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江梅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81-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人們普遍認同的到來。在古代時期,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中可以看出,興趣在人們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只要人們對特定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主動投入到該事物的探索當中。在探索的過程當中就會體會到樂趣。要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興趣。但是,小學生并不是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在學習上有些小學生就提不起興趣。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開始,語文又是學生進行其它科目學習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要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為其它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也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興趣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越濃烈,探究欲望就越強烈,在課上精力就會更集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怎樣去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進,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越來越明確,并受到大部分教師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教學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形成個人的見解、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感受。教師不應該成為知識的講授者,通過教師灌輸所得到的知識不能夠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只有通過他們親身體驗所獲得的知識才會讓他們真正信服,并形成長久的記憶。教師要讓學生去進行自我思考、自我解讀,讓學生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但是他們具有較高的形象思維,想象力豐富。教師枯燥的講授不利于他們的接受,但是在自主探究中會讓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要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要從小學生的思想和能力方面出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平時,教師要多和小學生進行交流,讓小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一種敬愛之情,樂于和教師談心,和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這樣小學生就會在課堂上進行輕松的學習,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問題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愛問為什么,對任何事情都想一探究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組織課堂教學。在教學時,要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為小學生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引發(fā)小學生的思考,讓小學生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按照課本內(nèi)容平鋪直敘地進行講解,在課堂上沒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就會感到課堂教學和自己無關,課堂教學只是教師的事情,自己的任務就是死記知識。如果學生從小就感到學習的無趣,一定不利于小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為小學生設計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引發(fā)小學生進行思考。只有有了疑問,才會想去探究,才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教師問題的設計要合理,只有合理發(fā)問才能夠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例如:在對《貓》這一課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設疑教學。教師先進行課堂的導入:"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什么小動物?""小狗、小兔子、小貓......"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教師接著說:"咱們班喜歡小貓的同學還真不少。那誰能夠告訴老師你們?yōu)槭裁聪矚g小貓?""因為它能捉老鼠。""因為它能......"教師接著說:"同學們的回答都非常好。那么你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小貓呢?""想。"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答道。"好,那么請大家閱讀這篇文章,并進行思考:課文中所描寫的大花貓有哪些特點?大花貓有哪些古怪的地方?"經(jīng)過老師的設問之后,小學生們們都積極投入到閱讀當中,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更高。
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一的教學不能對學生形成吸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更是不符合小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課堂教學更加直觀、活潑。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的獨特性更能夠讓小學生產(chǎn)生興趣。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色彩鮮艷的圖畫、讓小學生欣賞動漫、并且還可以加入聲音。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所不能擁有的。多媒體直觀、新穎的教學形式更能夠?qū)πW生造成刺激,讓他們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當中。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生動,把學生不能想象出來的事物展示給學生。因此,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語文知識的積累也不僅僅拘泥于課本、局限于課堂教學。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運用好課堂和課本之外,還要進行多種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在無形中受到感染,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舉辦演講比賽、讓學生定期辦手抄報、在節(jié)日期間制作卡片等等。
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還有利于小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在小學期間就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基礎性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之路上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