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峰
(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山西假色槭馴化苗物候與生長特征觀測分析
徐巧峰
(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在山西省進行假色槭的引種栽植和馴化試驗,對假色槭苗的生長特性和物候特征進行了觀察、記錄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假色槭的整個生長期,只要有新葉萌生,假色槭植株就會有彩色葉呈現(xiàn),彩色葉伴隨整個生長期;假色槭越冬后有干凍梢現(xiàn)象發(fā)生,這與引種栽植地的氣候狀況及假色槭的木質化程度有關,同時也可能與其遺傳性狀有關;引種苗第1年基本處于緩苗期,生長較慢,適應了環(huán)境后,隨著引種苗樹齡的增加,植株的生長量也在不斷增加。
山西省; 假色槭; 引種馴化; 物候特征; 生長特性
假色槭[Acerpseudosieboldianum(Pax.) Komarov.]為槭樹科、槭屬彩葉樹種,又名紫花槭,俗稱九角楓。落葉小喬木,高可達8 m~9 m.產于我國東北,在海拔700 m~900 m的山地針闊葉混交林、次生闊葉混交林及林緣均有分布。其小枝細弱,嫩枝紫紅色或淡紅色,成年樹干深灰色;樹葉為單葉對生,近圓形,長6 cm~10 cm,基部心形,裂緣有重鋸齒,常9裂~11裂,秋天葉色變?yōu)榧t色、紫色等;花紫色,花期5月至6月;果為雙翅堅果,雙翅展開呈鈍角,嫩時紫色,成熟時為紫褐色,果期9月。被廣泛應用于園林造景和城市綠化中,還可作為細木用材、染料原料和蜜源植物,經濟價值極高。
試驗地選在山西省太原市鄭村苗圃和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王獅村基地。
1.1 鄭村試驗地概況
鄭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區(qū),晉中盆地北端,東經111°24′~112°43′,北緯37°36′~37°49′,平均海拔763 m~780 m.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短暫涼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9.6 ℃,年平均降水量約495 mm,雨量多集中在7月、8月。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675.8 h,無霜期170 d.
1.2 王獅村試驗地概況
王獅村位于嵐縣縣城西南20 km處的王獅鄉(xiāng),地處黑茶山林區(qū)中部,地理坐標東經111°22′~111°37′,北緯38°05′~38°21′,海拔約1 000 m~2 280 m.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5.1 ℃,日均溫≥10 ℃的年積溫2 000 ℃~2 500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800 h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約600 mm,多集中在7月、8月、9月,無霜期100 d~125 d.春季干旱、夏季冰雹、秋季早霜為其主要氣象災害。
2.1 材料
2013年4月下旬,從遼寧省清源縣苗圃引進1年生假色槭苗2 000株。植株高14.3 cm~25.8 cm(栽植前小苗主根基部到主枝頂部的高度),主干地徑0.2 cm~0.3 cm,苗根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不嚴重)。苗木起挖后噴水,之后套兩層編織袋進行包裝,由火車運回山西省。
2.2 觀測方法
對引種到山西省鄭村、王獅村的假色槭苗進行了3 a的適應性栽培試驗,觀察、記錄、分析其莖、葉的物候特征和生長變化規(guī)律。
2.2.1 引種馴化苗莖桿的物候和生長特征觀測
假色槭引種苗栽植后,經過2個月緩苗期,苗木均長出新葉。進入正常生長后,開始對植株莖桿、表皮的變化情況和莖桿的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在試驗地的四角和中心分別隨機選取10株假色槭苗,2013年至2015年每年7月至9月觀測1次植株當年新生枝數(shù)、最長萌生枝長度、主干從地表至莖頂高度(植株高度)、主干離地8 cm~12 cm處直徑(地徑),并于每年4月至5月觀測植株越冬后的干凍梢情況、發(fā)生方位和部位,及抽梢長度等。
2.2.2 引種馴化苗葉的物候特征觀測
從5月開始到11月,觀測引種馴化苗葉的變化情況。
3.1 假色槭引種馴化苗莖桿的表面特征
假色槭莖桿表皮的色彩隨著樹葉色彩的變化而變化。在整個生長期,引種馴化的假色槭植株莖桿表皮可與樹葉同時呈現(xiàn)紅色、紫紅色、淺紅色或淺紫紅色、淺綠色、綠色、淺灰綠色、淺栗色等多種色彩。主干基部表皮為淺栗色,向上逐漸變?yōu)榛揖G色、綠色。幼齡植株莖桿表皮光滑,有皮孔,多而密。隨著樹齡的增長,皮孔數(shù)逐漸減少,莖桿表皮也漸趨粗糙。假色槭馴化苗莖桿的表面特征見表1.
