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城 (四川大學 610607)
宋代梅瓶
何欣城 (四川大學 610607)
梅瓶的出現(xiàn)豐富了我國陶瓷史的種類,特別是進入宋代后隨著宋人的生活習性和精神風貌的影響,梅瓶的功用開始轉變,從早先的貯酒器到花器的發(fā)展,再到明代的“風水瓶”提升了梅瓶的藝術價值。這種以小口,短頸,寬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的特征出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的器物,直至晚清才被正式命名為“梅瓶”。由此本文以宋代為主線,直至明清時期,以各時期文化生活來概述梅瓶功用的轉變,從而揭開梅瓶的面紗。
宋代梅瓶; 功能;酒器;花器
宋代作為一個在文學,藝術,理學和社會都發(fā)展的高峰期,文化背景深厚,加上較高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宋代達到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巔峰時代。特別是在瓷器領域達到最高成就,宋瓷更是文明世界,因此宋代也被冠名為“瓷”的時代。隨著宋人的審美觀的變化而,在前代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許多新器物。例如揚子水在其宋代花瓶中指出:“影響欣賞趨向的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因素,便是家具的變化,亦即居室陳設的以憑幾和坐席為中心而轉變?yōu)樽酪螢橹行摹8咦叩陌l(fā)展和走向成熟,精致的雅致因此有了安頓處?!?家具的變化,使得宋人對瓷瓶的用途也在變化,瓷器慢慢從實用功能逐漸在向裝飾功能轉換。所以在宋代文人文房清玩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新的器物的出現(xiàn)。筆者認為正是瓶花的出現(xiàn)為梅瓶后來身份的變化提供了條件。
在揚之水的宋代花瓶一文中我們可以找到多處詩句來證明宋代花瓶多為插梅所用。梅花在宋代文人的文學和繪畫作品中亦是多次出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在《全宋詞》中,以梅詞論,蘇軾六首,周邦彥七首,李清照九首,辛棄疾十四首等。南宋范成大《梅譜序》中更是說到:“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我們可以從中讀出宋代文人愛梅到極致,誠如揚之水在宋代花瓶中言“如果說牡丹是唐人的花,那么梅可以算作宋人的花”。這也許是因為唐人的絢麗富貴,熱烈開放的性格使得他們鐘愛艷麗的牡丹。而宋人的內斂沉思,使得梅花的清奇孤幽更配他們,所以文人都愛以梅花自比。
瓶在宋代十分流行,常見的就有十多余種,如貫耳瓶、凈瓶、盤口瓶、膽瓶、玉壺春瓶、梅瓶等,早先大多都是裝糧或者盛酒所用,在進入宋代后,瓶器得到了近一步的發(fā)展,不管在數(shù)量上還是品種上都是新品輩出,其功用除了繼承前代的盛酒器的功能外逐漸走向著文人書房。在文房中的瓶多是設于幾案的小花瓶,最為顯著的是膽瓶、玉壺春瓶等,這些體態(tài)小而輕盈的瓷瓶,特別受到文人的推崇。如四川遂寧窖藏龍泉窯小瓶高15厘米,相對于宋代的梅瓶來說確實嬌俏,據(jù)考證梅瓶在宋代大多作為儲酒器使用,個頭較為高大,大多在30厘米左右,大的可達到40多厘米高,不知道這是否是梅瓶相較于玉壺春這些盛酒器來說沒有受到文人青睞的原因。
在宋代早期的梅瓶沒有統(tǒng)一的稱呼,當時人們稱這種“小口,短頸,寬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為特征的器物為經(jīng)瓶,主要用作盛酒器。宋人趙令畤在 《侯鯖錄》卷三中就記載到:“陶人之為器,有酒經(jīng)焉。晉安人盛酒以瓦壺,其制:小頸、環(huán)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饋人牲, 兼以酒置。書云:酒一經(jīng)或二經(jīng),至五經(jīng)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達其義,聞五經(jīng)至,束帶迎于門,乃知是酒五瓶,為五經(jīng)焉?!?。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種類似于梅瓶的器物主要是盛酒用的,而且按照宋人的盛酒制度,這里所用的“經(jīng)”應該屬于度量單位。所以統(tǒng)稱經(jīng)瓶。
我們再從早期梅瓶的形體上看,瓶身修長,上寬下窄,是為了方便酒的傾倒。所以梅瓶都具有寬肩,肩以下漸收的特點。其小口的形成也與其功能有關,早在宋代梅瓶發(fā)掘中,我們都看到梅瓶是有蓋的,以方便酒的密封。如四川省遂寧市金魚村出土的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大瓷梅瓶口徑5.3厘米,腹徑22.1厘米,足徑12厘米,通高40.9厘米。由瓶,蓋,兩部分組合而成。蓋頂刻劃有旋轉菊瓣紋,顯得生硬而形體大,頸部曲折,瓶體修長。這足以說明其應該是裝酒的瓶。不可為插梅之瓶。有的梅瓶還會在器物上直接寫出其用途,如上海博物館藏品宋磁州窯白底黑花梅瓶上就有“清沽美酒”四字。 說明此類瓶在宋代早期是盛酒瓶。但這似乎與“梅瓶”的名字不相符合?!懊菲俊鳖櫭剂x應該是插梅花的瓶子才對,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淵源呢?
