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遵義師范學院管理學院,貴州遵義563006)
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及其現(xiàn)代價值
張新
(遵義師范學院管理學院,貴州遵義563006)
貴州仡佬族在歷史上存在著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的觀念意識,其宗教信仰主要表現(xiàn)為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為內(nèi)容的原始宗教,外來佛教和道教在貴州仡佬民族地區(qū)的傳播過程中,與仡佬族原始宗教、地方習俗和民間巫術(shù)相結(jié)合,相互適應和吸收,相互影響和滲透。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在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仡佬族人的精神文化和物質(zhì)生活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雖然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人們生產(chǎn)力落后和對大自然無知的表現(xiàn),但這種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去理解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積極價值。
仡佬族;宗教信仰;宗教活動;現(xiàn)代價值
貴州仡佬族的宗教文化是隨著貴州仡佬族的形成過程和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其宗教信仰體系中,既有本民族原始宗教的遺存,又有與漢族和周圍彝族、布依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中,受漢文化及其他宗教影響的痕跡。在貴州仡佬族地區(qū),由于受文化傳統(tǒng)、社會形態(tài)、地域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動方式有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及地域特色,傳統(tǒng)宗教文化滲透于仡佬族其他傳統(tǒng)文化之中,是維系仡佬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
宗教信仰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或娛樂中寄托希望、祈求幸福、保持心理平安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模式和儀式制度,內(nèi)容十分豐富,幾乎所有趨吉避兇的民俗事象都屬于信仰范疇,圖騰禁忌、自然崇拜、巫術(shù)卜筮、天宮地獄和陰陽風水,在人們的心靈中都充滿敬仰,用虔誠、感恩的儀式來表達對神靈的祈求。貴州仡佬族認為,天地山川、風雨雷電、日月星辰、金石草木等萬物皆有靈,神圣不可侵犯,對其都帶有極強的崇拜心理,將之作為神加以崇拜,認為對之如有不恭之處,就會受到天地的懲處。因此,祖先崇拜、天地崇拜、日月星辰崇拜、風雨雷電崇拜、山川水火崇拜和動物植物崇拜都是貴州仡佬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內(nèi)容。
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貴州仡佬族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內(nèi)容,廣泛滲透于貴州仡佬族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仡佬族的先民自認為是竹王的后裔,竹王是他們的祖先神。關(guān)于竹王的傳說,以及崇敬竹子的習俗,至今仍廣泛留存在各地仡佬族民間。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個男孩時,父母要將其胎盤和一些雞蛋殼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護佑。春節(jié),家家戶戶要到竹林去供獻竹王錢。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裝米祭祖或求豐收。
2.日月星辰崇拜。貴州仡佬族對日月星辰充滿崇拜。他們將太陽視為靈物,尊稱為“太陽菩薩”,供奉于神廟。日常生活中對太陽有很多禁忌,如不能在太陽光下曬女人的內(nèi)褲,不能將剛出生的嬰兒的屎尿片放在太陽光下曬,小孩不能用手指太陽和月亮,認為是對太陽和月亮的不恭敬。除崇拜太陽和月亮外,仡佬族還崇拜星辰,認為紫微星是吉星,看到紫微星預示好運將會到來;掃帚星是兇星,撞到掃帚星不吉利,甚至會家破人亡;讀書人供奉魁星,認為魁星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文曲星主宰功名祿位,也受文人士子的叩拜。