表1 假色槭馴化苗莖桿的表面特征
3.2 假色槭引種馴化苗越冬和干梢情況
在2個試驗地,苗木第1年和第2年越冬均采取了防護措施,以防苗木因太小而遭遇凍害。鄭村試驗地苗木2013年與2014年冬季均是在澆最后1次凍水后覆土越冬。王獅村試驗地2013年冬季澆凍水后采用玉米秸桿覆蓋越冬,2014年澆凍水后采用草簾覆蓋越冬。采取防護措施后,苗木基本沒有凍死現(xiàn)象,但來年春天干梢現(xiàn)象比較嚴重,見表2.
表2 假色槭馴化苗干梢情況
假色槭在原生長地越冬,第1年引種到山西省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植株有干梢現(xiàn)象,經過緩苗期后,多數(shù)植株長出新枝。第2年與第3年在試驗地越冬后,發(fā)現(xiàn)主干和當年萌發(fā)的側生枝均有干梢現(xiàn)象,甚至整條側生枝全部干枯。隨著植株的生長,干梢現(xiàn)象逐漸減弱。
3.3 假色槭引種馴化苗的生長狀況
引種苗第1年基本處于緩苗期,生長較慢。在適應了環(huán)境后,第2年生長速度較快。隨著引種苗樹齡的增加,植株的生長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王獅村試驗地后期進行了追肥,植株的主干和萌生枝生長迅速。發(fā)生干梢的植株,側枝萌生較多,且生長較快。假色槭引種馴化苗的生長狀況見第25頁表3.
假色槭在王獅村試驗地的生長狀況明顯比鄭村試驗地好,這與兩地不同的土壤環(huán)境、氣候條件和管護措施有關。假色槭樹形多為灌木狀,有部分呈現(xiàn)主干明顯的喬木狀,這與馴化過程中大部分苗木越冬后主干有干梢現(xiàn)象有關。
表3 假色槭引種馴化苗的生長狀況
3.4 假色槭引種馴化苗葉色的變化特征
假色槭引種苗當年萌生枝的新生葉為鮮紅色,發(fā)生在其頂部,可持續(xù)10 d~15 d,之后漸漸變?yōu)闇\紅色,后變?yōu)闇\綠色,直至深綠色。由于枝條的不斷生長,新葉不斷產生。因而,同一植株上樹葉色彩的分布很有規(guī)律,從頂端開始依次是:鮮紅色—紅色—淺紅色—周圍淺紅色中心葉脈淺綠色—葉緣淡紅色中間葉面為嫩綠色—葉緣淡紅色中間葉面為綠色—葉片全部為深綠色。鄭村試驗地馴化苗新葉于5月初展葉,而王獅村試驗地馴化苗新葉到5月中旬才展葉,且王獅村試驗地馴化苗比鄭村試驗地馴化苗色葉多。其植株色葉的多少、展葉的時間、葉色的深淺,跟樹齡、樹的生長狀況以及氣候因子、土壤結構等因素有關。
3.5 假色槭引種馴化苗秋色葉的變化特征
假色槭每年約8月中旬開始進入紅葉期(10%~15%紅葉量),持續(xù)到10月下旬或11月初,約70 d左右。而最佳觀賞期(80%紅葉量)是9月底或10月初到10月底或11月初(樹葉開始枯萎),約為30 d.一般假色槭秋色葉變化趨勢是由植株頂部向下逐漸變紅,秋色葉發(fā)生率約為97%~99%.但觀測中也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植株在整個秋季葉色都沒有變紅,或是沒有完全變紅,下部葉仍為綠色。甚至發(fā)現(xiàn)有的植株下部葉已變?yōu)闇\紅色或紫色,但其上部葉還是綠色的。2013年至2015年假色槭馴化苗秋季葉色變化趨勢見圖1至圖3.
