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無寒
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是在晚上,時機不對,一抬頭三歲的表弟已經(jīng)溜進了書房。他一進來就推倒了我的簡易書架,一排排書像瀑布一樣傾倒下來。我去解救的時候,手中的書正翻到一幅插圖:一個小男孩,在一條落滿楓葉的路上低著頭,慢慢地走。
我的表弟站在書堆之間,傻乎乎地笑著,隨后遭到了小姨一番旋風式的檢查。在確定沒有受傷后,他被安置在一張椅子上,突然間他興奮地站起來,指著一本動畫書喊:看,大獅子!
這讓我心一動,想起了《孩子,你慢慢來》中的一個場景:龍應臺接年幼的華安從幼兒園走回家,一路上,龍應臺將一處處風景介紹給華安聽,媽媽說一句,華安跟一句:
“小橋——”“小橋——”
“流水——”“游水——”
“古道——”“五道——”
“人家——”“鴨鴨——”
那時候,太陽正緩緩落下去,母子倆的背影留在大街上。
我對書中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那句話大意是這樣的:媽媽是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安安是后來者,所以媽媽要負責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新事物介紹給安安,生怕漏掉了。
我們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對這個世界何嘗不是一無所知呢?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我們不知道鮮花是花,不知道什么顏色是藍色,不知道要用筷子吃飯,當這個世界突然整個兒在我們面前鋪展開時,我們是喜悅,還是迷惑不解?
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是孩子,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幼稚、可愛、“可惡”。孩子是一塊璞玉,還沒有經(jīng)過雕琢,沒有任何經(jīng)驗。正因為這樣,孩子的“視力”會比別人更好,他們能看見露珠墜落,他們認為那飄舞在空中的彩帶是龍,那一連串的玩具火車也是龍。他們還能讓大人們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么一回事?!?/p>
“不喜歡孩子的人,就不能算是好人?!边@時候表弟又不讓我看書了,他開始興致勃勃地扯我的眼鏡。我對媽媽扮了個鬼臉,突然想起來,問她我小時候怎么樣,調(diào)皮不調(diào)皮。媽媽扮了一個“哭”的表情:“說你小時候不調(diào)皮,住在附近三條街的人都不同意!”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從幼稚到成熟,再回到幼稚,這就是返璞歸真吧?在以小孩子與老人為兩頭,中年人為中點的隊列中,我們又在哪里?我們何時才能再回歸到幼稚中去?
“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看這個五歲的孩子打好蝴蝶結(jié),孩子,你慢慢來?!?/p>
表弟又朝著書房走去,這一次,小姨沒有阻止他?!懊總€人都只有一個童年啊?!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