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行家
我姥爺民國十五年生在哈爾濱,坐穿城而過的有軌摩電,看道外園子里的電影,吃俄羅斯列巴和烏克蘭紅腸,腸里摻了一半牛肉一半豬肉,經(jīng)過熏煮,大蒜味兒刺鼻,上癮以后,一輩子都想,又和日本鄰居學會了喝味噌湯。在他跨在車沿子上,被沙塵拍打著一路向獻縣西城鄉(xiāng)張花村走時,只見越走越窮困稀落,“滿洲國”有三江匯聚的黑土原,這里更平,望過去黃漠漫漫,連樹都沒幾棵。他爹在中東鐵路上做技工,會好幾種老毛子的土話,掙出來在“關里家”(他們這么叫故鄉(xiāng))看很大的一筆錢。日本子打退了老毛子,溥儀“登基”,新死了媳婦,幾件事湊在一起,他爹決定歸根了。這個高人一頭的漢子,鞋賽兩條旱船,性子卻軟,從來不生孤憤的怨氣,不理睬他的氣惱,正滿意地看著前程。
哈爾濱沿江勢而建,不順南北,沒有中軸,被鐵路切作三段,成個“品”字?;疖囘M城最先到“三棵樹”,沿途泥草房和墳地不絕,其間有熱鬧的市集和妓院煙館,五方雜處,因為操賤業(yè)的多,悲劇慘禍多,最為生動,這鐵道以外之地即是“地獄”。姥爺六歲那年,松花江水決口,半個城市為澤國,洼處的房頂冒幾個泡就陷進漩渦,房頂?shù)暮艉奥暠阆г诎谉熇?,上街要劃船,只有南面高崗一帶安然無恙,避難崗遂有了“天堂”之稱。南崗是日光城,在夏天的白夜里光怪陸離,流亡白俄最后的高貴,猶太人的聰慧,均傾注其間。崗上有馳名遠東的商場、教堂和戲院,崗上街巷蜿蜒,便道上排著石頭花壇、木頭長椅、帶彩色玻璃罩的路燈,每個拐彎上都有八面玲瓏的洋樓,木柵欄障子抵著馬路內(nèi)側(cè),柵欄后是盛怒的花,均被日本人占據(jù)?!捌贰弊稚项^的那個“口”是道里的埠頭北至江沿兒,姥爺五歲那年,省主席馬占山在此處的鐵路橋頭與日本人絕望血戰(zhàn),斃敵二百,傷敵一千,為自己贏下美名。此地因為既轄有中國大街和江堤柳岸,又有叫作“地包”的貧民區(qū),成為苦笑著的人間——他們投奔的就是這里。地包沿火車道一鋪十幾里,住的都是窮人,最闊的是拉車的、扛大包的,吃得起烙餅卷豬頭肉。住戶大多是山東和直隸人,也有窮俄國人。房子,矮的是他倆住的窩棚,一半修在地下,叫地窨子,地面上半人多高,到了冬天省柴火;高的是關里家式樣的帶脊瓦房,最闊的是房東那種紅磚灰瓦的三合院,房東正是西城鄉(xiāng)人,他們認作叔。姥姥到這里,看著雞籠一樣的棚戶心里既發(fā)滿,聽到全是鄉(xiāng)音又踏實,雖然擔心著火,也不想再踏出去一步了。
姥爺體格沒長成,也不肯賣苦力。他當年本可不回老家,他爹在盟兄弟的礦上給他找了個記賬的活兒,他一直指責他爹為回關里娶娘們,欲把前房兒子送下煤井以絕后患。他去電車上搖鈴賣票,電車從南崗秋林商場下來,繞過制高點大轉(zhuǎn)盤上的木頭教堂,穿過首飾匣子般秀氣的火車站,從地段街進到道里的富人區(qū)里——他過去就在那兒住,看見不由得傷感——隔一站是花叢密密匝匝的公園,隔一站是褐色石頭的銀行大樓,一路叮叮當當?shù)刈叩浇贤O?,調(diào)換個方向,用推著的車頭來拉,向回開,一路的景觀和乘客皆很體面。他早起換上制服和帽子,斜挎著皮兜子和票夾,跨過地包的陽溝、垃圾山,聽到車輪子碾著鐵軌,利索地在腳蹬板上跳上跳下,來來回回于這些景致之間,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他是這條線上最漂亮干練的小伙子,報站的聲音像是唱歌。
他帶回家的錢沒準數(shù),姥姥要憂郁地盤算開銷,在家時她沒管過家,一到哈爾濱,馬上學會了經(jīng)營窮日子。他倆的衣服干干凈凈,補丁都藏在暗處。對她而言,最好的局勢是月月剩下五毛,有這五毛,就像窗戶上糊的那一層高麗紙,擋不了寒氣,但落個寬慰。姥爺貼補家用的辦法是偷。鄰居大多是鄉(xiāng)親投奔鄉(xiāng)親,重血脈和名聲,看不上偷雞摸狗的閑人,可拿日本軍列上的東西,不算道德有虧。他本來就賊大膽,和另外幾個接應著,爬上靠站的火車偷大米和煤,撅樹杈做彈弓,打日本人的軍鴿吃。