由圖1至圖3可以看出,王獅村試驗地假色槭樹葉變色時間比鄭村試驗地早,主要與兩地不同的氣象因子有關。鄭村2014年氣溫比2013年、2015年同期氣溫高,而王獅村則是2014年氣溫較2013年和2015年的氣溫低,且同時期王獅村氣溫較鄭村每年至少低2 ℃~3 ℃.
圖1 2013年秋季假色槭馴化苗葉色變化趨勢
圖2 2014年秋季假色槭馴化苗葉色變化趨勢
圖3 2015年秋季假色槭馴化苗葉色變化趨勢
4 建議
1) 假色槭越冬后有干凍梢現(xiàn)象發(fā)生,這與引種栽植地的氣候狀況及假色槭的木質化程度有關,同時也可能與其遺傳性狀有關。據(jù)調查,原生長地野生狀態(tài)下的假色槭也有干凍梢現(xiàn)象發(fā)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苗木生長期提高其木質化程度和不同栽植地苗木越冬的管護措施。
2) 假色槭在引種移植前,要對栽植地土壤和引種苗根部進行嚴格消毒;移植過程中,不能傷其根系和主干,苗床修整、栽植等操作要規(guī)范;移植后要加強管護。
3) 假色槭的整個生長期,只要有新葉萌生,植株就會有彩色葉呈現(xiàn),彩色葉伴隨整個生長期。
4) 建議在山西省擴大假色槭栽植馴化試驗的范圍,確定其適合栽植的區(qū)域,進一步研究其適用的栽植方法和繁育技術。
[1] 金雅琴,李冬林.兩種國產槭的引種試驗[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37(2):11-13.
[2] 徐廷志.槭樹科的地理分布[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1):43-45.
[3] 張茂欽,左顯東.樹木引種馴化的生態(tài)限制條件探索[J].云南林業(yè)科技,2002(1):15-22.
[4] 王豁然,江澤平.論中國植物引種馴化策略[J].林業(yè)科學,1995,31(4):367-371.
[5] 劉 毓,趙遵田,劉 媛.國外優(yōu)良彩葉槭樹引種可行性研究[J].山東科學,2010,23(2):47-50.
[6] 朱慧芬,張長芹,龔 洵.植物引種馴化研究概述[J].廣西植物,2003,23(1):52-60.
[7] 尤文忠,董 健.遼寧引種北美喬松研究概述[J].防護林科技,2005,68(5):44-45.
Phenological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AcerpseudosieboldianumDomesticated Seedling in Shanxi Province
Xu Qiaofeng
(ShanxiForestry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Taiyuan030009,China)
Through planting and domesticating experiment ofAcerpseudosieboldianumin Shanxi, its growth and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olored leaves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Acerpseudosieboldianum. As long as there was a new leaf initiation, it would have colored leaves.Acerpseudosieboldianumhappened dry-top after overwintering.It might be related to climate condi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lignified degree and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s ofAcerpseudosieboldianum. The first year was revival time, so introducing seedling grew slowly.Its growth increased const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seedling age.
Shanxi province;Acerpseudosieboldianum;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2016-01-19
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12)
徐巧峰(1968— ),女,山西五臺人,2011年畢業(yè)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講師。
S792.35
A
1007-726X(2016)02-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