3.風雨雷電崇拜。貴州仡佬族有相關(guān)的雷公電母傳說。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雷公,又稱雷師。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電母。此二神掌管著天庭的雷電,認為雷電代表天庭的神威,如果人間有人心存不良,雷神就會主持正義,代天執(zhí)法,擊殺有罪之人,因此,雷神也就成為正義的代表,享有人間祭祀香火。若有人被雷電擊中,就認為是他作惡多端,遭天報應。不少地方建有雷神廟,專門奉祀雷神菩薩。
4.大地山川崇拜。人們生活離不開大地,受原始觀念的影響,貴州仡佬族認為大地上的泥土山石,與人類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人們相信生命來自于土地,土地能為人們帶來安寧,因而為其修房建廟,設(shè)山川、土地之神位,給予祭祀。一些形狀奇特的山石、鐘乳石,也被視為靈物,仡佬族地區(qū)石牛菩薩、石豬菩薩、石觀音等遍地皆是,人們虔誠地搭上紅布,奉以香燭。還有一種是將石塊賦予神力,形成各種形象的神,如石敢當、石吞口、石獅子等。
5.動植物崇拜。動植物信仰與崇拜以動植物或幻想中的動物為崇拜對象,貴州仡佬族認為他們可能給自己帶來福音或威脅,故對他們心存敬畏,予以祭祀。如仡佬族有祭祀牛王菩薩的習俗,各地建有專門祭祀牛王爺?shù)呐M鯊R,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靠天吃飯的仡佬族人供奉果品祭拜,祈望牛王護佑子孫,消彌瘟疫。有錢的人家還要用糧食飼料喂牛,要殺雞備酒,燃香點燭燒錢紙,祭祀牛王,主人用糯米打糍粑掛在牛角上,把牛牽到水邊,讓牛從水中照見自己的樣子而高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叫給牛“做壽”,祈求牛王菩薩保佑耕牛身軀健壯,感謝耕牛一年勞作,以確保一方農(nóng)耕而造福黎民。貴州仡佬族特別崇拜神樹,每一個村子都有神樹,不能砍伐。三月初三是仡佬年,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遵義縣平正鄉(xiāng)、平壩大狗場、普定貓場等地的仡佬族都要舉辦祭樹儀式,到村寨附近的神樹下進行祭拜,祈求神樹庇蔭族人。
貴州仡佬族敬重祖宗,是因為祖宗生前開荒辟草,創(chuàng)造了物質(zhì)財富,養(yǎng)育了后代,今后還會關(guān)照他的親人。而大自然給了人們豐富的資源,其自身也有靈魂,因此也要敬重它。除了祭拜祖先和自然以外,在天災、病痛,或建房立屋、婚喪嫁娶時,仡佬族也會通過一些傳統(tǒng)的宗教活動來對抗疾病的困擾和災禍的降臨,祈求消災除病,豐收平安。
1.祭祖。貴州仡佬族在春節(jié)、清明節(jié)、吃新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都要舉行祭祖儀式,向先祖獻財、獻茶、獻酒、獻五谷、獻鮮果、獻衣帛和牛牲,以此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如每年農(nóng)歷的七八月,仡佬族青年男女去田間地里采摘谷穗、包谷、瓜果等來獻祖的吃新祭祖活動。在吃新節(jié)前,男女盛裝到村寨附近田埂上摘稻谷、毛稗,次日將谷、稗舂為米粒,集體宰牛一頭。第三日清晨以新米粒蒸飯,連同煮熟的牛肉一并祭祖,愐懷先祖開荒辟草之功。
2.祭神。祭神是貴州仡佬族人祈禱五谷豐登、家業(yè)興旺、子孫發(fā)達的一種祭祀活動。祭祀活動莊重肅穆,人人身著節(jié)日盛裝,吹長號、嗩吶、唱山歌,表演木偶戲、儺堂戲等,聲勢浩大,氣氛熱烈,仡佬族端公(巫師)身著法服站在堂中,敲響鑼鼓、吹響牛角,按祭拜順序逐一敬獻豬、牛、羊、馬四牲,祈求保佑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人畜平安。
3.沖儺。沖儺是儺戲的一種,也是貴州仡佬族保存較完整且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宗教活動。沖儺進行的時間和具體內(nèi)容各地不盡相同。在仡佬族聚居的正安縣安場鎮(zhèn),沖儺根據(jù)其目的分為“仙儺”、“陡儺”。沖“仙儺”是為了接壽延生,沖“陡儺”是為了除病免災。時間通常為一天一夜,或兩天一夜。在貴州省岑鞏一帶的仡佬族,沖儺通常要進行五至七天。
4.燒巖頭。燒巖頭是貴州仡佬族端公(巫師)贖魂的祭祀形式。如果家中有人面黃肌瘦、四肢無力、精神萎靡、不思飲食,就認為是失了魂,要請巫師贖魂。病人家準備好雄雞、刀頭肉、大米、粑粑、豆腐等祭品,由巫師攜帶至溝溪巖洞旁邊的陰森處,用巖頭砌灶架鍋,將雞殺死,砍去頭爪后去毛,然后連同其他祭品一起放入鍋中煮,并酌酒燒香紙敬祭荒郊野鬼,巫師大聲念咒語“令鬼放鬼”。祭祀完畢后,巫師在附近捉幾只蟲蟻包回病人家中,用布制一個“魂包”,佩戴在病人胸前,便認為魂歸病人身,可解除病災。
5.扛神。又叫“跳神”,貴州仡佬族人如遇到家中災禍頻仍,諸事不利,或家人久病不愈,特別是孩子常生病的情況,就要請端公(巫師)“扛神”。在扛神的過程中,端公(巫師)在堂中陳列各種法器,叫“扎壇”。一般法事有四堂:一是開壇,擂鼓三通,讓求神者到壇前稟告;二是放兵,放出“四大元帥”所領(lǐng)兵馬,捉拿作祟妖怪或為病人追尋魂魄;三是觀燈,焚香熏燈布,念咒語,腳踩門檻,從燈幕上觀察邪魔鬼怪或魂魄形跡;四是送篩盤,把抓來的祟物投入盤中,并陳香蠟紙草、五谷鹽茶、符咒等,各澆上雞血,然后送至大門外十字路口,放入茅棚中,點火焚燒,災禍由此攘解。
