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軍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途中,孫悟空曾向觀音菩薩發(fā)誓,自此一門心思甘為唐僧門徒,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以確保師父毫發(fā)無損、一路平安為己任。同時,能收得孫悟空這樣本領(lǐng)高強、武藝高超的徒弟于麾下,唐僧也是喜出望外。然而一旦到降妖除魔之時,師徒二人總是各吹各的調(diào),彼此矛盾叢生,不是唐僧埋怨悟空亂殺無辜,就是悟空惱怒唐僧“老眼昏花”,竟然連妖怪也不曾識得。
為何已經(jīng)結(jié)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師徒,會屢次三番于“此人殺得或殺不得”意見相左、立場迥異呢?對此,有旁觀者一語中的:唐僧觀人的主要出發(fā)點是在“我佛慈悲”基礎(chǔ)上,那人的面相如何;而孫悟空識人的依據(jù),則是經(jīng)由火眼金睛研判,由表及里、入木三分之后的真相。由此“面相”與“真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細究起來,還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尤其對于今天我們判斷黨員干部是否抱著赤子之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有著特別指導(dǎo)意義。
俗話說,相由心生。按此邏輯,從“面相”上看,黨員干部不應(yīng)該、也不可能做人做事、為官從政背離自己的初心,忘記自己當(dāng)初從哪里出發(fā),又要到哪里去。但不得不承認,慈眉善目、中規(guī)中矩、一本正經(jīng)之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情形并不鮮見。比如,有的黨員干部整天把為人民服務(wù)掛在嘴上,動輒宣誓“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但往往群眾真找上門來,他們不是推三阻四“踢皮球”,就是一臉嚴肅地說要“研究研究”。僅從面相上識人,很容易讓那些善于喬裝打扮、花言巧語者蒙混過關(guān)。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作秀,群眾一眼就能看出來。群眾看的是什么?自然不是面相,而是與孫悟空“英雄所見略同”的真相。以事實為依據(jù),以黨紀國法為準繩。兩把尺子同向發(fā)力,即便你變幻莫測、詭計多端,也終于如同白骨精一般,露出“廬山真面目”。譬如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一些地方不是生產(chǎn)發(fā)展、生活富裕,而是兩把刷子一揮,或原本黑黢黢的墻壁瞬間亮閃閃,或本來光禿禿的僻壤立馬綠油油。只是紙里終歸包不住火,走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手拉手一攀談,“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頓時灰飛煙滅。真相即事實,事實勝于雄辯;真相代表真理,真理不需要涂脂抹粉。
共產(chǎn)黨人最講認真,體現(xiàn)到面相與真相上,就是要說到做到,怎么說就怎樣做。實踐一再表明,面相唬人,“曲終人散”,只能一時;真相示人,“近者悅而遠者來”,彰顯出一生一世的感召力。由此,唯有既看面相、更察真相,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才能把真正想干能干善于干、實干敢干勤于干的黨員干部選出來、使用好,才能讓混沌度日、無所事事,胡作非為、無法無天,卻又想好事占盡、好處盡得的黨員干部處處碰壁,無所遁形。
(責(zé)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