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君
隨著寶寶一點點地長大,他與同伴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與他們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與沖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寶寶總被欺負對父母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的事實,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該怎么辦呢?
孩子被同齡孩子打了,你會怎么辦?
還手OR不還手
前段時間論壇上有一則帖子:“閨女語寶兒前幾天從幼兒園回來,說有個小朋友(男孩)用手故意打了她臉一下,我問她還手沒有,她說沒有還手。我說那你別跟我說,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負,記住要還手,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兒。打輸了回來,我向你檢討,是爸爸我授藝不精,咱以后繼續(xù)練;打贏了回來我給你慶功,別干那告狀打小報告的事兒。閨女也不知道聽沒聽明白,反正特認真地對我說好!”
這則帖子引起了諸多家長的共鳴,紛紛跟帖點贊,這無疑代表了當下一類家長的觀點: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孩子要培養(yǎng)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負的時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態(tài)度,因為一個懦弱、忍氣吞聲的孩子是無法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立足的。然而也有另外一種觀點:好斗的孩子贏得了現(xiàn)在,但贏得了未來嗎?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個錯誤來回擊另一個錯誤,環(huán)環(huán)相報只能錯上加錯。當我們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寬容,一面又教他們以暴制暴,豈不是互相矛盾嗎?今天的自衛(wèi)回擊,誰能保證不變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無能,寬容不是軟弱,我們應(yīng)該對暴力說“不”。
謹慎參與孩子的游戲規(guī)則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有時候犯了錯,自己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別人欺負,那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面對孩子們的小江湖,家長是該教會他們血性反擊以暴制暴,還是提倡寬容,讓孩子們和平相處?
step1了解其中的緣由
首先父母要冷靜,鎮(zhèn)定自己的情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對方身上,甚至訓斥或是辱罵對方,從而導致家長之間的矛盾,這是極其不應(yīng)該的。有的家長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寬以待人,當孩子之間產(chǎn)生矛盾時,不查明緣由,就把責任全部歸咎于自己的孩子,這種做法也是極其不恰當?shù)摹_@樣會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對家長缺乏信任感,繼而產(chǎn)生失望情緒。因此,家長在處理糾紛時,應(yīng)該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啊?”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jīng)過講清楚,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fā)表意見。這樣,不僅培養(yǎng)孩子的誠實品質(zhì),還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step2讓孩子先學會自己處理
碰到事情,家長應(yīng)多問孩子“你認為該怎么辦?”如果孩子說得對,家長應(yīng)大加贊賞,給孩子以鼓勵,使孩子獲得自信和勇氣。如果孩子說得不對,或表達得不確切,也不要責怪孩子,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應(yīng)指導孩子,讓他自己思索為何說得不對,這樣,可以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在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發(fā)生沖突時,如果孩子受到的欺負并沒有達到“皮肉受苦”的程度,只是“大鵬拿走積木不給我”“亮亮不讓我上滑梯”之類,你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和這些小朋友交涉,鼓勵他“到大鵬那兒把積木要回來”“去告訴亮亮滑梯是大家玩的”。要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鼓勵孩子走向社會,多為孩子提供獨立思考、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step3適當給予幫助
家長們在發(fā)現(xiàn)孩子們出現(xiàn)交往沖突時,只要沒有發(fā)生危險,就只需做個冷靜的旁觀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強出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如果矛盾升級到暴力(打、咬、掐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家長應(yīng)該立刻介入并制止。但不要馬上呵斥攻擊者,而是先安慰受傷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擊者,先把被攻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然后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平靜地、毫無怒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很難被接受的,比如“你踢了丁丁,他疼了?!蹦憧梢跃嫠俅喂羲说暮蠊骸耙悄阍龠@樣,我們就回家了?!卑l(fā)出這樣的警告后,一定要說話算數(shù)。
Step4鼓勵孩子說“不”
經(jīng)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別人打后沒有讓對方感受到“我是很憤怒的”,甚至沒有讓對方明確感覺到你不能侵犯我,對方很可能會經(jīng)常欺負他。這時家長可告訴孩子,當下次再有人欺負他時,要懂得大聲呼喊,特別是覺得自己打不過別人時,一方面可以嚇唬住欺負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欺負別人的人畢竟知道自己理虧,當被欺負的人一喊,他自然會心慌,就不敢為所欲為了。父母可在家與孩子扮演欺負與被欺負的角色,教會他們?nèi)绾魏浅庀肫圬撍麄兊娜?。心理學專家說,幫助孩子練習類似的果敢行動可使他們增強信心。
Step5巧與對方父母溝通,不要限制孩子交往
孩子間發(fā)生了沖突,雙方父母最好能誠懇地交談,彼此諒解,友好地解決問題。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們幼小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決問題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為玉帛,在成長過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間常發(fā)生爭吵和糾紛,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沖突和糾紛中獲得體驗,增長與人交往的經(jīng)驗。
Tip 寬容孩子間的普通打鬧
其實,孩子們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斗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帶有游戲的成分,是一種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如何與周圍小朋友交往,對他們來說,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不吃虧其實是家長的想法。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剑⒆觽儎倓偞蜻^了,可眼淚兒一抹,又摟抱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玩耍。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斗看得過于嚴重。當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時,父母要學會因勢利導,寬容孩子間普通的打鬧行為,教會孩子正確處理矛盾的方法,引領(lǐng)孩子走向健康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