6.打保符。貴州仡佬族人若家中有生病久治不愈的人,要找巫師卜算,如果算出來是被鬼魂纏身,便要請端公(巫師)收鬼,稱為“打保符”。儀式開始時,端公(巫師)手持一個被稱為“禁路”的土罐,用紅布(紙)封口,用香火燒一個孔,撒米粒于其上,然后關(guān)閉門窗。此時,端公(巫師)一手搖動師刀,一手拍擊桌上的令牌,并大聲吼叫,以震動紅紙。等米粒逐漸從紙上掉入罐內(nèi),鬼便被收住了,隨即用紅布封緊罐口,用令牌在布面上畫符。然后端公(巫師)持罐跑到屋外,將罐埋于荒郊野外。也有在端公(巫師)作法結(jié)束后,去墳園將預先埋好的泥人用鋼叉取出,裝在罐內(nèi)埋入土中的。
7.上錢。如果家中常有病人,發(fā)生怪異聲響,出現(xiàn)蛇蟲螞蟻及其他反?,F(xiàn)象,貴州仡佬族人均認為是地神作祟,家神不安,便要請端公(巫師)祭祀求庇佑。這種儀式很簡單,一般在夜間進行。端公(巫師)在堂屋左側(cè)中柱腳點上香燭,擺上紙錢、長錢和散錢,供上刀頭酒禮,旁置一只捆腳大雄雞。儀式開始后,先是端公(巫師)朝中柱站立,口念咒語,然后跪著邊念邊打卦。卦象出來后,端公(巫師)凝視卦象,告訴主人家宅不安的原因,主人深思后當即許愿,再迎端公(巫師)祭神攘災。約一小時,端公(巫師)左手握住雄雞兩腿,右手提雞頭,同時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雞冠,指向中柱,邊念咒語邊在空中作畫符狀,接著跪下咬破雞冠,在地上比劃一陣后,將雞血涂在中柱離地三尺左右處,并拔下兩撮雞頸毛粘于血上,燒化紙錢,儀式結(jié)束。
8.隔門。家中如諸事不利,孩子經(jīng)常生病,失財不免災,常與人發(fā)生沖突等,貴州仡佬族人便要迎巫隔門,又叫做“送冤枉”,這種儀式費時較少,花錢不多,也無需親朋參加。一般來說,端公(巫師)在黃昏前到家中,做隔門準備,用筍殼做一個小棺材,內(nèi)裝紙人,代表“冤枉”,即魔鬼或妖怪,扎一個小紙船,以備載棺材所用。活動開始后,將方桌塞在大門口,兩腳各綁一苦竹竿,頂端扎橫桿,上掛紙錢,并在桌上擺好祭品。諸事具備后便可開壇。開壇后,端公(巫師)手執(zhí)劍刀,邊舞動邊念咒。之后,端公(巫師)便開始驅(qū)魔捉鬼,把主人事先準備好的火把和香粉撒向火頭,立即火光熊熊,稱為“打粉火”。此時端公(巫師)左手執(zhí)火把,腰插寶劍,口念咒語,在主人屋中各個角落打粉火,完成后便回到壇前宰雞,接著取下紙錢燒于門外,潑上杯中血酒。與此同時,主人拆下壇桌上的竹竿,收拾雞身。然后,端公(巫師)取過水碗,右手蘸上法水,向屋內(nèi)亂灑,并口念咒語。之后,寶劍一揮,主人朝前引路,端公(巫師)執(zhí)法跟隨,行至三岔路口或河邊,端公(巫師)把筍殼棺材置于船內(nèi),做法的同時命主人將十二樹大錢點燃,連同紙船、棺材一起燒掉或丟棄河中。
9.做齋。做齋是貴州仡佬族人對已經(jīng)安葬若干年后的老人亡靈重新做法事的活動。在做齋前,子孫會夢見老人托夢,說自己在陰間的日子不好過,要陽世的后輩兒孫幫他們解除疾苦。因而,做齋的目的就在于幫助陰間老人打通關(guān)節(jié),讓他們不受欺凌,能夠在陰間過上好日子。做齋時,將幾條板凳鋪上白布或白紙,從堂屋的神龕前一直接到門前的院子邊上,并在板凳盡頭處擺一張桌子,上面設(shè)亡靈牌位,稱為“接亡靈”。隨后,由請來的端公(巫師)念幾天經(jīng),做幾場法事即可。做齋期間,要動鼓樂,以使地府中的統(tǒng)治者聽到,還要燒大量的紙錢,通報地府中的大小官員,祈求他們善待亡靈,不要讓亡靈受苦。
外來佛教和道教自傳入貴州仡佬民族地區(qū)之時,就進入仡佬族人的生活中,并在傳播過程中,與仡佬族原始宗教、地方習俗和民間巫術(shù)相結(jié)合,相互適應和吸收,相互影響和滲透,混雜合流、多元交織,呈現(xiàn)出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混雜性的特點,在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仡佬族人的精神文化和物質(zhì)生活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
東漢末年,佛教對貴州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影響。東晉時期,四川佛教對黔北地區(qū)產(chǎn)生了影響。唐代,朝廷在黔北和黔東地區(qū)設(shè)置經(jīng)制州后,中原漢族移民不斷進入,這些大量的外籍移民來自佛教繁盛之地,大多信仰佛教,成為佛教在貴州傳播的重要因素,黔北和黔東地區(qū)也成為佛教進入貴州的重要通道。
相傳東晉時,道教靈寶派創(chuàng)始人葛洪為道教學者,著名醫(yī)藥學家和煉丹家,葛洪曾在今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坪鎮(zhèn)龍?zhí)洞鍩挼?,當?shù)乇A粲袩挼みz跡“葛洪洞”。葛洪在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煉丹是否真有這回事,尚需相關(guān)史實予以證明,但東晉時期道教在南方的迅速傳播,對貴州產(chǎn)生影響是完全有可能的。唐代,南詔國鼎盛時期,其管轄范圍及于貴州,而唐王朝與南詔國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且與蜀中的文化經(jīng)濟往來頻繁,為蜀中道教傳入貴州提供了良好條件。五代初期,道士黃萬祐在黔南修道。宋代,道教繁盛的江西、陜西和四川的漢族人不斷地大量流入貴州,給貴州帶來道教的廣泛影響,貴州境內(nèi)一些地方已經(jīng)建立了道觀。元代,由于元軍對貴州的征戰(zhàn)和屯墾戍邊,道教在貴州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沿線廣泛傳播,并建立了眾多規(guī)模較大的道觀。明代,統(tǒng)治者對道教采取扶持與控制并存的政策,道教在貴州較為興盛,迅速傳播,道觀增至300余座,主要集中在城鎮(zhèn)和軍事要沖,以漢族聚居地和交通要道沿線為主。清代,由于統(tǒng)治者對道教素無信仰,道教已處式微,但在貴州陸路、水路交通要道上,道教仍有較大發(fā)展。
