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亦安冉
七十二條半弄堂,人間美味盡收藏
記者 亦安冉
外婆家在盛澤的王家莊,在七彎八繞的巷子里,稍微路生一點,說不定就會走錯了岔口。每次去盛澤,看望長輩之外,準得置辦些絲巾回來,然后就是吃!
一個吃貨能托生在盛澤,一定是很幸福的,盛澤,是一個能吃會吃的地方,這里可不僅有日出萬匹的絲綢,更盛產(chǎn)懂吃會吃的吃貨,人人從小就被水鄉(xiāng)美食滋養(yǎng)出了美食家的味蕾。
但凡能在盛澤這個小鎮(zhèn)上站得住腳的小食店,多半不會差,因為盛澤人的嘴巴太刁了,能伺候好盛澤人的味蕾,多半能征服其他人的胃。
最著名的是盛澤的燒麥,每回去盛澤,我們全家老小定要去目瀾洲邊上的一個燒麥店,一碗雞絲湯,一籠燒麥,薄薄的燒麥皮子里包裹著鮮嫩的肉餡——當然不是醬油糯米!用盛澤人的話說,正宗的燒麥得是肉餡!咬上一口,就著雞絲湯,別提有多鮮美!
盛澤大街小巷,更是藏著不少人間至味。盛澤古鎮(zhèn)深弄長巷多,有“七十二條半弄堂”之稱,巷子里就藏有不少美食。南新橋的鮮肉油墩、臭豆腐、芝麻湯團,舜新南路西榮興面館的鱔絲面,還有大街小巷里飄香的油酥大餅、玫瑰餡兒爐餅、白燒羊肉火鍋、鱔絲面等等,想想都會流口水。
在江南,怎能少得了甜食呢?有一款糕點得隆重說一說。青石板老街上,閑庭信步,興許就能聞到一股軟糯清甜——香味來自盤龍糕。名字是不是很霸氣呢?圓形三圈,狀如蟠龍,因此得名??煽诘谋P龍糕,始于清朝時期,已有300多年歷史。來看看都有哪些料:細糯米粉、豆沙、胡桃肉、赤砂糖和豬油等。糕用竹片圍成三圈同心圓,糕面上,點綴著紅色的玫瑰醬、紫色的豆沙、棕色的紅糖、白色的冬瓜條、象牙色的松子仁,再加上紅綠絲、胡桃仁、桂圓肉、瓜子肉、松子、紅瓜、青梅等物,五色紛呈,酥松爽口,醇甜香郁,粘而滑糯。聽說,盤龍糕的成名,緣于一家名為金順記的糕點鋪,那時盛澤絲綢莊面林立,商賈云集,這款好吃的糕點,從此聲名鵲起。
盛澤人愛吃的尋常美食里,還有賣蟹黃湯包、海棠糕、餛飩、撐腰糕、大麻餅、肉月餅、生煎包等等。
綢都盛澤說大也不大,僅僅100多平方公里,不過歷史卻很悠長,盛澤絲綢的歷史,少說也有3000年了。早在明清時期盛澤就有織機近萬臺,歷史上曾與杭州、蘇州、湖州并稱為中國的“四大綢都”。近40年的發(fā)展,盛澤絲綢生產(chǎn)更加稱雄一方,種類繁多,精美絕倫的絲綢遠銷海內外,真正是“日出萬綢,衣被天下”!
如水的絲綢帶來了盛澤的繁華,也帶來了眾多的外來人口,馬路上豪車和電瓶車爭道,口音里面是南腔北調,熱鬧非凡,在盛澤小鎮(zhèn)上開車,車技稍微差點,就有點發(fā)憷,在這塊地上開一遭,車技保管立馬見好。
許是人口混雜,南北口味也在調和。有一家烤鴨店,就開了有些年頭,一直人氣爆棚。每次外婆走親訪友,總要帶兩只烤鴨,皮焦肉嫩,咸淡正好。這烤鴨店在盛澤的什么位置,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據(jù)說天天要排老長的隊才能買到,拿到這份吃食的小輩,也自然能體會到老人家的心意。
美食,是絲綢之外小鎮(zhèn)上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