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偉
據(jù)韓國《中央日報》25日報道,韓國國立環(huán)境研究院24日發(fā)布的“研究成果”稱,今年1月2日-5日期間在韓國肆虐的霧霾,來自中國等境外的大氣污染物占65%-74%。不過,也有韓國專家認為,韓國政府治理PM2.5的水平,僅局限于一超標就把責任推向中國的水準。
報道稱,1月2日首爾地區(qū)的PM2.5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而韓國國內(nèi)PM2.5的環(huán)境標準是24小時內(nèi)50微克/立方米,世衛(wèi)組織的勸告標準為24小時內(nèi)25微克/立方米。當天大氣中的硝酸鹽顆粒濃度是平時的3.3倍,二氧化硫的濃度也為平時的3倍。韓國國立環(huán)境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還顯示,本月18日、19日首爾的PM2.5平均濃度為72~73微克/立方米,其中來自中國的大氣污染成分占75%-80%。當時二氧化硫濃度為平時的2.7倍,硝酸鹽顆粒濃度為平時的1.9倍。韓國國立環(huán)境研究院還表示,中國的大氣污染物從黃海飄過來,加重了韓國的污染程度,特別是大氣保持穩(wěn)定時,污染物持續(xù)累積最終造成PM2.5超標。該院大氣環(huán)境研究處長洪有德稱,平常而言,韓國PM2.5污染物質(zhì)50%左右由韓國自己產(chǎn)生,30%-40%受外國影響,但冬季隨著偏西風吹拂,中國的污染物成了韓國大氣最大的污染源。
部分韓國媒體立即用“韓國PM2.5八成來自中國”作為標題加以炒作。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5日報道稱,韓國PM2.5超標都是因為中國,因為距離中國最近的白翎島,其大氣污染程度(PM10、PM2.5)甚至比交通擁堵的首爾還要高。
盡管韓國國家所屬的大氣研究機構(gòu)很自覺地將本國污染原因推向中國,但韓國《朝鮮日報》20日報道稱,韓國政府在控制大氣污染方面不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車輛限號運行制度”。韓國環(huán)境部原本計劃在大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要求所有公務車倆實施單雙號限行。但施行時間從今年1月推遲到2月15日,理由是“公務員進行相關(guān)教育需要時間”。這意味著PM2.5最為嚴重的冬季,韓國政府為了施政便利選擇放棄大氣污染治理。韓國首爾市立大學環(huán)境學教授金信道表示,現(xiàn)在韓國政府治理PM2.5的水平,僅局限于一超標就把責任推向中國的水準。從本月1日開始,在首爾全境實施的老舊汽油車運行限制措施至今沒有完全實施,超過8.7萬輛冒黑煙的汽車仍舊暢行無阻。韓國政府原本制定了促使柴油公交車轉(zhuǎn)成燃氣公交車的計劃,但因政府配套資金不到位,該計劃實際上擱淺。韓國慶熙大學環(huán)境學教授金東術(shù)表示,冬季采暖造成的大氣污染同樣需要治理,但現(xiàn)在連到底采暖污染占總體污染的比重都沒有掌握,韓國應該實施更強力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