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華
在人類社會中,規(guī)劃高速公路網(wǎng)、鐵路網(wǎng),是一項專業(yè)技術水準要求很高的工作,路徑、成本、地質(zhì)情況都要考慮。但是在黏菌看來,事情也許沒那么復雜。
城市規(guī)劃,小菜一碟
日本關東地區(qū)人口密集、經(jīng)濟發(fā)達,為了設計出相對完善的城市鐵道系統(tǒng),保障市民的出行,交通規(guī)劃工程師們之前可謂絞盡腦汁。然而,2008年日本北海道大學和廣島大學的科學家請來黏菌幫忙,黏菌在兩天之內(nèi)就設計出了關東地區(qū)的“鐵路網(wǎng)”,簡直讓人類工程師們汗顏。
科學家在一個A4紙大小、形狀與日本關東地區(qū)相同的容器里培養(yǎng)黏菌。黏菌和最大塊的食物放在“東京”的位置,其他小塊食物則被分散地放置在“關東地區(qū)”的36個“主要車站”的位置上。兩天后,一幅清晰的“鐵路網(wǎng)”被黏菌構建出來了!
無獨有偶。2012年,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科學家用黏菌的培養(yǎng)基做了一個地球儀,并根據(jù)地球的實際情形將這個地球儀表層切割成高山海洋、河流平原、沙漠綠洲的形狀。然后,他們將燕麥片撒在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所處的位置,并將黏菌安置于北京所在的位置。結果發(fā)現(xiàn),黏菌用它們小小的身體重新連成的道路,竟然和中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及部分亞洲高速公路有著高達76%的重合度!
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生物
要想知道黏菌是怎么做到的,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下黏菌吧。
黏菌是一大類有趣的真核生物。在生長期,黏菌像動物細胞一樣沒有細胞壁,取食的時候像原生動物會四處爬動;繁殖時,又會像真菌和苔蘚蕨類等低等植物一樣,通過散布孢子來繁殖。孢子是真菌和低等植物的“孩子”,這些孢子和植物細胞一樣是有細胞壁的。
黏菌在取食時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形狀。為了盡可能地接觸到食物,一些伸出的細胞質(zhì)變得又長又細,成為了原生質(zhì)管。這種管道可以在其體內(nèi)傳輸營養(yǎng)和代謝物。多個黏菌聚在一起,就可以用原生質(zhì)管建立起一套運輸食物的網(wǎng)絡。
它們是怎么做到的
實際上,黏菌建立這些交通路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復試錯中逐步完善的。
最開始,黏菌會向各個方向自由地進行探索,并不特意傾向于哪個方向。比較奇特的是它們接下來的動作,它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在介質(zhì)表面留下黏液作為標記。這有點像我們登山過程中會在樹上系上紅絲帶給隊友指路的動作,更像在雷區(qū)將有地雷的地點都插上小紅旗做標記。凡是被標記過的地方,黏菌都會刻意地避開,這樣它們就不會走重復的路線,從而提高了尋找食物的效率。如果在探索過程中遇到了有害的物質(zhì),它們也會加以標記,在接下來的“行軍”途中避開。
它們就這樣將“身體”像攤大餅一樣在物體表面攤平,直至某個原生質(zhì)管發(fā)現(xiàn)了食物。這時,它們就會把那些在無效的探索中所伸出的原生質(zhì)管盡可能地收回來,加強和食物聯(lián)通的原生質(zhì)管的構建和維護。多個黏菌之間就通過合作,構建出了一條條通往食物的“最優(yōu)路徑”,即在自己和食物之間繞開危險后的最短路徑。黏菌儼然成為了天然的路徑計算機器,每個黏菌獨立地輸入或接收信息,整個群體卻能做出最佳決策,宛如一臺并行計算機。
黏菌的這種自我組織行為是一種原始的智能,盡管黏菌僅由一個細胞組成,并不具備形成神經(jīng)甚至大腦的能力。那么,是否可以用黏菌制造生物計算機呢?未來,也許這是一種可能。
錯誤的認識
現(xiàn)在,黏糊糊的黏菌有時被民間捧成了神物“太歲”。時??梢栽趫罂?、網(wǎng)絡上看到某人從地底下挖出了“怪肉”的報道,這里的“怪肉”其實就是黏菌。人們因為不了解這種生物,從古到今一直將黏菌賦予了某些特殊的能力,將其吹捧為神奇的保健品。其實,吃黏菌未必能延年益壽。了解黏菌的行為方式,倒是可以增強大腦的功能,延緩大腦的衰老。
責任編輯:陸艷 責任校對: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