在佛教和道教傳入貴州之前,世居貴州的仡佬族人長期生活在一個封閉狹小的環(huán)境里,信奉原始宗教,遠離中原文化。佛家和道教傳入貴州進入他們的生活后,仡佬族傳統(tǒng)的宗教文化開始與先進的中原文化、佛教和道教文化發(fā)生了聯(lián)系,仡佬族在保存?zhèn)鹘y(tǒng)原始宗教信仰的同時,逐步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信仰,并在佛教和道教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本民族的原始宗教與外來佛教和道教相互影響和滲透,雜糅并行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佛教和道教世俗化傾向日益明顯,功利傾向更加突出。于是,同仡佬民眾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人生需求密切相關(guān)的許多民間信仰都被納入了佛教或道教體系,例如種地的信奉土地神,牛王神和山神,當兵的信奉關(guān)帝,讀書的信奉文昌和魁星等等,名目繁多的廟宇在貴州仡佬族聚居地方建立起來,這些廟宇非常鮮明地體現(xiàn)出佛道巫多教融合的雜陳型和世俗性。在貴州仡佬族各種外來宗教世俗化的現(xiàn)象中,一個特別明顯的例證就是與“儺”的結(jié)合,儺本身是巫文化,在大量吸收道教成份后,具有了很多道教的氣息。又如在仡佬族家中,既有一個或兩個插香燭筒和神龕,又有佛、道合流的神龕,這種神龕上有“南海岸上救苦救難觀音菩薩”和“文昌帝君”;在仡佬族人的喪葬儀式中,既有嚴格按照仡佬族儀程即有“老摩”做齋,又相信佛教輪回說——死后投胎,還請道士用漢語封棺、發(fā)葬和掩埋??梢?,佛教和道教在不斷吸收仡佬族原始宗教的某些內(nèi)容和儀式后,充實和改變了其原有的某些內(nèi)容和形式,使得外來佛教和道教逐漸成為適應仡佬族民眾的世俗化的宗教。
1.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大自然賜予了仡佬族人生活的全部,仡佬族人對大自然有著天生的敬畏之情,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懂得對大自然知恩圖報,適度索取,對大自然愛護有加,具有較好的自覺意識。仡佬族人珍愛生命,認為自然萬物皆有靈,在仡佬族人眼中,山川、土地、樹木、耕牛這些看似平常并且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事物都是神圣的或具有靈魂的,因此仡佬族人每年要定時祭山、拜樹、敬牛。仡佬族人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和保護無不蘊涵了仡佬族人淳樸自然的生態(tài)理念,并且滲透到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是仡佬社會成員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和行為規(guī)范。在萬物有靈思想基礎(chǔ)上形成的仡佬族原始宗教,數(shù)千年來歷經(jīng)各個歷史階段,已經(jīng)演化為仡佬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仡佬族社會風俗習慣的靈魂,仡佬族民族心理素質(zhì)的基本構(gòu)成,與仡佬族同命運共存亡。傳統(tǒng)的仡佬民族宗教,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自然地成為仡佬社會成員和睦團結(jié)的紐帶,成為仡佬社會成員生存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仡佬社會成員行為的規(guī)范。
3.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充分體現(xiàn)了對祖先的尊崇敬畏之情。仡佬族先民開荒辟草,創(chuàng)建了家園,人們對祖先的開拓精神充滿了由衷的尊崇敬畏之情。在仡佬族的節(jié)日慶典活動中,祭祖幾乎都是其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如仡佬族的吃新節(jié),其中一項重要的含義就在于請祖先嘗新。每年的七八月間,田里的莊稼成熟時,人們要“吃新”,祭祀天地,以感激祖先開荒辟草的功績。除夕之夜,供奉祖先是仡佬族人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在這合家團圓的時刻,人們首先懷念的是已經(jīng)逝去的祖先,希望在普天同慶的春節(jié)把他們的亡靈請回家一起過年。
