過,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傷害寶寶的足弓,造成扁平足哦!
了解足弓的重要性
足弓是由足部的骨骼、韌帶和肌肉共同構成的向上凸起的弓。當寶寶跳躍或從高處跳下時,足弓就像一個“減震器”,起著緩沖震蕩的作用,可減輕落地時對全身骨關節(jié)尤其是對頭部的沖擊力。另外,寶寶長時間行走時,足弓的彈性可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此外,它還能避免寶寶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
真假扁平足
小寶寶的韌帶比大人的韌帶更為松弛和柔軟,加上腳底脂肪層較厚,6歲以下孩子站立時足弓多不明顯,容易出現生理性扁平足即假性扁平足。但隨著足部發(fā)育,腳底脂肪層逐漸減少,若此時仍不見足弓,就有可能是病理性扁平足即真性扁平足。
產生真性扁平足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因素包括先天性韌帶松弛、足部骨骼融合、家族遺傳等,后天因素有跟腱短縮、肥胖或經常站立令韌帶長時間承受體重而過度伸展,最終形成扁平足。若懷疑孩子有扁平足,應盡早到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及治療。
扁平足的危害
如果出現扁平足,則足弓不能起到“減震器”的作用。不僅走路姿勢難看,還會因為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足底血管神經受到壓迫,出現足底筋膜炎癥,導致足底疼痛。嚴重時膝蓋內側可能會出現疼痛,甚至出現骨盆傾斜、脊柱彎曲、腰背部疼痛。
預防扁平足
要預防扁平足的發(fā)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為寶寶選一雙合腳的鞋
給寶寶穿上新鞋后,如果足跟和后鞋幫可以放進去大人的一個小手指,就說明是合適的,否則就是過大或過緊。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2歲前的寶寶最好穿高幫鞋,可以保護腳踝、防止繼發(fā)性扁平足。鞋子小了要及時更換,長期穿較小的鞋子可能誘發(fā)扁平足。
不要讓寶寶成為小胖墩兒
寶寶的足弓本來就比較薄弱,不能負重過大,如果太胖了,小腳丫會難以承受,足弓會被“壓塌”。適當控制體重對足弓發(fā)育有利。
不要讓寶寶過早學走路
寶寶年齡越小,足弓的承重能力越差。所以,不要急著讓寶寶學走路,因為過早走路對足弓的壓力會更大,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容易造成扁平足。
及時發(fā)現并糾正孩子錯誤姿勢
要多留心孩子平時的姿勢,包括走路姿勢和靜止時的姿勢。若發(fā)現寶寶有“內八字”或“X”型腿,喜歡跪坐及W形坐的孩子,父母應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姿勢,從而有效地減少孩子因足部功能性問題而引發(fā)的后遺癥。
重視足部鍛煉
這是糾正彈性扁平足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預防扁平足的好方法。比如讓寶寶在沙灘或草地等柔軟地面赤足步行,行走時盡量讓足底外緣著地,或是讓寶寶打赤腳在斜板上做步行練習等都是不錯的足部鍛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