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學杰
(山東省莒縣農(nóng)業(yè)局 山東莒縣 276500)
出口綠蘆筍優(yōu)質(zhì)高效栽培技術(shù)
蔣學杰
(山東省莒縣農(nóng)業(yè)局 山東莒縣 276500)
蘆筍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適應性廣,易于栽培管理。根據(jù)蘆筍是否出土可將其分為綠蘆筍與白蘆筍。從選用良種、培育壯苗、選地施肥、定植、田間管理、病蟲防治、采筍等方面介紹了出口綠蘆筍優(yōu)質(zhì)高效栽培技術(shù),為魯東南及自然條件相似的地區(qū)發(fā)展綠蘆筍生產(chǎn)提供了技術(shù)參考。
綠蘆筍;優(yōu)質(zhì);高效;栽培
蘆筍學名石刁柏,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異株,具有較高保健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的高檔蔬菜,產(chǎn)品遠銷西歐等國家,深受當?shù)叵M者青睞[1]。2008年全世界蘆筍栽培面積約為25.3萬hm2,而我國約占10萬hm2,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蘆筍生產(chǎn)國與出口國[2],產(chǎn)品遠銷西歐、日本等地[3]。山東莒縣種植綠蘆筍面積達到2 500 hm2,正常年份3 a(年)生筍每667 m2收入1.3萬元以上,探索形成了一套標準化栽培技術(shù)?,F(xiàn)將綠蘆筍標準化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選擇既可速凍加工,又可保鮮上市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品種。如‘Uc800’‘阿波羅 F1’等。
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5 a內(nèi)沒種過蔬菜類作物的地塊。
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育苗前先配制營養(yǎng)土,將腐熟搗碎的有機肥與肥沃的土壤分別過篩后,按體積比7∶3的比例混合均勻,裝入營養(yǎng)缽中。
將曬過1~2 d的種子放置于25~28℃溫水中浸泡4~5 d,每天換水2次,讓種子吸足水分,澇出后用濕布包好,放置于25~30℃環(huán)境中催芽,待大部分種子破腹“露白”即可播種,也可浸泡后直接播種。
在魯東南地區(qū),陽畦或拱棚育苗可于3月中旬播種。露地育苗,10 cm低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播種,夏秋季育苗要注意遮蔭、避雨。播種時將營養(yǎng)缽擺平,澆透水,單粒播種,而后覆土。
綠蘆筍發(fā)芽適宜溫度25~30℃。當幼苗分第2個杈時,進行葉面噴肥,每667 m2追施氮、磷、鉀含量各15%的復合肥8 kg,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不板結(jié)、無雜草。待苗齡60 d,長至3個杈即可移栽,移栽前10~15 d控水煉苗。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有排灌條件、地下水位低、pH值5.8~7.5的沙壤或壤土地塊種植綠蘆筍,不要選擇易使綠蘆筍感染病害的老果園、桑園[4]。耕翻前每667 m2鋪施腐熟圈肥4 000 kg,耕翻后整平耙細。
早春保護地育苗的綠蘆筍,5月下旬至6月下旬定植。立秋前播種的綠蘆筍,第2年4月中旬定植;8月份育苗的綠蘆筍,第2年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溝深7~8 cm,株距22~25 cm,行距1.2~1.4 m。
及時查苗補苗、中耕培土、除草、防旱排澇。幼筍定植1個月后,每667m2追氮、磷、鉀含量各15%的復合肥30 kg、尿素10 kg,追肥后澆水,當植株分杈在15個左右時,新出土筍莖多而且粗,直徑達0.8 cm以上時,即可采筍。
5.2.1 肥水管理 遇澇排水,遇旱灌溉。3月上中旬清園后,每667 m2施腐熟圈雜肥4 000 kg,尿素15 kg;5月下旬,留莖前每667 m2追氮磷鉀含量各15%的三元復合肥75 kg;9月中下旬秋季留莖前每667 m2追施氮磷鉀含量各15%的三元優(yōu)質(zhì)復合肥50 kg。施肥應距筍株一側(cè)20~40 cm。3 a以上筍園施入溝底。
5.2.2 植株調(diào)整 5月下旬當春筍尚未停采時,每株選留3~5個直徑為0.8~1 cm的標準筍莖,多出的筍芽及時去掉。當母莖高度1.2 m時打頂控制莖生長,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預防病害發(fā)生。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母莖會發(fā)出一些新的嫩枝條,這些嫩枝條不僅消耗養(yǎng)分,而且極易染病,因此必須去除。
5.2.3 中耕除草 綠蘆筍根系發(fā)育需疏松透氣的土壤環(huán)境,應結(jié)合追肥和除草進行中耕,以改變土壤的通透氣狀況,促進根系發(fā)育。
一般9月份發(fā)生,病斑初為卵形棕褐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大成圓形或卵圓形,邊緣為褐色,小枝發(fā)病后枯死,嚴重時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停采留莖后30 d,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6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1次,連噴3次。
主要危害蘆筍主莖和分枝,病斑初為水浸狀小斑點,逐漸擴大成菱形或不規(guī)則形褪綠斑,稍凹陷,病斑可深入髓部,可使上部莖桿失水干枯而死亡。防治方法:一是每年3月上旬徹底清蘆筍園,將莖枝及殘葉全部清理并帶出田間地頭,集中粉碎做飼料或燒掉。二是少施氮肥、多施有機肥,促使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三是用3%的多氧霉素500倍液噴霧(雨后補噴)。莖枝老化后,視情況用藥,可選用保護性藥劑和殺菌劑交替使用。
6—8月份均有危害,取食蘆筍莖葉。防治方法:一是用糖醋液或黑光燈誘殺成蟲。二是用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0%苯甲?;鍛腋? 500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有金針蟲、蠐螬、螻蛄等。以金針蟲危害為主,主要危害根系、地下莖、鱗芽和嫩莖,嚴重時根莖被咬成絲狀,使植株枯黃而死,嫩莖咬傷造成彎曲。危害盛期在春季4—5月份,可用90%敵百蟲100倍液拌入炒香的餅粕(碾碎)或麩皮制成毒餌,埋于土壤內(nèi)誘殺。
鱗片緊湊,筍體基本直立,色澤黃綠、基部紫、白色部分小于3 cm,筍徑大于8 mm,長度長于22 cm,采芛部位為地下2 cm。
從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筍開始采,只要無明顯數(shù)量變少、筍變細可一直采。正常情況下,春季定植的當年筍發(fā)莖15條左右可采少量夏筍,第2年春季可采收20~35 d;夏季定植的,當年直徑在8 mm的地上莖有2條以上,第2年春季可采20~25 d,定植第3年以上的筍田,前一年秋季地上莖自留莖開始至50%為綠色時間達90 d以上,春季可采收55~65 d;9月中下旬,每株綠蘆筍補充留秋莖2~3個。
[1]柴文臣,張微.我國北方蘆筍栽培技術(shù)及發(fā)展前景[J].中國瓜菜,2015,28(4):68-70.
[2]譚亮萍,賀超興,戴雄澤,等.我國蘆筍栽培及采后貯藏加工技術(shù)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11,1(10):1-9.
[3]蔣學杰.出口綠蘆筍無公害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知識,2014(34):37-38.
[4]鄭惠琴.綠蘆筍栽培要點[J].農(nóng)村科技,2008(7):66.
2017-09-09;
2017-11-15
蔣學杰,男,高級農(nóng)藝師,長期從事經(jīng)濟作物栽培技術(shù)研究與推廣工作。E-mail:jxj196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