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起瑄
摘 要:《孔乙己》是魯迅小說名篇,該篇小說通過對比手法,塑造了孔乙己這一鮮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社會批判主題,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本文在細讀小說的基礎(chǔ)上,從今與昔、自我與他人、個體與集體等三個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對比藝術(shù)手法,探討魯迅《孔乙己》對比手法的社會批判意義,希望進行一些有價值的思考。
關(guān)鍵詞:《孔乙己》;對比手法;社會批判
對比是兩方相比較,通過比較意在貶低其中一方,褒揚另一方,能把美好與敗壞、善良與邪惡、美麗與丑陋等對立狀態(tài)揭示出來,進而展示出作者的傾向,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從而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在《孔乙己》這篇小說中,魯迅運用巧妙的對比手法,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迂腐、清高、麻木而又善良的舊知識分子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一個舊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努力的撥開國民人性的外衣,毫不留情地解剖國民靈魂的病痛,從而“引起療救的注意”。
一、“今”與“昔”的對比
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剛出場之時,還是一個能夠自謀生路的人,身材很高大的人,他“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顯示出了孔乙己的窮困潦倒,但畢竟還是讀書人身份的象征??滓壹翰辉敢夥艞壸约鹤x書人的身份,根本舍不得脫掉那穿了十多年沒有補洗的又臟又破的長衫??滓壹簼M口之乎者也,以讀書人自居,并且感到一種心理滿足感。當(dāng)別人拿他的傷疤取笑時,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梢娍滓壹河幸环N身份的驕傲感,能在短衣幫人群前炫耀自己的闊綽與得意??稍谧詈舐睹鏁r,只能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這表明孔乙己境況一天比一天遭的悲慘情形。在被丁舉人打斷腿之后,“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這時他已經(jīng)茍延殘喘的煎熬活命了,長衫被破夾襖取代了。魯迅通過對孔乙己前后判若兩人的對比描寫,為讀者展現(xiàn)了孔乙己今昔生活境況,深刻揭示孔乙己精神上倍受打擊,經(jīng)濟上潦倒窮困,肉體受摧殘的悲慘命運,形象地展示了孔乙己悲苦的人生之路。
二、“自我”與“他人”的對比
在魯迅的筆下,孔乙己與他人似乎始終處于矛盾對立的狀態(tài)之中,如咸亨酒店掌柜與顧客一樣都對孔乙己極盡挖苦之能事,態(tài)度十分惡劣。作為酒店的掌柜,本應(yīng)對所有顧客都一視同仁,不應(yīng)存在偏見的,但實際上卻區(qū)別對待顧客。如掌柜怕“我”不能伺候好穿長衫的顧客,由此可見掌柜是以小心的態(tài)度伺候長衫顧客的,無論這樣的人如何為難也不敢絲毫怠慢,生怕照顧不周,但對“品行比別人都好,雖然間或沒有現(xiàn)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對孔乙己則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善待與尊重,這是因為掌柜唯利是圖,看中的只是有沒有酒錢,根本不管顧客是什么品格的人,也跟本不關(guān)心他們的生死福禍。就連酒店的伙計也一樣充滿了冷酷、麻木的態(tài)度對待孔乙己。在教寫字的過程中,12歲的伙計認為孔乙己是一個討飯的人,根本不配考自己??滓壹旱膽┣兄榕c伙計的不屑一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來身處社會對底層的酒店伙計都能夠輕視嘲諷孔乙己,可想而身份地位的低微。在《孔乙己》中,魯迅通過孔乙己“自我”與“他人”的對比,突出了他人的冷漠與殘酷,通過對比展現(xiàn)了世態(tài)炎涼、麻木殘忍的社會狀況。
三、“個體”與“集體”的對比
在咸亨酒店里,喝酒的人是劃分為兩個等級群體的,一類是靠柜外站著、做苦工的“短衣幫”,另一類是踱進酒店,能夠慢慢的坐著喝酒的“長衫幫”,等級秩序何等分明。孔乙己是獨特的個體,他是站著喝酒的,也就是應(yīng)該劃分為“短衣幫”的人,但卻是穿著長衫的“文化人”,好像孔乙己又是“長衫”一派的,這說明孔乙己身在“短衣幫”與“穿長衫”兩個集體之外,這也從一定程度揭示出他悲劇性的結(jié)局。
孔乙己覺得自己是讀書人,是深受孔孟之道影響的文化人,應(yīng)該穿長衫,同時也應(yīng)該高人一等,但他身份卻得不到大眾的認同。在尷尬的處境中,孔乙己既無法“踱”進那些穿長衫的人群之中,也不能進入到短衣幫的隊伍中,成了一個真正的異類。孔乙己沒有獲得任何同情,只是為那兩個“集體”無聊、乏味生活帶來一些笑料的。如孔乙己一到咸亨酒店,所有喝酒的人都會看著他發(fā)出一陣陣笑聲,這是因為他沒有按照看客們的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也沒有融入確定的群體之中。所以,孔乙己始終處于被遺棄的狀態(tài)。在個人與集體的巨大差距中,孔乙己最后只能充滿悲劇性的離開人世,雖然他從沒有做過什么傷天害理、十惡不赦的事情,也無法逃脫群體冷酷、麻木的對待。小說通過個體與集體生存狀態(tài)的對比,展現(xiàn)那個時代吃人的社會本質(zhì)。
小說《孔乙己》通過對比手法,對孔乙己進行深入的思考,將病態(tài)的社會展現(xiàn)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達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目的。高超的對比藝術(shù)使《孔乙己》成為了魯迅先生現(xiàn)代小說藝術(shù)成就的代表,同時也具有了深刻的社會批判、文化批判的永恒意義。
參考文獻:
[1]魯迅.吶喊[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5.
[2]胡益民.談《孔乙己》的對比藝術(shù)[J].中學(xué)課程輔導(dǎo),2015(15).
[3]顧建榮.《孔乙己》中的那些笑[J].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