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以往多數都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老師引領和講授為主要手段,這種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學生的閱讀興趣較為淡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較為膚淺,效果不佳。如果應用對話策略,將有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因為對話式的閱讀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了閱讀的體驗性和能動性。
一、拓展閱讀的渠道和路徑,促進學生和文本間對話
要想有效的開展對話閱讀,首先就要開啟對話的空間大門,讓對話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采取相關的閱讀策略,拓展對話的渠道和路徑。教師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引導者和調控者,要依托學情,巧妙設計,不斷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及廣度的課堂閱讀拓展,使學生在文本學習時擁有較為完善的思維方式和更為豐富的思想。
如在教學《合歡樹》時,教師在課堂導入中可以采用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詩歌《仿佛》為引子:“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在游戲中間,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這樣做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較快地融入到文本情境中。然后讓學生對母親的性格進行評價分析,展開相關的討論,很多學生其實總覺得詞不達意,甚至出現詞窮的狀況,原因可能就是學生沒有切身的體會。這種情境下語文教師就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打開對話的大門,將作者在秋天關于懷念的文字引入課堂,使學生結合文字再次對課文中的母親情感進行理解。作者描寫母親痛哭及堅強的情感是比較隱晦的,文本中只言片語,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的情感是不太容易的。為此,語文老師可從拓展的材料入手,以啟發(fā)學生,促進學生和課文文本間對話。
二、縮小對話的代溝,以增強學生和文本間對話
高中生雖然接受到多年的語文教育,但是由于生活閱歷較淺,對文字和文化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對陌生的文學作品、文章專著和相關的閱讀材料的理解,無法真切感受到文本的精神實質,縮減了閱讀的張力。若老師使閱讀張力變得不那么大,可以增加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把握,領略到文本內在的精神。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機動靈活的使用對話教學,可以有效地規(guī)避淺層次對話和偽層次對話的出現。
語文教師除了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之外,還需要對作者的個人生活以及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做出一定的解讀和巧妙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和作者在情感方面達到共鳴,縮小課堂上的對話代溝。開展對話閱讀,需要學生敢于對話,那么教師就要創(chuàng)設既定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話的情境。如在閱讀《合歡樹》時,教師可以把母愛作為有效的切入點,母愛人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情境鋪墊和融入的恰到好處,這份情感的體驗就如噴泉一般;一旦學生關于母愛的情感體驗得到迸發(fā),那么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感受作者所感。這為縮小課堂內對話代溝做好了準備。
三、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對話
在高中語文閱讀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對話教學的方式,要依據閱讀教學的內容、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的需要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有學生和文本間對話、生生對話、教師和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當學生沉浸在文本中,應使學生利用對句子的體會及感悟,同語文老師和同學一起就文本開展對話和討論,通過對話討論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所表達的意義。對話策略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為了對話而對話,一定要整合學情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閱讀課堂管理,提升對話的質量和有效性。在開展對話閱讀的過程中,還要構建和諧寬松的閱讀教學氛圍,做到尊重學生,了解學情,發(fā)揮對話教學的最大功效。
對于閱讀來說,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對話和思想的碰撞。隨著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為一個動態(tài)多重的對話過程,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自覺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從學情出發(fā),開展多樣式的閱讀教學形式。對話閱讀教學已經被教學實踐證明,它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對話對象包括教師、教科書的編者及文本本身,在教學活動中,交流對話應以學生個人閱讀的體驗作為目的,傳遞心靈感悟及思想火花。
實踐證明,開展對話閱讀有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助于閱讀教學課堂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樊俊華,教師,現居江蘇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