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綱懷
在以桓靈時期為主的東漢中晚期之神獸鏡中,無論是環(huán)狀乳還是同向式、對置式的鏡類,其邊緣紋飾皆流行一類表現(xiàn)“太一出行”恢宏場面的圖式。此類圖式流播廣泛,在會稽、長沙、南陽等地區(qū)的神獸鏡鏡緣圖像中,成為無處不在的題材。應該在相距不遠的時候,鏡緣處出現(xiàn)了“邊則太一”的銘文內(nèi)容。
“太一”亦作“泰壹”“泰式”“泰乙”“泰一”,還通假“大一”,此乃道家文化中的天神名。《鶚冠子·泰鴻》:“泰一者,孰大同之制,調(diào)泰鴻之氣,正神明之位者也?!标懙杞猓骸疤┮唬旎蚀蟮垡??!薄妒酚洝ば⑽浔居洝罚骸盎实劬窗萏┮??!薄稘h書·郊祀志上》:“畫天地泰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薄段倪x·揚雄(甘泉賦)》:“配帝居之憋圃兮,象泰壹之威神?!睆堛娮ⅲ骸疤唬焐褚?,居於紫微宮。”“太一神”在神仙天界具有至高無上的尊顯地位,包括上古帝王在內(nèi)的群神均歸其從屬,“太一出行”的場面自然非同凡響。文獻中“太一出行”的描述見于《楚辭·九歌·東君》:“駕龍舟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庇杀疚乃兄畧D可知,東漢神獸鏡如此繁縟細膩的鋪陳畫面,意在突出“太一神”的尊顯地位。
太一出行 史上明珠
從此類鏡的邊緣紋飾可知,“太一神”所乘的龍車(云車),有“三龍駕車”、“五龍駕車”、“六龍駕車”等多種形式,龍車前后所配置的物象組圖,甚是繁縟復雜?!疤簧瘛彼说木薮簖堉矍胺接卸帻垹坷?,龍舟上共置諸多神人,其中太一神仰首側(cè)身、跽坐在橢圓形的羽毛狀圃墊上,長發(fā)后飄,雙手攏袖于胸前,背后有龐大羽翼?!疤簧瘛鼻昂笸ǔ⒘信渲脙沙止?jié)跪立的仙人侍者,皆作軀體前傾狀。龍舟后方依次有選擇地配置:“伏羲御日”、“仙人駕鳳”、“仙人駕鶴”、“仙人駕龜”、“仙人駕鳥頭獸”、“仙人駕獸頭鳥”、“仙人駕虎”、“蚩尤”、“辟邪”、“獅子”、“女媧捧月”等,這些組圖皆朝著太一神龍舟出行的同一方向飛奔。組圖間穿插著舒卷流動、纏綿糾結(jié)的流云紋,盡顯一種前呼后擁、騰云駕霧、熱鬧紛繁、氣勢磅礴的壯觀場面。
上海博物館藏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對置式神獸鏡”、“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對置式神獸鏡”,由于此兩鏡問世年代在東漢桓靈時期,且皆具“太一出行”圖,故而可以大致判斷,凡有“太一出行”圖之鏡類,應主要問世在東漢桓靈時期,這個年代正是東漢技術(shù)發(fā)達、鑄制精致的鼎盛時期。由《2012保利春拍》圖A53可知,此類鏡還有鎏金品種存世(直徑14.5厘米,重量539克)。
若論鑄制精致程度,在東漢鏡各種制式中,尤以環(huán)狀乳(包括少許同向式)神獸鏡為最,此類鏡之邊緣又以“太一出行”圖為最,這是中國銅鏡鑄造史上最值得自豪的一顆璀璨明珠。本文挑選兩面經(jīng)典的“太一出行”圖神獸鏡(圖A、圖B),并作比較。詳見表一。
銘文替代 時代印證
或許是鑄制難度太大,或許是工藝人才缺乏,或許是社會動蕩,……“太一出行”圖神獸鏡的流行時間并不太長。從社會需要來看,這種“太一”文化又不能突然中斷??梢哉J為,當時有人率先作了嘗試,并得到一致認可:以標注“邊則太一”的銘文,來代替“太一出行”圖??芍^是一個時代造就一種文化,一種文化反映一個時代。從時間順序上講,應該是“太一出行”圖鏡類在前,“邊則太一”銘鏡類在后。
經(jīng)過收集與歸納,本文列出8面“邊則太一”銘神獸鏡,詳見表二。其中,圖1鏡作為一種特例,既具“太一出行”圖,又有“邊則太一”銘,而且尺寸碩大,內(nèi)容豐富。然其圖案過于復雜,難以仔細辨識,本文不作展開,值得另作研究。
內(nèi)涵豐富 尚需研究
一、具“太一出行”圖與有“邊則太一”銘的兩類神獸鏡皆問世在以桓靈時期為中心的東漢中晚期,具體而言,應該是“圖”在前、“銘”在后。
二、這兩類鏡(尤其是前者)的鑄制精細程度已成為中國銅鏡之最。
三、這兩類鏡是中國道家文化的精華,內(nèi)涵極其豐富。從哲學或宗教的角度看,它們又發(fā)生在中國道教的誕生之初,對于研究道教起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這兩類鏡之每個圖案的含義,每句銘文的內(nèi)容,尤其是表二中的“關(guān)鍵詞”,都需認真研討。進一步對“太一”文化怎么認識、怎么理解,更要花費力氣。本文目的在于資料收集與重點展示,只能說是一種芻議,希望為日后的深入研究作出有益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