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茹
寶寶11個月,一天到晚扯著嗓子大喊大叫,聲音十分尖銳,而且離不開人,大人一走開就嚎叫不止。試過溫柔對待,總是不奏效,很多次被他哭鬧的實在沒辦法,有兇過他。請問這是正常的嗎?要怎樣才能安撫寶寶?
11個月的寶寶自主性增強,對語言表達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時常通過“喊叫”“咿咿呀呀”等發(fā)聲,來鍛煉自己的發(fā)聲系統(tǒng),模仿大人講話。這些都是語言發(fā)育期寶寶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但是如果伴隨有“大喊大叫、聲音尖銳”的情況,應當注意孩子近期生活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如有無身體不適、照看人員是否更換、孩子生活是否過于單調等,不排除因身體不適或看護環(huán)境變化而引起孩子情緒緊張等。寶寶“離不開人”是正常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安全感不足,和大人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牢固的親子依戀關系。安撫寶寶,需要增強孩子的安全感,無條件地接納和耐心地陪伴。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大喊大叫”和“離不開人”都是孩子內在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由于孩子語言發(fā)育尚不成熟,情緒表達方式極為有限,孩子通常采取動作或者簡單的發(fā)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時候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接納和陪伴孩子,通過語言詢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情緒表達,為孩子傳遞出一種積極的被理解和受重視的信號,引導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從而關注真正的需求。
建立和鞏固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感。一歲左右的孩子,最好有固定的看護人、相對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和相對固定的戶外活動環(huán)境,這樣對孩子形成秩序感和安全感具有幫助作用。此外,在三歲以內,孩子還是需要父母很多的陪伴,才能夠逐步建立起安全感和對周圍的信任關系。對于大人離開孩子的情景要進行具體分析,離開時孩子身邊有不熟悉的人呢,還是就剩下孩子一個人?無論何種情況,大人離開之前需要跟孩子進行溝通,如告訴孩子:“媽媽要做個什么事情,稍微等一會兒,媽媽馬上回來,寶寶不要著急啊”。這樣增加孩子緊張情緒的緩沖期。無論大人離開的時候寶寶是否哭了,都建議重新見到了寶寶之后,抱一抱,跟孩子確認大人離開之后還會回來,而且很愛寶寶。通過言語和行為的雙重確認之后,孩子慢慢就知道了父母的愛雖然稍微離開,但是馬上還會回來。
多陪孩子玩耍,多和孩子講話?!按蠛按蠼小钡暮⒆泳Ρ容^旺盛,單調的生活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了,父母需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讓孩子到處看看,聽聽,觸摸、運動等,不斷跟孩子講話,擴大孩子的活動空間和情緒體驗,從而習得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