在宋代這個文人志士充斥的年代,美酒和文房雅玩這樣的搭配似乎才符合他們清高,孤傲的氣息。所以美酒與梅花不可少,梅瓶也將插花與盛酒并存,南宋類書《景秀萬花谷》中錄小詩曰:公余終日做閑亭,看得梅開梅葉青??墒墙鼇硎杈票K,酒瓶今已作花瓶。”3這正應正了酒器與花器不分,酒后之瓶也正是插花之瓶。這種做法似乎更符合宋人的閑情雅趣。
盡管在宋代“梅瓶”的用途就已經(jīng)得到轉變,但是在歷史可尋的資料中梅瓶被正式命名是在晚清時期文人陳瀏在《匋雅》中記述,之后民國時期許之衡也在其《飲流齋說瓷》中明確道:“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趶街?,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歷代皆有斯制?!?至此梅瓶的名字得以確立。這種小口,寬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的器物特稱梅瓶,成為瓷器中的瑰寶。
梅瓶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宋代得到大量發(fā)展,我們上面也談到了其功用的轉變過程,宋代之后,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梅瓶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這發(fā)展的過程中梅瓶從實用器轉變?yōu)殛愒O裝飾器,瓶花藝術經(jīng)過宋代的發(fā)展到了明代后逐步完善,形成了瓶花藝術的一整套體系。明萬歷間張謙德所著的《瓶花譜》從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yǎng)、事宜、花忌、護瓶等方面系統(tǒng)的講述了瓶花藝術。將花瓶的選擇細化到時間、空間、材質、器型上。瓶花著作的出現(xiàn)可以看出明代瓶花藝術的豐盛狀態(tài),這些用作插花的瓷瓶的藝術價值也就會水漲船高的上升。所以在明代類似梅瓶這一類由實用器轉化成陳設器的物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發(fā)展到后來甚至成為了皇家墓葬制度中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為了體現(xiàn)封建等級制度的明器。
時至今日,梅瓶的實用價值早已淹沒在浩瀚的歷史中,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更多是至于大雅之堂的擺件,瓶體更加的優(yōu)美,文案更加的豐富。昂貴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再難以想象其在兩宋之初的形態(tài)與價值,今天的我們想要全面的了解梅瓶還需掀開歷史的面紗,來一探究竟。
注釋:
1.揚之水.《宋代花瓶》.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1.
2.老慧子.《梅瓶源流》.《中華文化報》,2013.03.
3.陸鵬亮.《“梅瓶”名謂考》.《上海博物館集刊》,2005.10.
4.同上.
[1]楊渭生.《兩宋文化史》[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揚之水.《宋代花瓶》[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3]陸軍.《宋代梅瓶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01.5.
[4]劉靜.《古 瓶 盛 酒 后替 花 花 酒由 來 本 一 家, 宋代 梅 瓶、玉壺 春 名 稱 由 來》[J].《文物研究》
何欣城,設計學碩士,單位:四川大學,研究方向:當代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