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喧囂的沉默
在公共生活中,我對2016年是挺失望的,覺得這一年社交網(wǎng)絡上看出人們公共議事的能力“被”下降得很快,熱鬧的事情要么是兩性問題,要么是道德問題,所有嚴肅的問題消散在調侃和窺私中。
知識分子在這一年中總被“該做些什么”的道德壓力所逼迫,卻似乎什么也做不了。這一年的文化生活很枯燥——也許并不是沒有好的文藝作品,而是輿論對文藝作品的討論能力同樣下降得很快,走心、炸裂、尿點等等,但這并不是用來形容藝術的詞,它們毫無價值。
重新思考“消費升級”
2016有一個詞很熱,叫“消費升級”。我們用的電子產(chǎn)品升級了,我們的日用品升級了,但有一個事讓我有點慚愧:大家閱讀的內容升級了沒有?我們——當然包括我自己在內——生產(chǎn)的文字,比10年前好嗎?比20年前、30年前好嗎?
我覺得很難講?,F(xiàn)在大的、有影響的新媒體玩家叫做“頭部”,既然是頭部,就是要思考的,就是要引領的,頭部不是胃部,不是陰部,不能只想著快感。這是接下來我們得認真想一想的事。
人心守望著一些不變
冠以“公元2016”的歲月里,撲啦啦飛出一大片黑天鵝。從政壇風云到明星婚姻,這個不消停的年頭,上演著一輪又一輪像編出來一樣的真人秀。這個歲末,我最珍惜的是那些萬變之中的不變。
每次去看望耄耋之年的導師和師母,心里都能感受到因為不變而產(chǎn)生的踏實。斑駁的地板和陽光里的微塵是不變的,一架又一架舊舊的書和手稿是不變的,導師和師母的隨和儒雅并沒有隨著競爭的加劇而改變,連臥在沙發(fā)上的肥貓也不曾變,盡管,這已經(jīng)是三十年間換過的第四只肥貓了。
變化的是世界,人心守望著一些不變,才給了自己一點不至于太倉皇的理由。公元2017,大概還會充滿“日新月異”的變數(shù),而我,唯愿自己與親人以及溫情尚存的周遭世界,盡量多些不變。
完成作品的過程,更像是內心的沉淀之道
2016年,是塵埃落定,也是另一個開始。完成《北鳶》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內心的沉淀之道。這七年來,通過格物與書寫,觸摸來自祖輩的生命溫度,也在完整那個時代在我心底的輪廓。我將這十年來的過往,同時寫入今年出版的散文書《小山河》中,這是我個人的人生印刻,有如倒影。以之為鑒,亦遙見未來的軌跡。仍然在寫,寫民國的豐盛與不拘一格,也寫當下的輾轉與明暗。在歷史的坐標系中,所見微不足道,終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百川歸海于人性。