在仡佬民族地區(qū),由于受文化傳統(tǒng)、社會形態(tài)、地理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動方式有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及地域特色。雖然貴州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人們生產(chǎn)力落后和對大自然無知的表現(xiàn),但這種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去理解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的思想,有利于伴隨仡佬族人通過祈禱神靈保佑渡過難關(guān),在他們看來,敬重祖宗,是因為祖宗生前開荒辟草,創(chuàng)造了物質(zhì)財富,養(yǎng)育了后代,今后還會關(guān)照他的親人。而大自然給了人們豐富的資源,其自身也有靈魂,因此也要敬重它,這就是為什么仡佬族人要把祖先崇拜、多神祟拜和自然祟拜重疊在一起,既要祭祀祖先又要祭祀天地的原因。總之,仡佬族傳統(tǒng)宗教文化滲透于仡佬族傳統(tǒng)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是仡佬社會成員生存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連接仡佬社會成員的重要紐帶,在一定程度上還規(guī)范和制約著仡佬社會成員的行為。
[1]翁家烈.仡佬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仡佬族簡史》編寫組.仡佬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貴州通史》編委會.貴州通史簡編[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
[4]貴州省宗教學會.貴州宗教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
[5]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仡佬族百年實錄[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6]吳秋林.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9.
[7]清鎮(zhèn)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清鎮(zhèn)市史志辦,清鎮(zhèn)市仡佬學會.清鎮(zhèn)仡佬族[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
[8]宋仕平.土家族傳統(tǒng)制度與文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 2006.
(責任編輯:魏登云)
On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Its Modern Values in Guizhou
ZHANG Xin
(School of Manage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6,China)
Among Gelao peoplein Guizhou,there is aconceptthat everything hassoulandthe soul does notdisappear.Its religious beliefs are mainly about nature worship,ancestor worship,ghost worship.Buhdism and Taoism interplay with the primitive religion,local customs and folk witchcraft of Gelao.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of Gelao People,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Gelao in Guizhou,has an influence upon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of Gelao people.Though bearing certain feudalism and showing the backwardness of productivity and ignorance of nature,the religious culture is still of significance today.
Gelao people;religious belief;religious activity;modern values
K280.1
A
1009-3583(2017)-0029-05
2017-04-12
張 新,男,貴州赤水人,遵義師范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學校法治建設(shè)和民族法治建設(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