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出差早起,出門時發(fā)現(xiàn)雷打不動的早餐攤沒了。那是一對安徽中年夫婦,在一個不引人注意的路角擺早餐攤許久了,每天早晨5點左右就出攤做準備了,一般賣到城管上班他們就知趣地撤攤了。我估計他們每天能賣幾百上千元,一個月30天風風雨雨地能存?zhèn)€萬把塊,在北京高昂的生活環(huán)境中,算是用辛勞及擔驚受怕外加受人欺負換來的溫飽。
早餐攤本是一個城市的風景,20年前的北京還到處可見充滿人情味的早餐攤。豆腐腦、炸油餅、油條、甜咸豆?jié){,講究的還有餛飩,不在乎時間的人可以坐下來舒舒服服地吃完早餐再開始一天的營生,在乎時間的人拎著自己的早餐邊走邊吃也是一道市井風景??上Ы裉臁?/p>
先是政府的便民工程——早餐車,統(tǒng)一式樣,統(tǒng)一內(nèi)容,統(tǒng)一派送,結(jié)果只好了幾天,老百姓就不買賬了,嫌?xùn)|西涼,不新鮮、不創(chuàng)新也不守舊,把個早餐弄得像個任務(wù)。時間久了,早餐車既賣不出去東西又礙眼,于是乎政府又要求早餐車別上馬路賣了,必須進社區(qū),眼不見為凈。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安徽夫婦早餐攤就是一條小池魚,首當其沖被去滅火,火滅不了但魚死了。盡管我從不吃那對安徽夫婦的早餐,但不代表我不懷念他們帶給我們的祥和。我小時候是沒有雞蛋灌餅的,這實實在在的早餐對于一個即將開始一天工作的城市人來說,實惠有效,他們不在乎是否衛(wèi)生,是否安全,是否合理,他們只憑借對生活一般判斷去買個早餐,而不會領(lǐng)政府補貼了許多的早餐車的情,我就想為什么我們總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
(摘自《中國婦女報》 圖/黃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