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冰
如果要形容葡萄牙的羅卡角,波瀾壯闊、天涯海角之類的詞都只能說出看到那個地方時的一部分感受,作為地圓說之前的世界盡頭,歐亞大陸的最西端,那氣勢與冷峻之感確實無與倫比。然而,羅卡角畢竟不是個很“成型”的景點,若只看這里很難消磨一整天的時間,好在辛特拉到羅卡角的沿線附近,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白色的辛特拉宮占去小鎮(zhèn)大概1/3的面積
吃了頓中午飯后我們從走錯路而到的卡斯凱重新出發(fā),花了40多分鐘回到了辛特拉,參觀之前在碩大的公交站牌上看到的那些景點,其中包括了8座莊園與城堡。如果要完整看完這些景點,需要大概一整天的時間,而我們只有半天時間,因此只能選擇了資料中看起來最漂亮并且不會花費太多時間的景點,例如“辛特拉宮”“佩納宮”。
路程最近的“辛特拉宮”位于S?o Martinho鎮(zhèn)的核心地帶,我覺得拋開那些景點不說,這鎮(zhèn)子本身怎么看都覺得特別漂亮。這儼然就是十六七世紀歐洲標準的山地城邦,我就這么隨便站在路邊遠眺一下,數座不知名的宮殿盤踞在半山腰上,能看到的景象和幾百年前應該沒太大區(qū)別,只不過昔日的馬車和騎士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汽車和游客。
白色的辛特拉宮是本地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宮殿,如此氣派的建筑當然是屬于皇家所有,從15世紀初建成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葡萄牙的王室成員世代都未曾忘記這里,把它當作避暑地。雖說我們從各種資料的圖片上可以看出這座宮殿規(guī)模不小,但實際上從平地一眼望去還是很難搞清楚它究竟如何,這是因為宮殿建在平緩的山坡上,擋在那兩根標志性的錐狀大煙囪后面的復雜建筑結構很難被人看到,而宮殿正面的立面說實在的并不太招人喜歡,反而是遠眺或從高處看它更加迷人。
該怎么形容這座宮殿呢?作為僅僅人去樓空不到百年的建筑來說,這里肯定說不上非常奢華,各個廳室里都充滿了濃郁的穆斯林裝飾風格與葡萄牙曼努埃爾式風格的混合味道,或許穆斯林的簡樸風格正是這座宮殿最后主人所追求的方向,或許是主人離開后這里經歷過物是人非的重新裝修也未可知,只留下了一些做工精美絕倫的實木柜椅表明這里的檔次。雖說裝潢以實用主義為主,但還是不乏個別彰顯當年皇家氣派的房間,國王的辦公室無疑就是其中最豪華的一間。
這里四面墻壁都有著描述王室歷史的壁畫,有特色的是所有這些都是用青花瓷磚來展現的,當年葡萄牙發(fā)達的航海技術給歐洲源源不斷地輸送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由于供不應求導致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學習此項技術,并且在本地大量制造國產產品,這種瓷磚就堪稱對中國技術的葡萄牙創(chuàng)新,曼努埃爾式風格也包括了這種對舶來品的融合。房間的天花板則并沒有任何東方味道,非常華麗的金色多邊形房頂與青花瓷墻壁之間的過渡,由一排裝飾感十足的葡萄牙文字句完成,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除此之外,給我們留下格外深刻印象的還有一幅看起來怪兮兮的油畫,以及一個規(guī)模讓人驚愕的巨大廚房。這幅畫出現在一間會客室中,一般來說王室會客室里的畫應該都是歌頌功德的,但這畫中儼然描述了一位長發(fā)披肩的肌肉男,身穿一條女士穿的酒紅色絲絨睡裙,左手懷抱著一只雪貂右手指著自己的服裝,頭溫柔地偏向一邊。我并未看明白這幅畫是要表達些什么。
小巧的sintra小鎮(zhèn)里不乏恢弘古樸的大宅邸
那分外顯眼的兩根大煙囪造型是那么的俏皮。煙囪下面的是宮殿里最大的房間——廚房。大部分古堡宮殿的廚房都沒有給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我確實沒有看到過這么大的廚房。灶臺上有著一連串的20多個灶眼,估計當年宮殿內舉行大規(guī)模宴會的時候,怎么也要有三四十個廚師和助手在這里忙活,才能利用上這里夸張的烹飪條件。
游覽辛特拉沿線乘坐環(huán)行公車非常方便,車會停在每個景點的門口,每個景點之間大概距離不到10分鐘車程,不一會兒就來到了“佩納宮”(Palacio de Pena)門前,這座宮殿是遠近諸多景點中最出名的,但現存的建筑也是最年輕的,最重要的是它的風格是最為浮夸的。
佩納宮的地基是15世紀時的一座修道院,1885年才建成今天這個樣子,建成100多年后就被錄入了世界遺產。整座建筑的外觀堪稱各種歐洲以及北非建筑風格的大雜燴,而且并沒著重把各種風格平順地融合到一起,加上外墻的顏色大膽地采用了紫、紅、黃、褐多種顏色,宮殿的各個部分就像搭積木一般拼合在一起。不過不湊巧的是我到的時候這座佩納宮正在大規(guī)模維修,這座號稱“浪漫主義”風格城堡的風采被折去了五六成,只能從一些細節(jié)和室內裝潢來感受一下了。
這位國王的臥室絕對算是比較樸素的
佩納宮外墻最為動人之處在于正門口上方的精美海怪浮雕,一只面目猙獰的海怪叉腿蹲在門框上的珍珠蚌里,用手托起了頭頂盤根錯節(jié)的葡萄藤。雖然看不明白這畫面的意義,但也能猜到這和葡萄牙作為航海民族并且有著葡萄酒釀造傳統(tǒng)有關,大海和葡萄大概就是當年葡萄牙最重要的元素。
走進佩納宮的室內,會發(fā)現這里風格不同于任何一座皇家宮殿,至少我是沒有見過層高如同今天城市里樓房那樣的宮殿,臥室和書房等房間的天花板最高也就是3米左右,讓人立刻覺得這位國王著實樸素。如果如今宮殿里的裝潢都是19世紀的原貌,很多細節(jié)都讓我想起巴塞羅那高迪的作品,扭曲如藤蔓的門把手和欄桿、三角形拼接結構的穹頂、異形的門窗,想不到這當年是出自嚴謹傳統(tǒng)的德國設計師之手。
個人感覺佩納宮其實可參觀的內容不多,周圍的其他景點更是簡單,像是與佩納宮遙遙相望的“摩爾人城堡”(Castelo dos Mouros)就活脫脫是縮小版的我國長城。
國王辦公室有著無比精致的天花板和中西混合的青花瓷墻面
歸結來說,每座宮殿單獨來看內容不免有些單薄,并不足以吸引時間有限的旅人專程前來。但恰恰這里就是有如此多的宮殿聚集在一起,隱匿在世界盡頭的這片山林之中,形成了一連串如畫的山野風景畫,為羅卡角的豪邁粗曠平添了一縷幽婉和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