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唇形科香薷屬植物—紫花香薷,也不時在山野路頭閃現(xiàn)。這種野花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花序遠遠看來很像一把紫色的大牙刷?!把浪ⅰ鳖^的部分,是其枝生或頂生的穗狀花序?;ㄐ蛑?,輪生了一排整齊有序的小紫花,并且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盛開,而四根雄蕊和雌蕊的花柱,都長長地伸出花冠之外,這些花柱看起來就如同牙刷的細毛。這些紫色的小“牙刷”閃現(xiàn)在山野間,讓人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奇妙!
在山崗上感受自然律動
不知車子在山間盤旋了多久,我們終于來到了本次四明山草木之旅的目的地—商量崗。這是四明山一處海拔大約900米的山峰,傳說,三位神仙曾經(jīng)在此處商量大事,這個山崗因此被命名為“商量崗”。山崗上草木蔥蘢,風光秀麗。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里海拔高,溫度低,節(jié)氣與北方同步。山下還是深秋初冬的景象,崗上的風景已然進入寒冷的隆冬了。景區(qū)入口處是一個大的山間平地,這里幾乎沒有什么游人,山上很冷清。但我們草木之友游山,卻有自己的樂趣,我們不僅僅要放眼崇山峻嶺,更是細察草木的變化,在草木之間感受四季的變幻,在山野之間觸摸大自然的律動。
西南衛(wèi)矛
——林中“小燈籠”去山頂蔣宋別墅的線路,既有水泥公路,也有林中小路。去年這個時節(jié),我們順著公路徒步上山,發(fā)現(xiàn)了草珊瑚、百兩金、牯嶺鳳仙等高“顏值”的花草。今年,我們決定另辟蹊徑,不走大路,順著山谷,沿溪而行。我們在樹林陰翳的林間小道探索前進,希望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就在流水潺潺的小溪邊,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本次行程之中最驚艷的植物—西南衛(wèi)矛。
這是一株小喬木,大約三米高,稀稀疏疏的綠葉之間,高高低低地掛滿了粉紅色的“小燈籠”。其實這些小“燈籠”不是花,而是西南衛(wèi)矛裂開的蒴果。只是它們裂開的模樣,恰似一朵朵嬌美的垂絲海棠,在這蕭瑟的寒冬時節(jié),特別吸引人們的眼球。西南衛(wèi)矛紅色的果皮顏色之所以鮮艷誘人,主要原因是為了吸引鳥雀來啄食,以幫助其傳播種子,這也是植物的智慧之處。
提前萌動的山野精靈
踏著楓葉滿地的小路繼續(xù)前行。路邊不時遇見一些顏色翠綠的植物。一株葉片深裂的南山堇菜,居然亂了季節(jié),在此時開出了小白花。而本該春天才會見到的刻葉紫堇,以及葉片呈小鏟子形狀的繁縷,還有會結(jié)紅果子的蛇莓,此時正長得新鮮、水靈。不知它們是否因為弄錯季節(jié)而提前萌動,不知它們能挨過這個寒冬么?
路邊還有很多野果,正以其誘人的風姿,吸引著山林間的雀鳥為它們停留。小葉石楠的葉子已經(jīng)凋謝,只剩下晶瑩剔透的小紅果,高高地垂在枝頭。金銀花的葉子和藤,還是那么毛絨絨,枝頭結(jié)出了深藍色的漿果。最吸引我們的,當然是來自山野間的美味——滿山的高粱泡、鋪地的寒莓,它們一叢叢、一串串,恣意地在山野邊生長,伸手可摘。我們將這些酸甜可口的果實一顆顆放進嘴里,盡情地享受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一抹玫紅,一抹金黃
穿過山間小路,我們最終到達目的地—蔣宋別墅區(qū)。只見冬瓜湖的湖水清澈,岸邊生長著高大挺拔的金錢松,松樹已經(jīng)落光了葉子,而林中點綴著一抹抹玫紅色,正是云錦杜鵑涂鴉的杰作,云錦杜鵑的葉子如碧云一般集生在枝頂,花苞上還綻放出一抹玫紅色。云錦杜鵑點綴在松林間,在湖面投下斑斑倒影。
別墅前,蔣介石和宋美齡曾經(jīng)親手栽種的那幾株高大的銀杏樹,正光著枝椏,兀然挺立。銀杏樹金黃的落葉,鋪了一地。門前的兩株雞爪槭,只剩下了枝枝丫丫,宋美齡手植的桂樹,倒還是郁郁蔥蔥。歷史的風云,或許被雨打風吹去,或許還停留在那些大樹的年輪里。
此次四明山之行,讓我明白,只要心系草木,熱愛自然,不管什么季節(jié),不論何種天氣,隨時隨地都可以翻開自然這本大書。只要我們走出城市,進入山野泉林,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就能欣賞到各種美景,邂逅各種到有趣的植物。用心感受草木自然,生活就會充滿驚喜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