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秀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60-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生每年課外閱讀不少于80萬字,高中生每年不少于100萬字,課外自讀中外文學名著10部以上。要達到這一要求,完成這一任務,教會學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課標同時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明確告訴我們,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教學應該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墒窃趯嶋H的閱讀教學中,不少老師卻往往不敢"放手",生怕學生沒學好,其實智者應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多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發(fā)現(xiàn)、質疑、思考和探究,"授之以漁",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根據(jù)較長時間的探究實踐,我找到了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讓學生從文中感悟,從文中入情。
伊瑟爾說:"作品的意義只有在閱讀的過程中才能產(chǎn)生,它是作品和讀者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讀書百遍,其意自見",也強調了"讀"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自主學習。其實,自主學習也只有通過"讀"才能體現(xiàn),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老師和文本的對話過程。讀者和文本之間由陌生到熟悉,由表面到深入,由感知到感悟,由隔閡到共鳴,每一步都離不開讀。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喜讀、樂讀呢?
1.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樂意自主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充分培養(yǎng)好學生閱讀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讀書、愛上讀書。我在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首先給學生推薦些好書、美文,盡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再教學生"讀"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后進行評比測試。給優(yōu)勝者頒些小獎,激勵學生,讓獲勝者談做法、談體會,既滿足了初中生好表現(xiàn)的"虛榮心",又讓學生在讀書中成長、進步,進而愛上讀書、樂于讀書。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要多注重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為此我給學生介紹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方法,讀的形式不同,功用自然不同。
聽讀:"聽"讀和"看"書合二為一,通過對學生視聽的訓練,能達到正音正句、把握節(jié)奏的目的。
朗讀: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入情景,表達情感體驗。
默讀:有助于思考和想象,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等能力。
問讀:培養(yǎng)會問的能力。"讀-問-再讀",在讀中釋疑;"問-讀-再問",在問讀中深入學習。
誦讀:增強記憶的能力。在訓練快速記憶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表演朗誦。既可比賽,也可表演,其樂無窮。
說讀:即說說讀讀,邊讀邊說,如復述(現(xiàn)代文),譯讀(文言文),是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
唱讀:主要針對古詩詞,可依曲填詞,也可自己譜曲,既陶冶學生性情,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試問,有如此多美妙的讀書方法,供學生選用,學生能不樂于讀書嗎?
2.激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鼓勵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再努力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當然也是先由老師教會學生如何提問,如在學習課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的問題:本文再現(xiàn)了作者童年時代與長媽媽相處的情形,表現(xiàn)了長媽媽的性格的各個側面及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文中寫了長媽媽哪些事情?重點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什么感情?你喜歡長媽媽嗎?為什么?在文中作者先后兩次提到對長媽媽的"敬意",是不是這兩次"敬意"都是作者對長媽媽發(fā)出的懷念之情?本文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真實反映人物性格有什么認識?你以后在寫作中能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嗎?試寫一個片段看看,行嗎?相信有了老師的引導,學生自然很快也就能學會在讀中質疑問難,在讀中增強理解、分析、感悟能力了。
3.引導學生以生活體驗來朗讀課語文,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既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那么,在閱讀中如何張揚學生的這種個性呢?首先,老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閱讀中,老師是學生閱讀的伙伴和指導者。老師的職責是"助讀"而不是"代讀",在閱讀活動中,老師要相機指導,引導學生以生活體驗來進行閱讀,老師要把點撥、啟發(fā)、引導、鼓勵等任務留給自己,而讓學生自己去閱讀、理解、感悟、領會、品味。其次,要相信學生,要呵護學生的個性。有偉人曾說過:"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嘲笑中有愛迪生,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確,越是有個性、有思想的學生,他們閱讀、思維、操作、記憶和想象就越與眾不同,常常是異想天開。因此,老師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盡量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自我總結,提出與眾不同而有價值的問題和意見。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不要譏諷、嘲笑,請蹲下身來,從學生的角度想想,并同他們一起展開討論,進行研究,讓學生經(jīng)歷思維的全過程,讓他們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
總之,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學生需要老師科學的指導。因此,關鍵在于教師要利用好課堂,設法把"教材"變?yōu)?學材",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強化指導,要在引導中讀,在讀中引導,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課外,則更多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使學生真正能自主學習,成為真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