生我母親那年,姥爺不到二十歲,日子雖不輕松,但不耽誤學會各種各樣的嗜好。先是學抽煙,鐵路福利不錯,貨運段給會抽的每月發(fā)兩條,不抽白不抽,他也憋著咳嗽叼著棵煙人前人后地晃,很快就落實了兩條煙的待遇,但煙癮很快突破了定額。還愛跳舞,下班回家,先卸下姥姥給續(xù)的厚棉褲,挖一指頭雪花膏細細地抹臉,買不起毛褲,數(shù)九寒天套兩條單褲,蹬上供在桌子底下的單皮鞋,往江上俱樂部去趕第一支曲子,姥姥只能小聲嘟囔“凍死你個兔羔子”。高興時,領著全家坐出租馬車去看戲、照相。他有過一宿輸光一個月工資的光榮,之后訕不搭個三五天,姥姥就晝夜縫活兒、編麻繩、鉸鞋墊兒,好歹撐到手里重新結余五毛錢。輸過了那次,他不再打撲克了——改玩麻將,關里家?guī)|南西北風數(shù)番的玩法,他鄙視東北的“窮和”,牌風很順,打得也小,他正積極入黨,認為黨員不該玩得太大。我姥姥就感謝黨,若沒有黨,他不定作出什么禍來。
姥爺在鐵路上浸透了浪漫,鐵軌通向任何一個方向,呼嘯過田野、小城鎮(zhèn),許多困守無望的生活,可以肆意地看,略不停留。他去哪兒都不用查時刻表,坐在家里等到別人在檢票口排起長隊時,才不緊不慢地放下杯子出門,從火車站黃色的圍墻上找到個小門,打個招呼進去,在車輪快要動起來時才上車,好像早到片刻,就會褻瀆與鐵道的默契。
后來他迷上了釣魚,釣魚是好事兒。那時的松花江魚極多,江輪上常見一人高的狗魚棒子在水面倒立。他周六下班背上皮兜子就走,禮拜天半夜,帶著一身腥味開門進來,把皮兜子■到地上,抹完手臉,鉆進已鋪好的被褥睡覺,留姥姥和我母親收拾。她們逐漸盼望那皮兜子能輕一點兒,回回少說十來斤,多的時候上百條,鲇魚、草根、鯽魚、鰱子,最討厭的是二三寸來長的嘎牙子和板黃,扎手,困勁兒上來了,不知道是還在收拾魚還是夢見收拾魚。再捅開爐子,把成案板的魚推進鐵鍋,一直咕嘟到連湯帶天都發(fā)白。這一大鍋,上頓下頓,連左鄰右舍,一起吃到禮拜三。
春夏釣魚,秋冬射獵。他那桿雙筒獵槍是東歐進口的,棗紅木托沉重油亮,兩側(cè)鑲著漂亮的白銅雕花,像童話里的。平日槍托套著皮套鎖在大衣柜里,槍管和罐頭瓶里的鐵砂子、炒過的火藥放在床下。這槍當年比一輛“永久”貴,是全家?guī)啄甑姆e蓄,姥姥那么軟和的性子也暴怒了,磨叨了一年,此時,姥爺像聾了一樣,溫柔地擦槍。他隨意跳上列北去或西去的慢車,去打大興安嶺的野兔、狍子,三江平原的野鴨子,還獵過小野豬——長出獠牙的家豬?!澳憷褷斠惠呑釉闾A四敲炊嘈悦趺礇]遭什么報應。”我姥姥說,她晾曬過成百上千張兔子皮、狍子皮,并沒派過什么用場。斬獲多時,我媽領著成群的朋友回家吃熏兔子。他打獵打到六十幾歲,眼睛被雪晃得落下毛病。年三十晚上,裝上空彈,背上子彈帶,向著星空放幾槍。1990年,派出所把他的槍“暫時保管”了,留下張收條,他從此就老了一截。
他青壯時最看不上老年人,嘲笑他爹尿頻、邋遢和老朽的氣味兒。姥姥給他洗成盆的襯褲,“如今你一樣沒落下,還不如他”,他就把目光、聽力和注意一切都朝向電視,“老虎沒牙了”。這樣的衰老之后,又經(jīng)過十年的更加衰老,在無法維系自理時,終于連自尊也卸下,忘凈了一切人事,別人聽到他的年紀,都用贊美的語氣說“這個歲數(shù),可是什么都經(jīng)歷過了”。
如果向七十年前的那個小伙兒描述他日后如何整天垂著頭坐在沙發(fā)里打瞌睡,靠著運氣和一根塑料管子尿尿,他一定會憤慨地賭咒決不活成這個樣子。所以我至此閉嘴,把他送回他的好日子里去。
(張亞春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