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安 (江西省上饒市糧食局 340000 )
家鄉(xiāng)的清明粿
李圣安 (江西省上饒市糧食局 340000 )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從記事時起,每年清明前后,雨是一定要下的,或大雨瓢潑,或細雨朦朦,“雨紛紛”一點都不虛假;路人熙熙攘攘,背著鋤鏟,挎著菜籃,都是上墳掃墓的,寄托對祖先和已故親人的哀思,但很少見到那么傷心的,“欲斷魂”的更是難得。
從小到大,對清明節(jié)根深蒂固的記憶還不只是掃墓、而是吃清明粿。
母親在世的時候,吃的清明粿都出自母親之手。遺憾的是做清明棵這個傳統(tǒng)活計一直沒有得到母親的真?zhèn)鳌D赣H不在了,雖然年年清明節(jié)都吃了清明粿,或街上買的,或朋友送的,但那都是些城里的清明粿,味道不正宗,也不地道。要么就是餡不夠味,要么就是皮不可口,也有的既餡不夠味,又皮不可口。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回老家掃墓,拜藹祖輩先人。本家族親早就準備了一桌好飯,由廚藝好的主婦掌勺,家鄉(xiāng)的味道那么濃厚,那么熟悉,那么順口。擺開八仙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大家邊吃邊聊天,邊吃邊敘舊,邊吃邊商量村里的發(fā)展大計。
酒足飯飽之后,一只小小的紅色塑料袋提到了手中,里面大半袋裝的都是清明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下午回到城里的家,才剛駐足,就吩咐愛人蒸清明粿吃。一會兒,鍋里就冒著縷縷熱氣,清明粿所特有的香味就濃濃的漂了出來。
熱氣騰騰的清明粿上了桌,瞧瞧,它“膚色”青青的、綠綠的,符合當代倡導(dǎo)的健康生活的主旋律;形狀大多是圓錐形的,像秤砣,也有餃子形的,像月牙,象征著清明粿既腳踏實地,又志存高遠。吃了清明粿,身體就會更壯實,理想就會更遠大,就能更好地投身勞動,就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
趁熱吃上清明粿,清明粿就得趁熱吃。粿皮既糯而不膩,糍而不泥,又筋而不硬,嚼勁十足;粿餡全是蘿卜絲的,嚼起來滿嘴有點油,有點燙,有點辣,有點粘,想細細品味,又耐不住燙嘴,一古腦兒就吞進了肚子,雖然如此,那種辣得舌尖發(fā)麻、微微出汗的感覺,那種燙得齒牙咧嘴、喘著大氣的感覺,那種急得欲吞又止、欲罷不能的感覺仍然是真真切切的,真是那個爽啊!就是這個味道!地地道道家鄉(xiāng)清明粿的味道!
說起做清明粿,配料十分講究,工藝非??季?。粿皮是秈米、糯米按適當比例搭配,用清水浸泡過夜,再磨成米漿,待沉淀干水后,煮熟一部分作為“粉娘”,再與大部分的生粉和煮熟了的野水菊花放在一起攪拌,手工搓了又搓,揉了又揉,一直搓揉得富有彈性、韌性十足,再把準備好的粿餡包進去,包成一個個各具形狀的清明粿,再放進蒸籠里大火蒸熟。冷卻后可以放置多日,日后可以隨熱隨吃。這讓我想起那時一家人做清明粿的場景,前期工作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操刀,只是推磨累了,便喊我們兄弟姐妹搭搭手;揉搓累了,就叫父親輪上一陣。一切準備就緒了,一家人就一起上陣,圍著大圓形的簸箕包清明粿。我邊向母親請教邊實踐,邊觀摩大家手動邊操作,居然也大功告成,包成一個個清明粿。等到“戰(zhàn)斗”結(jié)束后,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同的清明粿眾生相便呈現(xiàn)在面前,特別是那些歪瓜劣棗的,叫人忍俊不禁。因為清明粿餡除了蘿卜的,還有青菜的、豆沙的,也有沒餡的,那是清明餅。為了吃的時候能分辨清楚,以便各取所需,在粿的外表不同部位都捏了小小的“雞冠”作為記號,真是有趣得很!尤其是吃清明粿的時候更是好笑,有時用筷子夾住一個清明粿猛咬一口,都咬不到餡,皮子太厚了。吃到這種清明粿的,總會驚叫一聲:“這是誰包的呀?”這時,我會暗自發(fā)笑,因為這些“不入流”的清明粿大概都是我的“杰作”。
為了探求清明粿的來歷,我上網(wǎng)查了有關(guān)資料。傳說有一年的清明節(jié),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軍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nóng)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妝成農(nóng)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種,事后并將陳太平藏在莊稼地里。清軍沒抓到陳太平,并未善罷甘休,在村里添兵設(shè)崗,每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丶业穆飞希俏晦r(nóng)民正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里,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陳太平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xué)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xí)俗從自就流傳開來。經(jīng)過慢慢衍變,青團就成了現(xiàn)在的清明粿。
我問村里的長輩們,聽過這個故事嗎?他們搖搖頭并哈哈大笑:那有那么多故事,逢年過節(jié)嘛,總要弄點好吃的來犒勞一下自己。一年四季辛勤勞作,不就是為了這張嘴嗎!我想,也是的,勞動成就美,也成就美味。功到自然成,吃也一個樣。要想吃到好吃的,功夫就要用到家。
2017年4月清明于上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