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光
日光性皮炎,中醫(yī)稱之為日曬瘡,其病變主要累及暴露的皮膚區(qū)域,如面部、頸部、胸背部及手背部等?;颊咦杂X皮膚灼熱刺癢或疼痛。臨床采用下列驗(yàn)方治療此病,療效較好。 方一:生石膏15克,大黃12克,薏苡仁、太子參各10克,知母6克,甘草3克。水煎3次,合并3次所煎汁液約600毫升,冷卻后分3次服用,每日1劑,一般連用1-2周可愈。 方二:千里光50克,大黃30克,用70%酒精400毫升密封浸泡1周后備用,每次使用時(shí)用棉簽蘸取藥液涂擦患處,每天3-4次,適用于輕度日光性皮炎。 方三:馬齒莧、苦參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后冷濕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劑,每劑藥可用3-5次,直至痊愈止。 方四:石膏20克,生地、銀花、連翹、大青葉、車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各15克,丹皮、天花粉、甘草各10克,龍膽草8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適用于重癥日光性皮炎。注:孕婦禁用。 方五:藿香、青蒿、黃柏、苦參、地骨皮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7天為1個(gè)療程,若配合外用藥(用當(dāng)歸、艾葉、黃連、甘草各30克,水煎后冷濕敷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日1劑,每劑藥可用3-5次,直至痊愈止),則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瘙癢時(shí)嚴(yán)禁搔抓,以防繼發(fā)感染;局部禁用熱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